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論文免費範文發表

  隨著當前耕地面積的逐年減少,我國農業加入WTO面臨的挑戰,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依靠農業科技進步。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網際網路+農業”視野下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引言

  “網際網路+農業”就是將網際網路發達的技術深度融合於農業經濟發展的各領域之中,對農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村消費產生深刻的影響。在不久看來,農業資訊服務、農業大資料、農業物聯網等行業可能會出現更多新的企業;通過電商平臺來解決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並開拓新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農村經濟的生產力和創新力,形成政府、企業、農民多贏的格局。

  二、“網際網路+農業”發展的優勢

  ***一***有效促進農業生產智慧化

  在農業生產發展中,無謂耗費的現象大有存在,主要體現在農業用地、農藥化肥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低。此外,我國農業技術進步緩慢,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資源節約、效益型的農業生產方式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由表1、2可以看出,我國農業勞動力投入是其他五國的1030倍,化肥施用量是其他五國的340倍,農機擁有量也不遜於其他五國,但我國農業產出並不與農業投入成正比例。

  “網際網路+農業”通過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現代資訊科技特點與農業生產過程的互補融合,將改變原有的農產品生產方式,不僅能夠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節省勞動力成本,還能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作物抗擊自然風險能力。比如,在農業智慧化發展生產中應用現代網際網路技術,能夠及時發現病蟲害蟲問題,並預測出現時期和數量,從而可以及時處理病蟲害問題,不僅節約了農業資源,又降低了糧食的損失;使用衛星遙感技術勘察農業資源,預報自然災害,也有著高效率、高準確率的特點。

  ***二***有效解決傳統農業流通問題

  當前,由於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再加上眾多中間環節流通成本,當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時,農產品價格定會高得讓消費者難以接受。所以,網際網路作為新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去掉傳統的農產品流通中間商,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資訊傳遞,減少了銷售流程,節約了成本。其次,傳統也是影響農業流通的重要因素。網際網路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農業中存在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引導和合理調整農業結構,降低“穀賤傷農”類似事件的發生率。最後,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和城市居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居民對農產品消費越來越要求安全、優質、衛生、營養。網際網路可以時刻將農產品生產、運輸以及售賣的詳細資訊彙總給消費者,從而加強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安全性,提高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生產消費流通過程的透明度,消除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鴻溝。

  ***三***有效重塑農業產業鏈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產品市場體系中位於產業鏈兩端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之間的加工環節較為弱勢,農業產業鏈呈現“啞鈴”。2003年,我國一級農產品加工的效率為25%左右,其後的再次加工還不到60%,而其他農業強國加工效率高達90%。一些發達國家的食品加工率比我國要高出25%。此外,生產-銷售這種單一產業鏈成為我國大部分地區糧食的銷售方式;禽畜類與糧食不同,其產業鏈更廣,但產業鏈中間的加工環節仍非常薄弱。“網際網路+農業”通過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來重塑農業產業鏈。同時,各類電商平臺通過將使用者的需求反饋給農產品加工企業,以達到加強產業鏈寬度和深度的作用。

  三、“網際網路+農業”發展中的現狀

  ***一***農村電商蓬勃發展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釋出的《2015年度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模式調查報告》指出,農村市場的電商化程序正在飛速發展,農金機構電商、供銷合作社電商正在快速發展。多年來,農村電商的發展已經奠定了穩點的客戶基礎;而且更加接近生產地,可發展不同型別的農產品。同時,在“網際網路+”的模式下,政府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農村電商已經從單一的商業行為發展到一個買賣雙方的交流互動平臺,甚至是農業政策的幫手。

  ***二***農業網站高速增長

  當前,我國農業正向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業網站的資訊傳遞“快、準、狠”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農民青睞。農民可以在農業網站學到關於農業生產的知識,通過“網際網路+”對農業生產進行科學管理,準確的控制農業生產要素的變化,能夠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據國家農業部資訊中心的統計顯示:1998年,我國農業資訊網站僅有500個,2003年達到6400個,2005年達到16000個,而2008年和2013年的統計總量分別為31000個、40200個,整體呈跨躍式發展。

  四、“網際網路+農業”發展中的缺陷

  ***一***農村電商人才匱乏

  資訊化農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人才的缺失。目前一些基礎設施發展的很快,比如入網工程推進很快,可是大部分農民對新的資訊化農業不敏感,大部分農村需要資訊化人才。人才的匱乏導致農村電商大面積虧損。據《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僅有1%盈利,另外的7%鉅虧,88%略虧,4%持平。

  ***二***農村電商發展分散

  許多的企業都致力發展資訊化農業,但看似順利的“網際網路+農業”背後是方向不同的推動力在支撐,企業之間的合作太少,無法真正的發展創新性新農業。從生產方面來看,大部分農民各生產各的,管理和規模上都無法統一。從銷售方面來看,同樣大部分農民是各賣各的產品,無法統一,發展分散。

  ***三***農業網站資訊重複多,實用性不強   目前,許多的網站創新能力差,內容相互模仿,除了一些政府級別的網站,大部分農業網站的資訊重複率過高。大多數網站的主要內容框架都有農業政策法規、科技、新聞、實用技術、圖書音像、天氣預報服務、招商和供求資訊等。此外,農業網站的資訊實用性不強,不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的發展狀況和市場供求狀況。

  五、合理建議

  “網際網路+農業”戰略的實施對促進農業改革、促進農業快速高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當前“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階段,仍舊存在上述等眾多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下列幾方面的意見。

  ***一***努力培養網路農業技術人才

  首先,必須加強學校教育。政府要鼓勵更多大學和職業專科學校設定相關專業來適應“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趨勢。資訊化時代中,知識更新速度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基本知識的學習,學習新只是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倡導學生結合式的學習,將網際網路和農業相結合,培養新農業資訊人才。此外,國家農業部門應該重視農業工作者在培訓的工作,培養他們對“網際網路+農業”的敏感度,大力支援農業創新發展,努力培養技術人才。

  ***二***提高農業資訊網站的質量

  農業生產整個過程中都需要農業資訊的指導。有價值的資訊有助於我們在生產前期對市場做出正確的判斷預測,幫助我們瞭解市場供求狀況和農業資源的利用情況;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在生產後快速進入銷售市場,保證產品的時效性。很顯然,網際網路農業離不開資訊,有價值的農業資訊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國內農業資訊網站內容缺乏創新,重複率高的問題,提高農業資訊網站的資訊質量勢在必行。

  ***三***採用“網際網路+合作社”發展途徑

  農村合作社有利於將農村散戶集中起來,在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後過程中,實現共同發展。產前,農村合作社成員根據市場需求種植作物,採購種子、化肥、農藥等;產中,合作社成員針對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問題集中找專家解決;產後,合作社成員通過農村電子商務進行合理定價與銷售。此外,合作社成員便於集體向銀行籌資成立小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既增加了農村就業崗位,又延長了農產品產業鏈,實現農村致富。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