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國情的勵志詩句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1、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2、祖國沉淪感不禁,閒來海外覓知音。——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3、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4、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王昌齡《青樓曲二首》

  5、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張元幹《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6、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閒夢遠》

  7、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9、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曹植《怨歌行》

  10、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李世民《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11、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曹鬆《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1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3、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屈原《國殤》

  14、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1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6、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7、國破山河落照紅。——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18、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19、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20、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21、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劉向《三人成虎》

  22、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李白《陽春歌》

  2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4、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25、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高適《塞下曲》

  26、銜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間不肯言。——汪遵《息國》

  27、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李商隱《富平少侯》

  28、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29、奏愷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何承天《戰城南》

  30、愁損辭鄉去國人。——朱敦儒《採桑子·彭浪磯》

  31、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吳潛《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32、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陸游《金錯刀行》

  33、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34、昨宵風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猶自得,陰晴快。——晁衝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35、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36、所賴今天子,漢道日休明。——範雲《效古詩》

  37、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38、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黃庭堅《送範德孺知慶州》

  39、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孔紹安《侍宴詠石榴》

  40、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元結《賊退示官吏》

  愛國情詩句精選

  1、匈奴不滅,無以家為!——《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2、殺身有地初非惜,報國無時未免愁。——宋·陸游《登慧照寺小閣》

  3、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錄.揚子江》

  4、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盧產倫傳》

  5、一身救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宋·陸游《夜泊水村》

  6、丈夫當為國,破敵如摧山。——唐·韋應物《寄暢當》

  7、憂國恥為睜眼瞎,挺身甘上斷頭臺。——《革命烈士詩抄.熊亨瀚詩》

  8、愛國如命,見義勇為。——蔡鍔《致柏文蔚電》

  9、爆裂同拚殲賊臣,男兒愛國已忘身。——秋瑾《吊吳烈士樾》

  10、祖國陸沉人有責,天涯飄泊我無家。——秋瑾

  11、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丘逢甲

  12、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一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胡巨集

  13、一身憂國心,千古敢言氣。——樓鑰

  14、利於國者愛之,害與國者惡之。——晏嬰

  1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1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17、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18、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1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20、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