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醫學影像學技術論文

  醫學成像模式多樣,資料內容豐富,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手段,提高了診斷的效率與準確性。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醫療影像診斷的需求不斷增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 》

  肝癌是一種慢性的惡性腫瘤,早期症狀往往不是很明顯,不容易早期確診,易於一些其他疾病相混餚,如肝硬變、肝膿腫、囊腫、胰腺腫瘤等,因此只憑一些臨床診斷和簡單的儀器檢查很容易誤診,耽誤病人的最佳治療時間,當確診為肝癌患者往往已經到了晚期。醫務人員能夠及時採取正確的檢查方法是很重要的,CT是目前診斷肝癌最準確影像方法之一,為了探討CT影像的診斷在肝癌臨床確診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現對該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6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門診收治156例患者,其中男90例,女66例;年齡26~65歲患者均表現有食慾不振、輕度厭食症狀,以往身體比較健康,突然感覺右上腹出現陣痛,門診醫師觸及右上腹有囊塊,壓痛較明顯,在患者疼痛難忍轉入住院部,作進一步確診。

  1.2 CT掃描檢查

  檢查方法為先平掃,呈低密度,肝臟右葉出現多個帶蒂病灶,左葉較少,尾也較少,大多數呈圓形,發現侵潤性生長的病灶,形態不規則,邊界模糊;然後進行增強掃描,發現腫瘤,並呈侵潤性生長,大多數的血供來自肝動脈,早期病灶密度迅速上升且超過肝組織密度達高峰,持續時間短暫,然後迅速下降,反映病灶內造影劑快進快出的特點;而肝膿腫CT掃描時,雖然也會出現單個或多個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的病灶,但其部分病灶內可見氣泡出現,故此疾病被確診為肝癌,CT掃描影像可清楚呈現肝癌的數目、大小、形態、部位、邊界和腫瘤的血供情況。

  1.3 確診後治療

  156例患者均確診為肝癌早期,由於患者處於肝癌早期,肝臟功能比較強,肝硬化程度較輕,並無發生腫瘤病灶轉移,且身體健康,臨床醫師採取手術切除治療,首先給患者服藥,調整身體狀況,並給患者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心態,給手術做準備工作,在1周後組患者實施手術。

  2 結果

  早期肝癌患者實施手術成功,1個月後患者出院,現堅持放療、化療等輔助性治療,患者情況佳,維持基本的生活質量,免去疾病的折磨。

  3 討論

  通過上述患者的在院檢查治療情況,很容易看出CT影像的診斷對臨床醫師的確診有著重要的意義,可協助臨床醫師對患者儘早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免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CT影像診斷主要是通過掃描後得到的影像,通過影像鑑別判斷診斷疾病。由於CT的密度解析度很高,因此,即使0.5%~1%的差異,也能分辨出,CT掃描能夠分為多層次的影像,把人體的結構全面的解剖化,能夠很清晰的觀察每個部位的變化,CT掃描為斷層成像,成像為三維影象,根據診斷需要可得到不同角度的影象,給醫生帶來便利。

  CT主要是用X線對人體的特定部位的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可把人體某個部位分為一個個的單位,再進行掃描,得出一定的數字資訊,再進行排陣,成為矩陣,再把矩陣中的每個數字轉變成不同灰度的小方塊,既畫素,再排列好,最後構成CT影象,因此CT影象為多方位重建影象,比較清晰細緻。

  CT的診斷由於其成像的不同,在臨床上應用價值較高,已成為很多病變檢查的一個特殊檢查,成為某些疾病的確診率較高的檢查手段。CT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較高,應用較廣泛些。對腦損傷、腦出血、顱內腫瘤等疾病診斷效果較準確,結果比較可靠。目前螺旋CT掃描使用較腦血管造影多,由於螺旋CT掃描在檢查中,可獲得比較清晰和全面的血管重建影象,並且可做到三維成像顯示,利於臨床醫師的診斷。

  CT掃描對頭頸部疾病的檢查,如耳先天發育異常、鼻竇癌、眼眶內佔位病變、鼻咽癌等,掃描檢查可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儘早能夠減輕患者疾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診斷有著重要的價值。

  對一些胸部的疾病CT掃描更能發揮其特有的價值,由於其極高的解析度,高密度的分辨,通過增強掃描可清晰的為縱膈和肺門有無腫塊或淋巴結增大,支氣管的狹窄或阻塞,一些癌細胞是否轉移,生長狀況,是否侵潤,呈現需要的影象,為臨床醫師提供很大的幫助。CT掃描對一些實質性的器官有很好的成像效果,能夠提供很好的觀察影象。

  CT掃描對血管疾病有著極其重要的診斷價值,對冠狀功脈和心瓣膜的鈣化、大血管的血管壁鈣化和動脈瘤的病變、轉移、生長能夠很好的顯示。一些其他部位的病變,通過CT掃描成像有著重要的診斷價值,在臨床醫學中比較重視其診斷意義。

  4 結論

  CT是醫學進步的標誌,也是醫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就像是計算機時代是人類進步的必然,CT掃描成像的清晰性、可靠性是公認的,能夠詳細的反映病變的部點陣圖像,也是醫務人員診斷疾病的必需輔助儀器,更是患者治療適當選擇的檢查方法。尤其是一些癌症患者,CT掃描可早期辨別,早期診斷,癌細胞的數目、大小、形態、部位、生長狀況、邊界等的清晰成像,為醫生行手術切除提供可靠的資訊,也為手術的成功率提供一份保障,更為癌症患者提供一次生命延續的服務機會,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其痛苦的手術提供了更好的服務。CT掃描雖然有如此多的優點,但也不能忽視它的缺點和不足,CT檢查的費用較高,醫生在給患者選擇儀器檢查時都會酌情考慮,不是必須的情況下,都會避免使用;再者CT檢查的輻射很大,尤其是孕婦患者避免使用其檢查方法。因此,CT檢查不能廣泛的濫用,以免引起較大的反作用。

  篇二

  《 淺談數字化醫學影像的獲取 》

  【關鍵詞】 影象採集

  [摘 要] 數字化醫學影像的獲取是醫學影像 計算 機存檔與傳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探討數字化影像資料的獲取技術和影象採集 方法 ,是醫學影像系統正常執行的基本點。

  [關鍵詞] PACS;影象採集;DICOM

  隨著數字化影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 網路 通訊技術的 發展 ,以及醫學影像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PACS***的逐步完善,使得大容量影象資料資訊的獲取、儲存、通訊、交換和顯示等功能的實現成為可能,醫務人員在診斷、科研、教學等工作中越來越多地依賴 現代 化醫療裝置的檢查結果。如何獲取標準、精確和高質量的醫學影像資訊,是進行現代醫學診斷、臨床 治療 以及醫學 研究 最為關鍵的前提條件。

  1 醫學影象採集是PACS系統的首要環節

  一個PACS系統是以計算機為中心,主要由影象資訊的獲取、傳輸儲存、處理以及顯示列印等部分組成。PACS系統的目標是實現影像管理的自動化與無膠片化,主要是解決醫學影像的採集和數字化,影象的儲存和管理,數字化醫學影象的高速傳輸,影象的數字化處理和重現,影象資訊與其他資訊的整合五個方面的 問題 ,其中重點是影象採集處理。影象採集是系統正常執行的基本點,只有採集到符合標準要求的規範資料資料才能進行後續的顯示、處理等工作,採集的影象質量決定了PACS系統是否可用以及是否具有實際意義。

  2 傳統醫學影像的成像模式

  一般來講,醫學影象按照儲存形式可分為模擬影象和數字影象兩類。如:常規X射線成像技術以“熒光屏―膠片”組合來採集、儲存影象,屬模擬影象。以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XCT、MRI、PET和SPECT等斷層掃描成像模式,利用計算機高速運算能力,在X射線或其他激發源的作用下圍繞人體做斷層或螺旋掃描,可在一個呼吸週期內採集幾幅以至幾十幅斷層投影資訊,這種激發出來帶有體內資訊的訊號***投影***進行數字化影象資訊採集和處理:用投影卷積反投影方法根據投影資料單準則或多準則來重構影象後,可在主機監視器上顯示重構的斷層模擬影象,然後採用多幅***模擬***攝象機攝錄在感光膠片上。若對所採集的投影資訊進行進一步計算機處理,可獲得任意位置的斷層影象,甚至可重構三維彩色影象。醫務人員看到的是模擬影象,但它本質上是數字影象。

  3 影象採集方法

  採集的影象分兩類:一是靜態影象,主要是單幀圖片,例如腹部超聲發現的結石影象;二是動態影象,為一段或多段連續的影象系列,如心臟超聲可以採集一個或多個心動週期的影象。動態影象可以動態顯示,也可以靜態顯示在醫生工作站上,採集的影象能充分共享,以達到影象採集的目的。

  根據儀器裝置特點, 目前 大體有兩種影象採集方式:數字影象以及***模擬***視訊影象的採集。

  3.1 數字影象直接採集

  數字影象直接通過網路實現影象採集,以超聲儀器為例,前提條件是:超聲儀器為數字化超聲儀。其影象支援國際醫學影象標準如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或其他標準。開發支援對應格式的影象儲存、顯示等軟體。這種方式實現起來比較簡單,它是超聲圖採集的最終方式,只要超聲儀通過網路與影象儲存裝置連線即可;但它要求超聲儀器基本配置支援DICOM或其他標準。同樣,CT、MRI、DSA、CR及ECT等裝置如果滿足上述條件,數字化影象資訊也可直接採集並輸入PACS。

  3.2 視訊影象間接採集

  視訊影象的採集是將超聲儀器輸出的視訊訊號通過 計算 機轉化為數字訊號。具體是通過影象採集卡等轉換介面將超聲儀器的影象採集到工作站,然後儲存到儲存裝置中。該方式 目前 基本滿足於所有的儀器,實現的條件也比較成熟。

  目前可提供的數字化裝置有:專業平臺式醫用掃描器、視屏分幀攝像機***Videoframe grabbers***、資料化儀***Digitizers***及數字模式影象裝置***CT、MRI、數字超聲儀、DSA、核醫學影像***的收集。常用的數字化儀有三類:電耦合器件***CCD***讀取系統、鐳射讀取系統完成訊號轉換和計算放射學/熒光板X射線系統。這些裝置速度快,精度高,但價格也貴。

  由此可見,數字化影象採集任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數字化影象的形成,一是數字化影象檔案的採集,即通過採集介面模組或裝置將數字化影象資訊從主機中取出,並構成資料檔案儲存到儲存裝置中去,供顯示和傳輸。普通超聲儀和常規X射線照相的數字化處理包括這兩方面的任務,眾多的X線影象或視屏模擬影象需經訊號轉換器轉換成數字化影象資訊才能輸入PACS。

  4 非診斷影像資料的獲取 方法

  實際上,影像作為醫療診斷的主要依據時,數字化後的影像必須反映原始影象的精度;而作為一般 參考 用於醫務人員間交流的影像資料,如CAI教學資料等,對這類非醫學診斷影像資料的精度等級要求低,常用的獲取方法包括。

  4.1 採用視訊捕捉卡直接進行視訊資料的採集

  這是最有效的快捷方法。通過視訊捕捉卡相應的軟體就可以把電視、錄影等視訊訊號採集下來,並存儲成AVI、MPG、MOV等數字化影像格式檔案。

  4.2 形形色色的多媒體素材庫光碟是獲取影像資料的主要途徑之一

  光碟中往往含有多種影像資料,常見的影像資料格式:AVI、MPG、MOV、FLC、FLI、DIR、DAT等。

  4.3 通過VCD、DVD等視盤獲得

  採用《超級解霸》等軟體可以把VCD視盤上的某個片段採集下來,儲存成AVI、MPG等影像格式檔案。

  4.4 數字影像缺點

  通過各種影象、視訊編集軟體製作數字影像資料,缺點是需要熟悉軟體的使用方法,製作週期長。

  4.5 有些多媒體軟體和光碟中沒有現成的影像資料檔案

  可以採用動態螢幕捕捉軟體對我們感興趣的 內容 進行捕捉,最後儲存成AVI、MPG、MOV等影像格式檔案供日後呼叫。

  科技 的 發展 使數字化醫學影像獲取方法會越來越多,數字化醫學影象的 應用 領域會非常廣泛。 研究 實踐醫學影像數字化技術,獲取滿足要求的高質量影像,推動和完善 醫院 資訊化建設。

  參考 文獻 :

  [1]影象傳輸與存檔系統.醫學影像學[J].新世紀健康網.

  [2]HIS中的醫學影像資訊處理系統[M]. 中國 醫科大學.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