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的讀書名言

  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成,必須有所憑藉。那憑藉就是語文課本。下面是學習了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1、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須教。

  2、教師並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

  3、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

  4、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

  5、只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

  6、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7、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

  8、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

  9、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10、理想是事業之母。

  11、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12、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13、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學生精讀效果的考問方法。

  14、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15、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

  16、自己摸索得來比向別人學更重要。

  17、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

  18、為教縱詳密,亦僅一隅陳,貴能令三反,觸處自引伸。

  19、教育之要點,當天逾養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

  20、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

  21、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22、做教師最主要的是不說假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3、兒童時期如不經說話的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可寶貴的鎖鑰。

  24、習慣就是由於多次重複和長期練習而鞏固下來的並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

  25、小學教育的價值,就在於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

  26、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成,必須有所憑藉。那憑藉就是語文課本。

  27、要使生活向著求充實的路,有兩個致力的目標,就是訓練思想與培養情感。

  28、優良的文風應具備“三性”要求,即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其中準確性是基礎和前提。

  29、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諸種心理能力中,想像力僅開發利用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30、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31、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32、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33、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驗和知識上,彼此雖然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

  34、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

  35、語文教學需採用啟發誘導,溫故知新,閱讀與寫作,精讀與略讀,經師與人師等相互結合的方法和原則。

  36、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提問不能答,指點不開竅,然後暢講,印入更深。

  37、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故隨時宜注意減輕學生之依賴性,而多講則與此相違也。

  38、教育心理學工作者觀察一般語言活動的使用頻率,得到的結果是:“聽佔45%,說佔30%,讀佔16%,寫佔9%。

  39、語文老師要加強進修,邊教邊學,以身作則,自覺覺人。最要緊的是自己能讀能作,不至於讀而不懂,作而不通。

  40、語文教師以講解為務者尚不乏其人,以為學生鮮能自覽,必為之講解始能明曉。鄙意則謂今日而言教育,此一點首宜打破。

  葉聖陶的教育名言

  1.做教師最主要的是不說假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自己摸索得來比向別人學更重要。

  3.“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故隨時宜注意減輕學生之依賴性,而多講則與此相違也。”

  4.一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為人師表,有好的品德,就會影響學生,帶動學生,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校風,這樣就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

  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6.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7.“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8.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麼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複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麼好的境界啊!

  9.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提問不能答,指點不開竅,然後暢講,印入更深。

  10.……讓受教育者“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鬥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成為一個能‘自得’的人”。 ……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11.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12.“要文章寫得像個樣兒,應該在拿起筆之前多做準備功夫。準備功夫不僅是寫作方面的純技術的準備,急躁是不成的,祕訣是沒有的。實際生活充實了,種種習慣養成了,寫文章就會像活水那樣自然的流淌了。”

  13.葉聖陶談語文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方法,無非是參考、分析、比較,演繹***一般個別***,歸納***個別一般***,涵泳,體味,整飭語言,獲得表達技能這些項。”

  14. 教師應該為學生的一生著想,要想想學生將來怎樣一輩子做人,想想做一個社會主義的好公民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知識品德。

  15. 我無論擔任哪一門功課,都要認清那門功課的目標,如國文科在訓練思想,養成使用語言文字的好習慣,理化科在懂得自然,進而操縱自然之類;同時我不忘記各種功課有個總目標,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16.我如果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裡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傢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脣邊,油腔滑調的喊一聲;而是出於忠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贏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對朋友的忠誠本該如此,不然,我就夠不上作他們的朋友,我只好辭職。

  17.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

  18.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都要以啟發誘導為主,教師只須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多讀、多想、多寫、多改。只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位,以教師為主導,經過長期的輔導和訓練,學生自然就能學會舉一反三、觸處自伸的本領,嚐到學習語文的甜頭,得到學習語文的實益,這又會反過來進一步促使學生去“自求得之”,那就進入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成為“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鬥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

  19.閱讀是從他人的經驗中取得正確無誤的,於我有用的,藉以擴充我的知識,加多我的經驗,增強我的能力。就是讀文藝作品如詩歌小說等,也不是沒事做閒消遣。好的文藝作品中總含有一種人生見解和社會觀察,這對於我的立身處世都有極大的關係。

  20.語文教育說到底應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全面的、善於處理生活的普通公民,決不能把學生訓練成記誦很廣博的“活書櫥”,學舌很巧妙的“人形鸚鵡”,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讀為生的“儒學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