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勵志文章感人文章精選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勵志教育已經越來越引起家長的關注與重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中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勵志文章:你迷茫全都是因為你懶

  文/張良計

  經常在後臺收到這樣的問題:

  1.我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什麼,好迷茫怎麼辦?

  2.我不喜歡現在做的這份工作,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3.我對我的人生好睏惑,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求指點。

  我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國內上過這門課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基本上學校教的都是過時的理論,和外面的世界嚴重脫節,所以可以說大學我什麼都沒學到。而我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品牌諮詢公司,那時候做的工作叫“品牌策略分析”,簡單說就是一天到晚在網上找資料和資料,然後填進PPT.

  這工作簡直無聊至極。

  我每天坐在電腦前,為了找一個新聞資料通常要開10-20個網頁,然後在螢幕前逐字逐句地尋找需要的關鍵資訊,重複著各種CtrlC,CtrlV的動作,然後對齊、排版、縮句、找圖……時間久了眼睛酸胳膊痛。

  那段時間我不止一次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做的工作嗎?這工作以後能幹嘛呢?不做這個我還能去做什麼呢?

  像所有剛參加工作的人一樣,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困惑和迷茫。我做的是一份我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的工作,不知道這個工作以後會怎麼發展,不知道我如果不做這個,還能去做什麼。

  那時,我也希望身邊有一個職場導師,能夠告訴我應該怎麼辦,該怎麼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該如何把手上這份看上去“無聊透頂”的工作做好,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找資料的時候看到這個視訊:

  那天下午我把這個視訊反覆好幾遍,突然我思考問題的角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我意識到,那些你喜歡做的工作,都是從你不喜歡的或者根本沒在意的事情開始的。

  很少有人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找到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工作。尤其在中國,大學裡學的專業課程可能和你未來從事的工作一毛錢關係沒有,但這並不意味著過去的經歷在你的人生中毫無價值。

  事物的因果規律總是非常奇妙。拿我自己舉例,我的第一份工作枯燥無味,每天對著電腦找資料,但是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找資料”,讓我不經意間培養出快速蒐集資訊的能力。那時候我主要研究一些B2B企業的行業發展現狀以及產業經濟政策。很多時候網上資料少,更新慢。一開始我也是先從百度開始搜,很多時候要翻20多頁才能找到我想要的東西。後來我換了搜尋思路,嘗試從行業的垂直網站開始下手,先蒐集行業內比較知名的門戶垂直網站,然後在這些網站上按照我需要的關鍵字搜尋資訊,同時我會特別關注資訊的來源和作者,將同一來源和作者的資訊進行比對,排除重複的資訊,提煉新的資訊,對某一個我不確定的問題會在不同的垂直網站中搜索相關資料來加以佐證,排除干擾等等……這些都是我在這個“枯燥”工作中,逐漸摸索出來的方法。

  在長時間找資料的過程中,我漸漸知道哪些網站的資訊詳實,哪些渠道的資料來源可信,哪些文章一看標題就知道是轉載的,哪些文章的內容一看就知道是抄襲,哪些資訊是要去政府網站上找,哪些資訊是要從財經網上搜……那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份工作給我帶來這麼一個“額外”的技能,只是每天被各種“折磨”內心只想著早點做完早點下班。但這些經驗已經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我的內心,以至於到後來,讓我研究一個什麼行業或者一個現象我馬上能找出各種相關資料資訊出來,並且保證完整可靠。這後來也間接導致了我現在思考問題的邏輯和方法開始變得清晰有條理,對我未來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同時,在這一年多的工作時間中,我知道了自己擅長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比如雖然我搜索資料的能力突飛猛進,但我其實還是不喜歡這樣重複勞動性的工作;再比如每次寫完策略方案我都很喜歡和創意部的同事一起討論接下來的創意方案,我很喜歡看那些天馬行空的廣告,喜歡和大家一起頭腦風暴出各種好玩的創意。漸漸地我開始意識到,我應該去做一份更有創造性的工作,而不是每天坐在電腦前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於是在待滿一年零三個月之後,我毅然辭職,去了一家廣告公司,開啟了完全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這段剛畢業時的簡短經歷,我後來時常也會回想。那時的我和所有剛工作不久,踏入社會的新人們一樣,內心都是躊躇迷茫。但是我沒有想那麼多,就是用心去做手上該做的事情。

  因為你想得再多,那都僅僅是“想”。離去做,離改變,離成功還有非常遠的距離。

  我們誰都不是隆中對裡那個文韜武略的諸葛孔明,坐在深山裡就對外面的世界瞭如指掌,動動腦子就能左右一場戰局的勝敗。更多時候,需要我們親身去實踐,去體驗,去反思,去接受生活給予你的選擇,當你做到無懈可擊時再去重新選擇。而不是每天坐在家裡,苦苦思考“我的未來在哪裡”,那不是迷茫,那是懶。

  你懶得去實踐,即使你不知道真正做起來你會發現自己有哪些地方不足;

  你懶得去研究,因為你更相信周圍人的道聽途說;

  你懶得去反思,因為你覺得大家都這麼做,自己照葫蘆畫瓢肯定沒問題;

  因為你懶,你從沒有去了解過自己,活了這麼多年從來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事情;

  因為你懶,你總是期望從別人身上得到自己的答案;

  因為你懶,你一份工作做了兩三天就覺得沒意思不想幹,而從來沒有去想過去研究這份工作的規律,價值和訣竅。

  難道每一份你不喜歡的工作裡,對你一點啟發和幫助的地方都沒有?難道你不喜歡做的事情裡面,你就找不到哪怕一丁點讓你覺得有趣的東西?你覺得學不到東西了,那麼你敢拍著胸脯說交給你的事情你都能夠圓滿完成嗎?

  不想灌雞湯,因為說了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如你們自己去摔一跤來的實在,來的記憶深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的人,先弄清楚自己不能做什麼。不清楚自己擅長做什麼的人,先弄清楚自己不擅長做什麼。這是我唯一的建議。而這些,只有當你真正“做”了的時候,你才會有深刻感受,才會突然開竅,才會知道什麼是你一生要追求的事業。紙上談兵的道理都是虛妄。

  如果說我們每個人剛踏入社會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那麼無所謂一開始在這張白紙上是用水彩筆,用毛筆,用油畫筆還是鉛筆。也許當你用鉛筆畫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顏色讓你覺得不夠精彩,也許你用毛筆畫了一段時間發現你更喜歡精雕細琢的細節,也許你用水彩筆畫了一段時間之後你開始覺得色彩層次感更重要,這些都沒有問題,當你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支筆時,重新再畫就好了。但問題在於,第一次面對那張白紙的時候,你敢不敢動手去畫?

  最後以視訊中演講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你過去的種種經歷,就像人生中的一顆顆珍珠,當你在未來某一天的時候找到了那根線,你就會把它們全部串聯起來,變成美麗的項鍊。

  高中勵志文章:你什麼都沒有,憑什麼要求和別人一樣?

  文/巫其格

  01

  圓子和我借錢,一開口就問我有沒有三千塊錢,說是急用。

  我立刻緊張地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家裡出事了?”

  作為一名實習生,工資雖然不高,但江湖救急的話,不夠也得為她張羅。

  她反而輕鬆地回答,“沒事啊,能有什麼事,我就是想買最新出的那款手機。”

  “你不是去年剛買了胖6?”

  “去年是去年,今年這款雖醜,但總得跟上潮流不!”

  “可是你現在沒錢啊,幹嘛還買?”

  “就是沒錢才和你借啊。我身邊好幾個人都買了,天天和我炫,我也要買個氣氣她們。”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她的義憤填膺。

  “圓子,這錢我不能借給你了。”

  “你怎麼這麼小氣,這麼點錢都不借!”

  “這不是小氣的問題,是我覺得你完全沒必要把錢花在這沒用的地方上。你根本不需要新手機,何必借錢買。”

  “別人有,我憑什麼不能有!”說完,她就直接把電話給掛了。

  對,別人有的,你是可以有。但你想和別人擁有的一樣,至少你也要有這份“有”的資本啊。

  你眼睛裡只看到別人“有”的結果,怎麼不多看看他們“有”的過程。別人還有鬥志和努力,你有的又是些什麼?

  02

  高中同學小X一直都是個別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的性格。

  她高中畢業就去了一線城市工作,和認識的朋友兩個人住在三居室中的一間,一開始領著微薄的實習工資,省吃儉用。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工資也增加了不少,但是她的生活質量卻絲毫沒有得到提高。

  工作兩年半,卻還是無法給自己買一件好一點的衣服。這點令我很疑惑,也很直白地問了她。

  她每天午飯為了能夠和單位的同事達到同步水平,每頓都要七八十,再加上下午茶餐點,平均下來,每個月的工資一分不剩,別說買質量好的衣服,就連買身新衣服都是個問題。

  “你幹嘛吃那麼貴的飯,我看別人20塊錢的飯也挺好的啊。你怎麼不把錢拿去買點好看的衣服穿?”

  “同事她們中午都去那裡吃,我不想讓她們瞧不起,所以就跟著一起,至少還能多個話題什麼的。”

  “那她們知道你的實際情況嗎?”

  “不知道。我也不能讓她們知道。”

  “那她們的條件如何?”

  “本地人,家庭條件特別好,所以我不能比她們差。”說完還不忘嘆口氣,“出身好就是不一樣,做什麼都容易,不像我,只能節衣縮食。”

  後來我再也沒有聯絡過她,因為我無法苟同她的想法,又很難去改變她。

  她羨慕人家好的出身,覺得自己沒有錢就是低人一等,即便是晚上餓著肚子,也一定要在她們看得到的地方上與她們平齊。

  別拿家庭做比較,家庭的貧富不過是給你的臺階。富,一步登天。窮,臺階尚有。

  不嘗試著改變自己,一步步往上走,卻怪罪出身不好?

  03

  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那樣的人,他們總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傲人成績。努力都是默默而無聲,沒有人天天喊著努力的口號,你看到的成功背後,自然有著不懈的奮鬥。

  我是個特別喜歡旅行的人,立志每學期必須去一個陌生的城市走一遍。

  從大一下學期開始,跟著身邊的同學開始去其他城市,吃吃吃買買買,別人做的我也在做,拿著父母的生活費不夠就要。再不行就和多年老友借錢,每次都變著花樣和理由拿錢。

  父母一直縱容,以至於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只是偶爾問得一句“為什麼花銷這麼大”的時候,我竟然一時間無以回答。

  無意間知道一直借我錢的好友每逢週末都在外邊兼職零活,他並不缺錢,甚至可以說是小康。我問他,“大學不是說好的輕鬆安逸嘛?你這麼辛苦幹嘛?”

  他說,“我有要做的事情,所以必須不斷努力。我不管我身邊的人在做什麼,但至少我不能允許自己隨波逐流。”

  當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享受安逸的生活,不去努力將夢想兌換為現實,卻把心思都用來攀比他人的生活。

  也許我是幸運的,意識到這些的時候並不晚。我開始認真學習拿獎學金,好好寫稿拿稿費,偶得兼職賺外快。

  至今我去過了很多想去的城市,但我已經不再輕易地從父母那裡索取來滿足自己無用的虛榮心。

  04

  生活中,不會有人因你一無所有而瞧不起你,但一定會有人因你強裝富有而蔑視你。

  思想空蕩,即便身上披金戴玉也仍舊只是副華麗的軀殼,靈魂仍舊一無是處。該武裝起來的不是虛假的外表,而是一顆強大的內心。

  別在什麼都沒有的年紀,要求和別人一樣,起點不同,但奮鬥的道路都是相同的。別人開車漫遊,你可以跑步加速。正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才更應該去努力擁有。

  圓子把我的QQ號和微信都拉黑了,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從別人那裡借到錢,買那臺她根本一點都不需要的手機。但我是真的不會把錢借給圓子,我今天可以把錢借她,那麼明天呢?她又要向誰借錢買著不斷更新換代的新產品。

  再好好看看自己,已經擁有了可以匹配的一切,又何必事事為難自己,討好那不必要的虛榮。

  高中勵志文章:對不起,我還過不起安逸人生

  文/藕仔莉

  至今日,入職新公司剛好半個月。意味著,已經持續加班半個月。白天跟著同事各種燒腦想文案,晚上獨自一人拖著疲憊身軀回到住處,週末暴走於廈門大街小巷,奔波找房折騰搬家。生活單調到似乎只剩一種色彩。

  好友幾次心疼又無奈:你真是活活把自己作死。好好的國企不待,安逸的日子不過,偏偏選擇苦逼生活。

  這個梗還得從三月底說起。那時,手握倆offer。一邊是穩定安逸,每天上班7小時的國企。一邊是被冠以“加班狂魔”的網際網路公司。一邊是包住包午餐,一邊參宿自行解決。選擇前者,至少可以讓我省去一大波奔波折騰。後者,則無疑會是一種腦細胞極度透支,勞心勞肺的結局。

  也有過糾結。問了親朋好友,說法如出一轍:“你一個姑娘家,別想著做什麼女強人,選擇國企,名聲好聽,想找個人也容易。”連續幾天,一個人躲在房間思考這個問題。選擇國企,能遇見的是一帆風順的未來:或許不會有太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但日子會就此平順。網際網路,必定會是一路艱險,充滿挑戰,但隨之而來的會是更快速的成長,更多專業技能的提升。

  這世上,很多東西可以矇混過關,唯獨內心的聲音無法欺騙無從逃避。

  “我才二十幾歲,如果從現在開始就一直追求安逸,那剩下幾十年的人生該怎麼過?”怕極了每天行走在看得見未來的路上,怕一不小心被社會淘汰,怕日復一日沒有驚喜的麻木過活。最後毅然選擇“苦逼”的網際網路公司。

  儘管惹來“罵聲”一片,內心依然驕傲的送一個大大的“牛叉”給自己,轉身扎進加班洪流,留下一道絢麗背影。

  昨晚11:30下班,一個人在小區內行走,周圍一片寂靜,頭髮暈,全身無力,心裡卻有股說不出的滿足與踏實。累嗎?很累。快樂嗎?非常快樂。

  工作與生活,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事情有很多,可是想要守住內心愉悅,只要一個理由就夠了。因為熱愛,是這世上超乎一切美好事物的存在。

  02

  “我是有做少奶奶的命,可我不要。”小藝啃著雞腿,兩片油得發亮的嘴脣巴拉巴拉不停歇:“每天在家裡圍著柴米油鹽轉悠,成天為小孩的吃喝拉撒煩惱,那種日子,真沒意思。”

  小藝有個人見人羨,愛他到死去活來的男票。男孩家境殷實,又溫暖體貼。所謂“房哥”一族,座駕保時捷,不知多風光。

  他會在每一個空閒時間,親手為她繫上圍裙,煮一桌熱菜熱湯。這還不夠,雙方父母均已見面,對這樁親事都非常滿意。按男票的話說:“寶貝,你啥時候想扯證了,說一聲,我隨時待命。”

  她也是一作到死的女生。明明可以選擇嫁人當少奶奶,偏偏選擇在外面做“拼命三娘”。白天上班,把自己當漢子使,晚上回去還要到街舞社教人習舞。這之間,她收到的質疑堆起來足以淹沒整顆心臟。所有人都質疑她的真心,認為她不結婚,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貨色。

  “你這樣折騰,不怕有天男票變心了?”一次健身路上,我問她。

  “一份真誠,堅持三個月或許很簡單,可如果堅持了近4年,就真的是愛了。”沒有直接回應,只是婉轉回答。她頓了頓,加了一句:“因為他喜歡的,是獨立個性,富有思想的我。如果連這點都丟失了,怕會滅了他很多小驚喜,然後就不愛了吧。”

  也曾懷疑她的真心。在我眼裡,真愛一個人的最好證明就是嫁給他,為她生娃顧家。可看她眼神發亮,滿滿幸福的那一瞬間,我對愛有了新的定義:她只是想在最美的年華,拼盡全力去努力,證明自己的優秀,然後把最好的自己放心交給最愛的他。

  其實,安逸的人生,誰不想擁有。

  只是,這種安逸,應該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不應是年輕時逃避進入狗血人生的理由。是在經歷年輕時期的奔波歲月後,內心的愉悅富足。

  它無關愛情,無關生活,而是內心對未知未來的一種渴望。什麼年齡段做什麼事,在擁有大把精力與機會去奮鬥的年紀,本就該有奮力折騰的膽量,以此積累安逸的資本。如果此時就此選擇安逸,過上50歲的人生,年老後回顧,該會是怎樣的痛心疾首。

  03

  文至此,一定會有不少朋友出來反駁:在穩定安逸的公司工作怎麼了?在家裡安心當全職家庭主婦怎麼了?

  想說,所謂安逸,是指“拼搏勇氣”的喪失,是太容易就安於現狀沒了承擔意外風險的勇氣。它與你當下所處的職業無關,與你在社會扮演的角色也沒有一分錢關係。只是想說,在還能做夢的年紀,請不要輕易選擇妥協。

  工作穩定輕鬆,就選擇在業餘時間培養一份獨屬自己的愛好吧。它或許會是你年少時曾一直渴望,卻因為經濟,因為學業等外界力量而無法企及的夢想。它或許會是寫文章,是舞蹈,是音樂,甚至於溜冰。只要它是你喜歡的,能讓你變得更美好,能提高你幸福指數的,都該被支援,一旦實踐,你都可以大膽把自己排除於“渾渾噩噩”的圈子。

  做一名有夢的漂亮主婦又何嘗不可。你總能第一時間瞭解家居資訊,把小窩打扮得溫馨又時尚。你一邊帶小孩,一邊不忘關注教育與知識,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變成更知書達理的自己。你雖然身居宮中,卻能通過網路等渠道盡知天下事。你還有自己的愛好與夢想,是寫文,是微商還是其他的什麼,能讓你財政獨立的方式。這樣的“安逸”,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被大力推崇的“安逸”。

  簡而言之:一切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的“安逸”,都是“偽安逸”。這安逸背後所付出的淚與痛,很多人無法感同身受,可你卻勇敢選擇了堅持。

  04

  為什麼拒絕擁有所謂的安逸人生?因為害怕“身還在,心先死”的悲劇。

  在還能夢的年紀,決絕的選擇“無夢”遊離。每天重複著單調,年輕的大腦成為一臺腐朽機器。無慾無求,冠以“淡然”之名,還滿臉自豪:我這是心態好。放屁!這樣的人生,跟行屍走肉有何本質區別?

  為什麼我拒絕擁有所謂的安逸人生?因為想在還有力氣用力折騰的年紀,攢下年老後真正安逸的資本。因為,所有你的未來只能自己買單。現在的安逸定會是年老無力,滄桑奔波的悲慘結局。

  為什麼拒絕擁有所謂的安逸人生?因為生命只有一次,短暫且獨一無二。不想在哪天的離開,遺憾滿滿,不願瞑目。為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屬於自己的無限價值。為一步步滿足內心對世界的好奇,在生命盡頭安然離去。

  那些能讓我真真切切體會到生命意義的,能令我身心愉悅的東西,都想在最好的年華用力嘗試一遍,哪怕遍體鱗傷,那又怎樣。

  在還能做夢的年紀,那麼輕易就選擇放棄,難道真的不會覺得惋惜?

  
高中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