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勵志的句子

  古詩中有哪些可以激勵人的勵志句子呢?這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1. 習氣不除,如何了道。……有物過眼必看,有聲入耳必聽。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懼,皆習氣也。

  2. 防身當若御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涉世甚艱,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揚之,則棄,教人以善而外揚之,則仇。

  3.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4. 常沉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德之基,亦養壽之要。

  5. 罵語謔語,須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處忠厚之道。

  6. 大概君子方嚴處多,至園融變化,是德之成也。起處便學園融不得。

  7. 凡刑殺之事,仁者見之,愈生其仁。忍者見之,愈生其忍。故君子遠庖廚,亦英尺有習慣成自然意在。

  8. 欲心一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9. 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存忠厚。

  10.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眾。見善必行,聞過必改,可以畜德。

  11. 行天下而後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後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餒。

  12. 凡人氣質各有偏處,自知其偏而矯制之,久則自然,所以宋儒以變化氣質為學問急務也。

  13. 不善之端,豈待應物而後見?如靜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貪即非義,一念之慢即非禮,一念之詐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獨。

  14. 君子不能無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進於聖賢。小人不能無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於禽獸。

  1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6. 有過不令人知,是大惡事。然有過輒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諱過三字,把改過功夫,鬆了一分。

  17. 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為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為小人。

  18. 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喜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嫉惡心不可不明;嫉惡語不可不忌。

  19. 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

  20.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21. 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有傷。

  22. 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貴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墜墮。

  23. 縱與人有相爭,只可就事論事。斷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揚其閨門之惡,此禍關殺身。

  24. 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後而恐懼,則悔,悔則可以改過。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

  25.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26. 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並其事事皆疑之。

  27. 人有一事不妥,後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28.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29.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30.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1.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32.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33.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4.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35.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36.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37.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3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39. 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40.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精選

  1.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4.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5.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6.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陳蕃傳》

  7.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8.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9.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0.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