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的勵志文章

  大專生也是需要勵志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你是不是正在找?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為您整理的吧。

  :大專生必須知道的十件事情

  一、當你踏進專科的那刻起你就必須明白:其實我們並沒有多少時間!專科三年,其實只有二年半的時間可以學些東西。假如你還打算升本,假如你還想做做兼職學學其他的,那你只有二年在校時間!所以當你走進專科的那一刻起,你就該早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付諸於行動!

  像我這樣,在大學大多時間都花在了打牌、上網、睡覺、談戀愛上,真等到專升本落榜的那一刻才發現原來大學已經過去,自己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收穫。浪費了人生最最寶貴的一段時光。

  二、專科就是專科,不要考慮什麼是什麼民辦還是全國知名,你必須清楚的明白:專科和本科之間起點的明顯差距,但是繼續擴大差距還是縮小差距完全取決你的後天努力!專科一樣可以再學習升本考研。一樣可以進ibm,進微軟。一樣產生了網上所謂的"史上最牛的專科生",雖然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人,但我們為什麼不是這部分人呢??

  三、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大學,不論它有多少的不盡人意,有多麼的被人看不起,但是它畢竟是你從校園走向社會的一個銜接地帶,同時它也能夠給予影響你一生的某些東西!也是將來很多人會問起的地方!學校影響不了我們什麼,是我們自己。

  四、不要帶著功利的目光去看一些所謂的“有用”書,其實那些什麼計謀類,致富類,經驗類,經商類的書絕大部分只不過是不得志的人寫的不得志的書。多讀讀那些可以在無形中可以提高自我素養的,有大家風範的“無用”!我相信你一定會受益匪淺!不要盲目的追隨考證熱潮,拿下一大堆的a證、二級證、國家**部門認證、**語一級證……,其實真正工作了才知道,學歷證、身份證最重要。考證,要選擇真正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五、儘量少參加一些社團組織,不要以為那可以鍛鍊自己,提高自我能力。我想在學知和能力面前,趁自己還年輕,還有精力,還是選擇學知!當你踏入社會時,你就明白:學知和能力是成正比的!

  六、大學除了教室,宿舍,食堂是你常去或常待的地方外,大學的圖書館也應該是你常去的地方!即使那些不是很好的專科院校的圖書館的藏書,也夠你受用一生!同時那些就讀於名牌大學的專科生不要輕易放棄你手中的這筆巨大財富,多抽點時間去圖書館待待!

  七、不要把交友當做你大學生活的主要部分,一定要有適度和有眼光的交幾個趣味相投的,有理想,有抱負的朋友!這些朋友在一定程度上是你的“催進劑”,你的盟友!一定要記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所交的朋友也是你的一面鏡子!社會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地方,也不能一味的自閉,要建立自己的圈子。

  八、適應大學的人際生活,畢竟人是在不同的環境成長的,因此每個人的性格和素養也不一樣。所以在校園中,班級裡和宿舍內,你肯定會遇到很多令你不解,不快的事或人。可是你無法改變這種現狀,那你就必須學會適應!這樣當你走入社會時你就學會了:寬容,包容,忍耐,也不會為很多的不可理喻或不可理解的事而“庸人自擾”了!當你沒法改變別人的時候,就學著改變自己。

  九、面對比本科高昂的學費,你要清醒的知道你所花費的費用也許是本科的二倍以上!即使你的家庭環境再好,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勤儉節約,畢竟你將來只是專科畢業的話,你不一定能夠找到月薪是本科二倍的工作!

  十、這是最後一條,也是你必須明白和理解的:近來,教育部發布了“211工程大學,985大學,獨立院校,民辦院校原則上不得招收專升本”可能對於眾多的專科生而言,這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但是你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 其實國家的這個決定是正確和人性化的!

  正確性在於:眾人皆知,專升本考試其實真真只考的二門!文科是:“大語和英語”,理科考的是“高數和英語”。那麼你覺得這兩門的考試可以和高考相提並論嗎?從形式上就有天壤之別!高考考的是我們的綜合知識,而專升本所考的知識是一種單一結構的考能知識,就著還排除了專升本偶爾的漏題現象!簡而言之的說:我們就算可以升到“211工程”和“985”大學,那只是我們的考能到家了,而我們的綜合知識和整體素質還遠遠不具備被上這些重點大學!也許有些人很反對我的觀點,但是這就是現實:你讓一個智力平平的人在近兩年半的時間認真,刻苦,勤奮的學二門課程,難道他還學不好嗎?而在高考中能夠上這類重點大學的學生基本上考分都超過重點線五十分以上,而我們絕大部分專科生的考分都沒上二本線!即使那些掉檔的學生也只是高出二本線十幾分!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不要以為你經過專升本升入這類大學你就拉平了差距,其實你只是縮短了差距!畢竟你在努力的同時人家也在努力,人家不會停在那裡等候你的到來!而兩者的這種差距具體體現在:

  ***1***二者接受的教育體系不同,一個是專科一個是本科教育體系,這兩種體系也決定了不同培養方向和授課內容!

  ***2***兩者之間的綜合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差異,這點不用多說,問問那些升本後同學就一切都明白了!他們一定有很深的體驗!

  人性化在於:我們絕大部分的專科生的實力經過努力之後都可以達到二本大學,有些就讀在名牌大學專科生可以達到普通一本!所以國家不在允許獨立院校,民辦院校招生專升本,而允許普通一本和二本招收專升本也就是在保障絕大部分專科生的教學質量,給予適合你的大學繼續深造!

  做為最後一句話,送給所有看帖的人:我們的成長,取決於我們世界的大小。當然,最重要的不是我們周圍的尺寸大小,而是我們接觸到精神,感情以及物質方面的範圍!對於人類而言,限制我們成長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世界,只要不斷拓展我們的內心,我們才能不斷地成長!

  :專科生又何妨

  哲人說:“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淚,一顆心堅強。”也許在那些靈魂深處,總有一種不想放棄的心情,在悄悄地牽動著自己。

  生命的軌跡,總是以它的方式,在規劃著每個人的未知的未來。高考,就這麼到來。宛若希望,又有著太多絕望。我們一起奔赴考場,猶如馳騁的駿馬,裡面有著太多屬於我們的希冀。

  六月的雨如期而至。我看著撐著傘和我一同奔赴考場的他們,漸漸的,雨模糊了視線,看不清他們的表情。不知道他們臉上或悲或喜的表情。我莞爾一笑,大家都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他們越走越快,而我也成為了其中匆匆的一員。

  十年磨一劍,霜刀未曾試。寒窗之苦,僅為今朝。然而,理想幻化的美好,總也抵擋不住現實骨感的衝擊。當高考完後,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歡笑,有人悔恨。可是,之後又奔向了屬於各自的大學。

  於是,也便有了專科與本科的大學之分。它們就像一架天平,卻永遠不會平衡。本科的羅網不斷的延伸,一直將專科僅剩的光芒吸納。在人們的眼中,本科的優勢遠遠比專科好太多。它們,也不能在同一階層。

  有人說:學歷是一個門檻。這一點,毋庸置疑。於是,出現了許多鄙視專科學歷的言論。談之色變。甚至於出現專科低能的說法。嘆息之餘,我們又該如何?

  這是一個大世界,是我們的小世界支撐不了的大世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我們令我們迷茫,而努力地生存著的世界。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變得關注外界,關注著那些大大小小的言論,甚至於淹沒了自己。

  那些大大小小的學歷證書,開始被人閱覽。他們看到本科,眼前一亮,自然優先考慮。於是,能力就被放在了第二。專科只能在陰暗的角落裡,任時間埋沒自己的才能。有時候真想說:給個機會,哪怕只有一個……可是,沒有多少人會聽見你的呼聲,他們的眼中,只有那一紙文憑。

  現在的專科,已經越來越被扣上了無用論的帽子。可是,當初的他們也許也不希望自己就讀的是一所專科大學,可是,僅是無奈之舉。

  對於現在來說,本科與專科不僅有學歷上的區別,還有學費上的區別。以前的自己,懵懂不知,現在才明白:按學歷高低收學費。於是,就出現了本科學費普遍低,專科學費普遍高的現象。對此,多希望能撇開這些,公平收費。

  夜幕降臨,帶著些許的涼意。希望黎明之後,會有平衡的影子出現。

  我們一起期待著,散落的光明。本科與專科不該相殺,而應相愛。這樣,教育的平衡,人才的平衡,社會公平才能款款而至。

  本科自有優,專科又何妨?我們的努力與實力,都會為我們丈量時光!

  :如果有夢一樣可以飛翔

  看到前面的一篇講到“關注專科生”的帖子,我雖然已經畢業兩年,但是也想談談自己個人的經歷和看法。

  確實,如那篇文章所言,專科生在求職方面存在一些劣勢。所謂就業是有食物鏈的。或者說,服從20/80法則。也就是說20%的學校的畢業生掌握80%的就業資源,如果訪問下南大,或者清華這樣頂級高校的BBS,就可以看到,雖然一方面很多的人在抱怨今年的就業狀況不佳,但是,銀行,大企業,事業單位等等的招聘啟事依然很多,更有不少同學在網路上寫帖子比Offer.

  我不知道,但是就課程來說,就我所讀的英文專業來說,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從北大到我們學校都有英語專業。無論3年專科和4年本科所開的課程,大致上都差不多。也許會有所為深度的區別,可我不覺得就英語本身來說,專科的優秀學生會和他們的差距那麼大。但殘酷的是,如果你是專科生,你也同樣很優秀,如果是某一個財富500強的外企的HR,他的記憶力,每天收到N多的簡歷,從平常心來講,能記得中國大學的Top50,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不排除一些存在學歷歧視的單位。所以很自然地,在工作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專科生幾乎無法被陽光照到的現象。

  確實,這是一道門檻。985的學校畢業生拿到AAA的Offer,211的本科拿到AA+的Offer,後面本二的人也許只能拿到B+,如果是專科,就基本上處於這個鏈條的底端。

  我就是這條鏈條底端的底端。我讀的是一所民辦專科。

  從小我就很疑惑,為什麼我有那麼多課外的興趣,也很喜歡讀課外書,為什麼總是我越依照自己的愛好,成績就會越差。而且,我發現每次的家長會都是很痛苦的。班主任幾乎都在強調全班前3名的學習經驗,中間的一些同學號召他們一定要向這幾個人學習,餘下的時間,就是對倒數10名同學的批評大會。所以我爸媽每次都很憤怒,很多家長都是那時他們的同學。所以回來總免不了暴打一頓。這幾乎變成了惡性迴圈,前幾名的學生從都到尾都得到了幾乎無盡的榮耀:三好學生,學習委員,獎學金,當然,重點學校的保送推薦之類的。而事實上老師當然很清楚,讓這麼多人都爭這幾個名次,卻把所有的獎勵都傾斜給了在這個位置上盤踞的幾個學生。包括課外輔導,自信心的提振。結果是除非一直排前的學生突然出現意外,不然所謂趕超永遠只是個假像而已。我高中3年,優秀的學生永遠只是那麼幾個熟悉的名字。雖然大家都很努力。

  對於我們Bottom10%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何改變?我上初高中,從來就沒見過除了補差之外,又有過什麼心靈上的支援?再說課程本身,不是人人的個性都會是全能的。也許我覺得自己對化學掌握點元素的名稱就已經很滿足了。對英語我不想去做語法分析,而是希望應用,多鍛鍊點口語。可是,那些教了很多年書的老師口語很少有標準的。

  所以,失望之下,我決定不再與這套方式再有任何糾葛了。每次考試都考自然分。就是隨便放任。抽出時間讀自己有興趣的。結果可想而知。03年高考時,我考了273分,化學4分。如果我們那個中學沒有高考0分的話,這就是全校最低了。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決定自己的興趣,未來該有如何的規劃。

  04年調整選擇了文科。多考了106分。如果是參加一個復讀班的話,有這點提高,絕對是這個班級的功勞了。但,結果是什麼呢?學校檔次越低,分數就越沒有價值。03年我的高中老師說我讀不上大學,結果電話打爆,都是要我去讀書的民辦專科。04年,我沉默了,原來還是那個去年邀請我沒去的學校最終錄取了我。

  但這一年我是自學的。我在家利用網路,第一次能夠將自己的時間靈活地安排到我有興趣的地方,前面我說,化學有興趣的只是幾個元素,但上網我自學英語,當然一開始是不懂的。但我明白了自己可以通過英語去自學我有興趣的科目。讓之前不被滿足,甚至被壓抑的愛好全數復甦。

  所以別人讀大一,我選擇了英語專業已經有很多的單詞積累了。當然,05年開始起所謂的Web2.0浪潮,讓很多人熟知了Google,通過網路搜尋,我幾乎通過大量的英文語言材料來個性化自己的學習,也成就了我超越課程的成績。此外我也參加了很多的口語培訓班,有些甚至是和重點大學的同學一起對話。我發現,慢慢地事情竟然有了轉機。CET-4,CET-6,口語比賽冠軍,在畢業之後又通過了自學考試。我選擇了我自己的愛好,終於在最不被看好的這幾年,反而得到了一切。

  當然,學校不好,也有了一些奇異的好處,比如逃課非常自由。我不喜歡外貿,也不太擅長導遊課程,就留到最後的清理性考試解決。省下時間去看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學校有一些問題就是,它很重視所謂的熱門。但大學如果是一門投資的話,時間太長了。而歷史的就業資料***如果是真實的***依然不能概括未來現象。本來在所謂熱門專業上擴張了太多的學生就已經造成就業的重負,而金融危機,熱門很有可能突然成為冷門,所以在選擇專業時,如果學校不能改變,或者我們可以想想專業是不是可以有特殊的興趣。我現在會做自己領域的興趣,無論是就業,還是繼續研究***當然我選擇的是後者***,就不至於在學了3年到畢業時才知道,選擇的專業和課程或許從一開始就不適合,在專科我們可以重組自己的興趣。

  完全把愛好結合起來,就像開復老師講的。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專科生,如果有夢一樣可以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