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看的教育書籍有哪些

  絕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學業有成,讓其未來事業有成。父母必讀的教育書籍也是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家長都應該看的教育書籍 ,歡迎閱讀。

  家長應該看的教育書籍

  親子類

  包括翻譯國外的親子書籍或心理方面的教育專家編輯的親子教程或親子教育案例或親歷,很多事從故事入手,容易閱讀,但有的書也有一味照搬國外的經驗,故事好聽,操作性比較少,如果和孩子關係處理有問題,建議要多讀這方面的書。

  比較類

  就是中外教育的比較為主,主要是長期在歐美的專家、家長介紹國外的教育方式、方法、升學指導之類。對於有打算讓孩子留學的家長,是必須讀的。

  經驗類

  是記錄某一位或多位考入名校孩子的成長記錄為主,兼談親子、方法等,這類成功的經驗複製並不容易,但可以從書中瞭解不少相關的東西。

  方法類

  主要介紹學習方法,這類書籍也很多,主要是老師寫的,有全科的,有某些單科的。

  五是探討類,探討教育的內涵,教育與成材的關係等等,主要是教育理論,這類書籍看起來腦袋發暈,很多家長不注意閱讀這類的書,只想看短平快,咋把孩子的分數提升上去,其實,這類書籍最利於指導孩子學習與成長,我相信,孩子的成功與否,不只是努力獲得,合理的路線選擇異常重要,不讀這類書籍,咋指導孩子選擇合適的線路

  父母必讀的教育中學生的書

  一、【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一本改變父母與孩子溝通方式的鉅著。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於承擔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獲得並使用這些技巧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在溝通中發生這種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溝通的技巧。

  海姆·G·吉諾特,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科醫生;紐約大學研究生院兼職心理學教授、艾德爾菲大學博士後。他依靠他的職明才智做了很多創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他的書中、演講中、專欄中宣傳的如何跟孩子溝通的創新思想不僅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都獲得巨大反響。

  二、【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批中國人如何成長為最優秀的人的過程。“成長”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和我們的也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了?

  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階編輯、資深記者凌志軍,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

  三、【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一生的學習》

  想想我們配做父母嗎?想想我們曾經受過的教育,想想我們是如何一天天變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來塑造各種標準洋式的人,教導人們去尋求安全感、成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過上舒服日子,那麼,教育只有助長了這個世界的不幸與毀滅;如果教育只是一個職業,一項賺錢的方法而已,那麼老師怎麼會用愛心去幫助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印度的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認為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其實就是古希臘神廟門前那句經典:認識你自己。

  四、【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窗邊的小豆豆》

  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帶給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這是她的代表作。1981年出版後,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計銷量達938萬冊,成為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一本書。該書已被譯成了33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國出版時,《紐約時報》發表了兩個整版的書評文章,這一“殊榮”,不僅在她之前沒有人獲得過,在此之後也再無第二人。該書的英文版僅日本國內銷量就達70多萬冊,至今無人超越。譯者是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的趙玉皎,獲日本文學碩士學位。

  五、【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書是朱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主要是勸戒青年人要從根本上下功夫,切勿急功近利。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項,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朱光潛先生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不知道逼迫孩子考學考官的家長們此書,會有什麼感想呢?

  六、【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大江健三郎

  本書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因為照顧其智障兒子大江光,而思考“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成人到底應該給他們什麼?”大江以樸實隨筆的方式道出了人在童年時代所習得的人生想法、讀書態度將影響人的一生。書中彩圖,均由大江夫人所繪。這本書延續了諾貝爾文學大師大江一貫人本關懷的精神,描述細膩,視覺獨特,一定可以給有孩子的父母帶來全新的育兒感想,其他相關著作:《靜靜的生活》《換取的孩子》等。

  七、【教育中學生父母必讀的書】:《來吧孩子》

  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池莉的最新紀實文學。書中池莉以一個普通母親的筆觸,從女兒亦池出生前寫起,寫她歷經父母離異、體驗人心險惡,始終保持一顆寬厚善良之心;寫母女兩人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一路在中國教育重壓下尋求快樂成長的夾縫,最後毅然決定求學英國,獲得理想中的教育。

  她認為女兒的成長不只是簡單的家庭教育,更是自己和女兒的共同成長。此外,池莉結合女兒的成長,對中國教育體制的某些弊端進行質疑。她希望用自己和女兒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孩子成長和教育的方式,還有其他選項。池莉認為,人生沒有起跑線和終點的區別,一切都是過程,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認真地經歷、感受和體會。她認為那句流傳甚廣的話“千萬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混賬至極。

  著名的教育方法介紹

  1、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長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取決於天賦的條件,而是取決於五六歲時的教育。開展遊戲,興趣記憶。多種感官,嘗試記憶。動作演示,準確記憶。善用比喻,理解記憶。找準異同,比較記憶。發散思維,創造記憶。綜合歸類,邏輯記憶。加強複習,強化記憶。

  2、在老威特的持之以恆的教育下,雖然天生痴呆的兒子長到四五歲時,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已大大超過同齡孩子,成為本地教育史的驚人事件。正是老威特對兒子實施科學的全面化教育,使小卡爾的成長非常健康,學業進步也十分神速。

  3、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遵循遞減法則的,如果從出生起就對他們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他們的潛在的能力就可能達到100%。為什麼早期教育能夠造就天才呢?要明白這個道理,就要從兒童的潛在能力談起。根據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人生來就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是隱蔽地潛藏在人體內的,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這就是潛在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才能力。因此,天才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為的那種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稟賦,而是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之中。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同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就決定於其稟賦的多少,但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到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都沒有發揮。威特堅信,教育的思想就在於使兒童的潛在能力達到十成。然而,教育開始的越晚,兒童潛在的能力實現的機會就越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這種潛在能力都有各自的發展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期,那麼就幾乎很難再發展。

  4、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開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為接近完美的人。因為即使是天生聰明的孩子,在出生時有很好的起點,但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培養也不可能充分發揮其潛能,那麼他終究也不會成材。反之,即使天賦不好,但是後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

  5、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他一生的雛形。幼兒期就好比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雛形。事實上,從出生起到3歲之前,是一段最為重要的時期,因為這一段時期,孩子大腦接受事物的方法會影響他的一生。

  6、嬰兒對多次重複的事物不會厭煩,所以3歲以前也是硬灌時期。嬰兒依靠動物的直覺,具有在一瞬間掌握整體的模式識別能力,這是成人遠遠不能及的。他的大腦還處在一個空白狀態,無法像成人那樣進行分析,因此,可以說他具有一種不需要理解或領會的吸收能力。老威特的教育理論核心就是:對兒童的教育必須與兒童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接受卡爾這一教育思想,堅持早期教育,使女兒的記憶能力明顯超越常規孩子。語言訓練要從身邊事物開始,巧妙地教他新單詞的發音和詞義。當孩子稍微大點,父母要天天給他講故事。必須注意發音的準確性。

  7、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表明,不是經過早期教育而是依靠天賦產生的神童,只不過是一種病態的暫時現象。這樣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這就是10歲神童,15歲才子,20歲凡人諺語所表達的現象。

  8、儘管小卡爾有許多興趣,從事各種活動,可帶有偏見的人們還是認為他的生活除了坐在桌子前面,其他什麼也不會幹。他們甚至認為,小卡爾除了學究式的知識外,還有一點兒英語,其他就一概不懂。可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瞭解小卡爾的人都知道,他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比任何同齡人都少。事實上,他把大量的時間盡情地花費在了玩耍和運動上,他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各位父母一定想知道老威特到底使用了怎樣的獨特教育方法,才使孩子能這樣既輕鬆愉快又學到了如此豐富的知識。其實很簡單,老威特的教育祕訣在於:喚起孩子的興趣和讓孩子提出問題。老威特有一個教育原則,就是教育不能強迫。

  9、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因為精力不知道往何處使的緣故,這其實也是一種精力浪費。在創造力方面,老威特鼓勵兒子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題。兩歲時,威特夫人每天堅持給他講故事,並且讓他參與猜測情節。在遊玩、散步和吃飯時,老威特總是想方設法地豐富小卡爾的知識。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10、隔代教育代替不了親子教育。迫於激烈的生存競爭,許多年輕的父母忙於工作,而將孩子全權交給老人。由於老人思想僵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偏重於教孩子認字,以孩子能背唐詩宋詞為自豪;有的認為教育是孩子上學以後的事,只要現在不餓著,不凍著就行;有的無限溺愛,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慣得渾身都是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