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慶祝元旦的畫

  元旦民俗

  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群結隊地衝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辦公椅,表示接管市長權力。

  摔瓶打罐扔臉盆

  義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這時人們都要把屋裡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

  喝光餘酒交好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裡交厄運。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團聚。到12點時,以教堂鐘聲為號,爭著吃葡萄,每敲一下鍾,必須吃下一顆葡萄,而且要連著吃下12顆,表示來年一帆風順。

  元旦的含義:

  1、中國古代稱新年第一天為“元旦”或元日、元長、元朔、元春,具體日期在西漢以前各不相同,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太初曆”,以正月初一日為元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民國時期。

  2、西曆公元紀年法傳入我國後,民國時期以西曆元月一日為新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確立以西曆元月一日為“元旦”,舊曆年正月初一改稱“春節”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