商務英語翻譯類免費論文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內涵

  [摘要] 商務英語翻譯是在持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進行商業交流的交際過程和交際工具。文章從語用與商務英語翻譯和文化的關係出發,探討了對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 商務交流 英語翻譯 文化差異

  準確地理解和翻譯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商務英語詞句的語用意義,對不同文化的商務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解決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一些障礙,特別是文化方面的障礙時,必須考慮文化因素,用適當的語用原則服務於商務英語翻譯。

  一、商務英語翻譯與文化語用的相互關係

  在識別作者資訊意圖時的推理線索可分為句法線索、語義線索、字形線索和語音線索,它們之間具有不可分割性。整個翻譯過程始於原語交際,原語交際又始於交際者角度上的明示過程而後是聽話人角色上的推理過程,因而為了保證譯文讀者能正確識別說話的資訊意圖,譯者有義務根據雙方的認知環境再現必要保證。商務英語翻譯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因此,在從事商務英語翻譯工作時,不僅精通語言本身,更應熟知原語和譯語的文化。在跨文化商務交流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文化衝突,而恰當地運用語言,化解文化矛盾,正是語用學的任務之一。語用準則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準則的制約,具有鮮明的文化特點。要想成功地運用語言須通曉其背景文化。跨文化的語用實際上是在不同文化之間掌握靈活變通的手段,完成語意的恰當表達。

  商務英語翻譯是一門綜合的學問。譯者在通曉語言、瞭解相關文化背景的同時,也應掌握一些語用知識。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工作都知道,語言中有許多詞彙和表達蘊含語用涵義,這其中就包括不同民族的文化涵義。文化的淵源不同使詞語所承載的文化也必然有很大差異。當詞語的指稱意義與深層的言內意義表達不一致時,譯者就應善於進行文化的移植和融合,以達到語用意義的等值轉換。由此可見,語用、商務英語翻譯與文化之間的緊密,文化是基石,商務英語翻譯是轉換生成哭,而語用是商務英語翻譯這部機器的一個必備的應用程式。

  二、商務英語翻譯與社交語用的相互關係

  人們的日常交際中,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折射出其特有的文化內涵。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是一種三元關係,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三者之間進行思想、文化的傳遞活動。譯者在其中起著關鍵的連線作用:他首先是聽話人,他需要利用自己的原語語言知識、文化背景,並在翻譯過程中揣摩原語作者的翻譯意圖,通過自己的智力參與,運用語用學原則進行推理,對原語文字進行解碼;繼而,譯者又轉換角色,變成說話,他通過自己的目的語語言知識,結合目的語的文化背景,把握目的語讀者的理解程度,按照原作者的意圖、風格,將對原文解碼的結果呈現給目的語讀者,讓他們達到與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跨文化翻譯過程中,由於不同的譯者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各自對原作的理解把握也不盡相同。這其中涉及到理解問題、重構問題,語用和文化因素在譯文化中的處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語用用意的傳達等問題。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理解語用學內涵,立足於原文語境,充分挖掘原作作者的語用用意,利用文章中的各種語境關聯,深刻理解文中蘊涵的文化內涵,同時還要結合讀者的理解程度,呈現給讀者的通順流暢、接受程度高的譯文。這樣同時也就達到文化翻譯的標準與意義。例如不同的語言有自己的表達習慣和各自的詞彙體系,相互之間並非一一對應關係。如漢語中的“三角債”,若商務英語翻譯成“Triangle dest”,外方會不知所云,因為英語中經常用“chain debt”來表達此意。

  再如商務英語翻譯“文物保護單位”這類片語,如把它譯成“a cultural unit”,英語國家的人會把其理解成“一個文化單位”,這就是由於把漢、英詞一一對應造成的語用失識,正確的譯法應當是“a historic relic”再如,“宣傳”一詞,如果不看語言環境直接把它譯為“propaganda”往往會造成語用失誤。因為漢語中,“宣傳”並無貶義,而英語中的“Propaganda”卻帶有“欺騙性”的含義。這種把漢、英一一對應的語用失誤還有:當你幫某人做了一件事情,對方向你表示了謝意,你用漢語的回答自然就是“沒關係”、“不用謝”之類,而用英語卻不能說“Never mind”、“Don’t thank me”之類,因為英語中Never mind常用來表示道歉,而“Don’t thank me”根本不符合英語的社交場景與表達習慣。另外一種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發生的語言使用方面的失誤是由於套用母語的表達結構或誤用英語的其他表達結構,結果表意不清,令人不知所云。如下面這句話“世紀之交,中國外交空前活躍”試看譯文“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China’s diplomacy is most active”本句在漢語中很常見,但如把它照譯成英文,則顯得有些Chinglish的味道,因為英語中active的主語應是有生命的,把diplomacy和active搭配在一起並不恰當,如果譯為“The turn of the century finds China most active on the diplomatic arena”則既傳達了原意,又符合語用規則。

  三、結語

  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語際交流,它要求譯者具備熟練的語言常識,熟悉多種文化,掌握語用技巧,從而完成具有一定語用目的的商業文化交流。提高商務英語翻譯技能和語用能力就應關注文化的異同,靈活變通,以達到原語的語用目的。語用原則是商務英語翻譯中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商務英語翻譯工作中應靈活處理因不同文化背景、語言表達習慣等因素造成的交際障礙,把握語用原則,根據語境做必要的調整,避免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關世傑:跨文化交流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劉醒吾:經貿英語口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李平:國筆法經貿英語教程.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

  篇2

  淺談商務英語翻譯與文化關聯

  [摘要]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一般追求深層次的對等,但文化差異往往導致商務英語翻譯中一些文化關聯資訊的改變乃至丟失,造成一些資訊變化與誤解。加強文化與翻譯工作的關聯研究顯得十分重要。本文以此為切入點進行重點探討。

  [關鍵詞] 商務英語 翻譯 文化資訊 關聯研究

  國際商務英語以國際商務為語言背景,涵蓋經貿英語、金融英語、經濟學英語、會計英語、法律英語、廣告英語等。國際商務英語的研究物件是在有關特定語言環境下使用專門用途英語。

  一、跨文化商務交際與商務英語翻譯

  國際商業活動使生活在不同文化的人們用不同的語言頻繁接觸。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往需要在交流時克服異國文化的障礙,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作為全球商務語言,英語以它的多樣性和易變性而著稱,導致英語以多種形式存在並具有文化背景的多樣性。國際商務翻譯人員要特別注意本國文化與異國的文化差異,以及英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義資訊、文化資訊差異,儘量做到文化資訊等值或對等。加拿大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曾指出:“程式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係;翻譯是尋求資訊等值。”他指出,“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程式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資訊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國際商務英語涵蓋面廣,涉及眾多不同領域,翻譯標準有其特殊性。由於文體不同,其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語義資訊對等和風格資訊對等是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最基本層面的對等。原文的文化資訊與譯文的文化資訊等值是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深層面的對等,因此十分隱形。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語言轉換過程中文化資訊的丟失、扭曲常常發生。

  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分析

  綜合來看,一般導致文化差異有以下因素:地理位置、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顏色的文化差異等。全世界每年有多達4萬種產品被介紹到全球市場***一半以上傳到美國***。這些產品中大約85%都失敗了。國際營銷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錯誤營銷和廣告戰役中失敗的廢墟之上。他們中大多數失敗是由於跨文化交流的錯誤。這些交流失敗要麼是忽視文化差異,要麼是對文化差異的無知所造成的。國際商務英語翻譯者需要了解這些差異的起因,以便在翻譯過程中處理好文化上的差異。由於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原文中的文化資訊有時很難翻譯到譯入語中去。因而,等值的標準就不能完全做到。文化差異會引起幾種不對應的情況: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翻譯工作者常常感覺到跟不上步伐。

  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美國運動系列商品Nike,本意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芳名,因此商標Nike能使英語國家的人聯想到勝利和吉祥。但若按音譯為“奈姬”或是“娜基”之類,中國消費者便會十分費解,不知其意。模仿其音節,並考慮運動服裝應該具有經久耐磨的特點,譯成“耐克”,既有堅固耐穿的含義,又包含了克敵之含義。雖然如此,Nike 所蘊涵的西方文化資訊對中國人來說,不可能像英語國家的人那樣想起Nike 女神,翻譯中的文化資訊被丟失。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成功把首位中國太空人楊利偉送入太空,使中國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成為第三個可以送人上太空的國家。也許,人們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這一新里程, 在英語詞彙中, 便將“太空”的漢語拼音“taikong”與前兩個單詞的同一字尾“ - naut”組合成複合詞taikongnaut。

  三、國際商務英語文化差異的翻譯處理

  在兩種語言文化對比過程中,必須在翻譯中對文化差異進行合理調整。原文指稱物件似乎毫無意義,原文指稱物件可能引起讀者誤解,譯入語“語義過載”而讓讀者費解。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必定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使漢語中的某些詞語在英語中只能找到部分對應的詞語,甚至根本就沒有對應語,出現詞語空缺。三資企業、精神文明等漢語詞語在英語中意義空缺,其文化負載最重,翻譯時須進行文化調整。漢英詞語的指稱意義翻譯一般有四種方法,即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音譯和意譯結合法。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譯入語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譯入語中完全保留原文語言詞語的指稱意義。直譯法是一種常用的翻譯法,當譯入語有多個同義詞時,譯者要進行優選。如: 中國服裝“七匹狼”根據西方文化譯成7-wolves ,便能夠契合西方人的理念,受到人們的歡迎。有時,為了保持原文符號意義的完整,譯者可採用直譯加註的方法。

  通過直譯加註的方法,既對詞語的指稱意義做了說明,又巧妙地保持了原文的語言風格,傳遞了相似的文化資訊。意譯法是指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侷限時,不得不捨棄原文的字面意義,以求譯文與原文內容相符。意譯法是國際商務英語翻譯常用的方法,它保留了原名的特點和形式。意譯可分為兩種:直接意譯和轉換意譯。音譯法是指用音位為單位在譯文中保留源語言的發音以便突出原文主要語言功能的翻譯方法。著名的範例如美國的Cocacola,它被譯成“可口可樂”,既保持了原詞的音節和響亮,又使人―聽便知是飲料商標。

  音譯商標字母的組合應按照英文的特點,譯文要書寫連貫,朗朗上口,形意協和,在音似的基礎上靈活翻譯。如“鄂爾多斯”羊毛衫的原英文商標Eerduosi就是純粹的漢語拼音,後經廣泛徵求意見並向外商討教,改譯為Er2dos註冊,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企業形象,產品遠銷美國、德國、英國等地。同樣,我們可否建議將四川的“沱牌”酒商標Tuopai 改譯為Tobuy ,將“三笑”牙膏商標San xiao 改譯成Trismile?不過,使用音譯時要特別注意詞的語用意義,別為一時方便而犯忌或鬧笑話。音譯和意譯結合是指在英譯中既保留原文的發音又能體現原文的指稱意義,以諧音又諧意的方式達到功能相似。

  總之,商務英語翻譯中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特別是文化和社會環境等方面,契合實際,整體把握,才能把翻譯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Hatim B:跨文化交際[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Charles Mitchell:國際商業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Eugene A1Nida:語言與文化――翻譯中的語境[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