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軾蘇東坡的故事

  蘇軾,中國北宋文豪,“三蘇”家族成員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惠民巷

  蘇軾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詩、詞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詞方面,他和辛棄疾齊名,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蘇軾的作品儲存下來的:文章有《經進東坡文集事略》;詩有《蘇詩編注整合》和《蘇詩補註》;詞有《東坡詞》和《東坡樂府》。

  杭州上城地區,有一條小巷,叫惠民巷。北宋以前叫巾子巷。惠民巷的由來,還和蘇東坡有關呢!

  那是在北宋元佑五年的事。當時蘇東坡又到杭州任太守。可是一到杭州,就遇到雨水不調,荒年歉收,加之時疫流行,杭州城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求醫的窮苦百姓。

  且說杭州當時有個大富翁叫金百萬,生得五短身材,獐頭鼠目,為人刻薄吝嗇。他瞅準了疫病蔓延的時機,趕著在巾子巷口開起了個藥鋪,明為濟病,實際上是想大發橫財。但貧苦人家買不起他的藥,許多人只好在家呻吟等死。金百萬眼看藥鋪生意清淡,眉頭一皺,又生一計:吩咐僕人貼出一張告示,說是“為憐貧救人,本鋪可以憑保賒藥,月息三成。”這一招果然有效,一些貧苦的人,就趕來賒藥了。

  蘇東坡得到時疫蔓延的稟報,急忙騎馬到市南坊實地察看。老百姓見是蘇太守來了,知道他為官清正,紛紛上前攔住喊道:“蘇太守,我們沒錢看病,您老救救我們吧!”

  蘇東坡下馬步入人群,逐一探問。當他經過巾子巷口,看到藥鋪前的告示以後,氣得大鬍子都翹了起來。

  回到衙裡,蘇東坡將他所見的情況說給繼妻王潤之聽。王潤之說:“夫君,這種疾病不知屬於何類?”

  蘇東坡說:“屬於溼性,和前些年在黃州所見到的一樣。”

  王潤之說:“那不是可以用‘聖散子’來治嗎?”

  蘇東坡點點頭:“藥是對症,價也不高,只是杭州人口眾多……”

  王潤之說:“把我的首飾拿去變賣,可以湊足黃金五十兩。先開個藥坊,施捨‘聖散子’;再去找參寥高僧請教。你看如何?”

  蘇東坡想了想,覺得也只有這樣,說:“這樣,全杭州城的百姓都要感謝夫人的。”

  王夫人所說的參寥,是蘇東坡一個詩友,精通醫道。這天,蘇東坡去找他商量。一見面,參寥就說:“我已知蘇公要來了。”

  “你如何知道的?”蘇東坡問道。

  “昨晚我夢見一塊巾子包著一些金子。”

  “這夢怎解?”

  “巾者長也,金者貴也,想是一個長長的貴人要來了。”

  原來蘇東坡不但有一撮大鬍子,而且最明顯的特徵,是個子較長,被人稱為蘇長公;他的幾位摯友也有叫他蘇長子的。

  蘇東坡聽後淡淡一笑說:“今日是沒有心思和高僧開玩笑了!”接著,他說出了新近時疫蔓延,想辦個藥局施捨“聖散子”的事,只是深恐財力不濟。

  參寥想了想,說:“待老僧且去跑一趟,向金百萬化化緣看。”

  這邊,金百萬採取賒藥的辦法之後,引得不少赤貧病人上了當。他面對著賒藥加息的借據,正竊竊自喜,忽見一老僧進來,打著稽首,口中喃喃念道:

  “老僧參寥,為蘇公東坡施捨‘聖散子’之藥,特來化緣,望金翁為濟貧救病,捐助紋銀千兩。”

  金百萬聽到要他捐助偌大一筆舍藥銀子,連忙捂住耳朵,並吩咐僕人將參寥攆出家門。參寥邊走邊說:“積功德,免病災;損陰德,有飛禍!”金百萬狠狠地朝參寥背後吐了口唾沫。忽然覺得天旋地轉,忙叫僕人攙扶。——原來他自己也染上了時疫。

  為了早日痊癒,金百萬請了個姓錢的醫生來看。哪曉得錢醫生也看不好他的病。

  這一天,他正在床上呻吟。有人告訴他:蘇太守在巾子巷開設個惠民藥局,向窮苦百姓施捨“聖散子”,十分靈驗。他便要僕人到藥局去把藥方取來。

  僕人說:“老爺,這‘聖散子’是成藥。藥方是蘇太守祕藏的,什麼人也不傳。聽說,這藥方是蘇太守從他的同鄉好友——四川峨眉山巢無修那裡得來的。蘇太守曾指天發誓,決不另傳他人。”

  金百萬聽了,心裡頓時七上八下,便對僕人說:“那就給我去撮幾付成藥來吧!”

  僕人跑到巾子巷惠民藥局,撥開取藥的人群,擠到前面,大聲說:“我要買十付‘聖散子’治病。”

  藥房管事人說:“我們這裡只管施捨,不賣藥。”

  僕人又說:“那就施捨給我幾付吧。”

  管事人說:“蘇太守立的規矩,舍藥前先要問明病情。再則,此藥只舍給窮苦人,不捨給有錢富翁。看你的樣子,不象個沒錢撮藥的……”

  僕人的臉一下子紅了,只好實說:“這藥是我家主人金百萬要的。就給七付吧,你行行好。不然,我回去實在交不了差。”

  管事的還沒碰上過財主老爺求舍藥的事,就向醫官稟報。醫官根據蘇東坡事先的關照,問明瞭病情以後,說:“凡有錢的人求施藥,每要一付,須先捐助藥局一百兩銀子。”

  僕人回來向金百萬一說,金百萬想,錢醫生給我開的最貴重的藥,也不過五十文一帖。這不是明明在敲竹槓嗎!但轉念一想,只要能救命,也就顧不得銀子了。

  金百萬吃了七付藥後,出了許多汗,熱度退了不少,感到‘聖散子’確實靈驗。他就要僕人再拿銀子到惠民藥局去換“聖散子”,並關照說:“先問問清楚,再服幾付能全愈;銀錢不夠,再回來取。”

  僕人再次來到惠民藥局,將情況說明。這時,蘇東坡和參寥正在惠民藥局監製“聖散子”。得知以後,便對那僕人說:“此藥對時疫三付見效。你家老爺已服七付,尚未痊癒,定是意不專、心不誠之故。”

  僕人忙申辯說:“這次我家老爺確是誠心服藥,最近也沒有行什麼不善之事。”

  蘇東坡惱怒了,大聲地說:“不得如此狡辯!去告訴你家主人,為何規定窮苦老百姓賒藥要加息三成?為何無禮攆走化緣高僧?!這些就是不善之事!不善之事,生於不善之念;不善之念;必產生不善之症。若要病除,一要剷除不善之念,速將貧苦百姓的賒藥借據當眾焚燬。二要按章再捐銀子,愈捐得多,病就愈好得快。否則,病勢加重,必死無疑!”

  金百萬得到僕人的稟報以後,為了救命,不得不件件照辦。醫官收到銀子以後,請示蘇東坡。蘇東坡說:“有不少病人,遠從江干或下城趕來,很不方便。趕快將這些銀子配成藥,在眾安橋和江干各找一處簡易房子,設個施藥點,也叫‘惠民藥局’吧!”

  這樣一來,杭州城就有了三個“惠民藥局”了。許多患病的窮苦人,靠了蘇東坡施捨的“聖散子”,得以痊癒。據說,前後救活了好幾千人。

  因為巾子巷的惠民藥局最大,開設的又最早,人們便把巾子巷改稱為“惠民巷”了。這也是群眾對太守蘇東坡為民造福的一種紀念。

  :蘇東坡改對聯的故事

  北宋大學士蘇軾,少時在父親蘇洵的教導下,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常常受到父親的詩朋詞友的稱讚。因此有些飄飄然。

  一日,年少氣盛的蘇軾,驕傲地寫了副對聯貼於自己的書房門口。

  聯雲: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老父親一日得閒,來到大兒子的書房檢查他的學業,抬頭看見對聯,連連搖頭暗歎。兒子如此不謙虛,他很生氣。於是,找來幾本文辭深奧的古書喊道:“軾兒,你細細讀之吧!”說罷嘆息而去。

  蘇軾一本又一本,書上的字、詞、句他有很多不認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慚愧。於是,他趕緊提筆將門上聯語各加了兩個字。

  從此以後,蘇軾虛心學習,日夜攻讀,終於以他的勤奮努力,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造詣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聯的頭上各加了那兩個字。

  謎底:加“發憤”,和“立志”。

  :蘇東坡幽默寫詩的故事

  1、京兆尹顧子敦體格肥胖笨拙,人送外號“顧屠”——顧屠夫。這一天,顧子敦邀幾位同僚和友人,在慈孝寺宴聚,東坡在受邀之列。酒喝得差不多了,顧子敦略有些高,爬在桌上假寐。蘇東坡見狀,起身挪開碗碟,在酒桌上寫了四個字——顧屠肉案。逗起一桌人大笑。戲耍顧大人的戲還沒完,東坡接著從自己兜裡掏出三十錢來,丟到酒桌上,下巴朝顧子敦聳聳,一本正經地招呼另一位同桌:“且片批四兩來!”——給我從這頭豬身上割四兩肉厚膘肥的肉。

  2、蘇東坡有一次到一位土財主家赴宴,土財主顯擺,讓他年輕豔麗的姬妾們出來***。眾姬妾裡,有一位能歌善舞,臉蛋挺漂亮,但身子長得人高馬大,土財主最愛。藉著大文豪賞臉的機會,土財主央求東坡以此姬妾為題,寫幾句讚美的話。東坡不假思索,提筆寫下一副對聯:“舞袖蹁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寒。”土財主樂滋滋,那位姬妾卻看懂了,一臉羞臊氣哼哼起身走開去。

  3、中書舍人劉貢父晚年得了一種奇怪的病,頭髮眉毛掉得一根不剩,鼻樑塌了下去。這一天蘇東坡和劉貢父一塊兒喝酒,倆人互相調侃,東坡巧改漢高祖劉邦詩句雲:“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

  4、金山寺高僧佛印新建的禪房落成,請蘇東坡給他題寫個匾額。蘇軾忙得抽不開身,佛印等不急了,索性自題三字——“參禪謁”。改天,蘇軾閒暇無事,來到佛印的禪房,看到“參禪謁”三字,提筆步其韻寫下“硬如鐵”三字。佛印深解東坡暗嘲之意,問之:“誰得知?”東坡笑答:“徒弟說”。當時黃庭堅在場,笑得閉過氣去。

  5、秋高氣爽,東坡與佛印禪師一塊兒乘船遊覽揚州瘦西湖。船到湖心,佛印突然舉著上面有蘇軾題詩的一把扇子,扔到了水裡,同時大聲吟唱道:“水流東坡詩***屍***“蘇東坡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好你個佛印,敢損我。東坡抬頭看見湖邊一隻狗正咬著一塊骨頭,脫口而出:”狗啃河上***和尚***骨“。倆人相視,擊掌大笑。

  6、有一天蘇軾前來拜會宰相呂微仲,碰巧呂大人在睡午覺,結果讓蘇軾在客廳裡等了好長時間,才見呂微仲懶洋洋起身出來。蘇軾心中不悅,正巧看見呂家客廳的魚缸裡養了一隻綠毛龜,貌似不經意地對呂說道:“你家這種六眼龜很難得啊“。呂微仲不知東坡話中暗藏玄機,接過話頭問道:”子瞻說說哪裡能搞到這種龜“。蘇軾佯裝熱情地向其介紹說:”我只知道從前唐莊宗時,有個藩屬國給唐皇帝進獻了一隻六眼龜,梨園弟子還給莊宗編了一套戲詞,戲詞是這樣的——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號,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別人三覺!“宰相明知這是拿他睡懶覺比作烏龜,可還沒法發作。

  7、歐陽修曾對蘇軾講,早先有個坐船受風寒而患病的人,百草不治,最後用船家船舵手柄處刮下來的汗漬垢,拌合丹砂熬製成湯喝下,病癒。歐陽公接著說道:由此看來,所謂醫者,意也——取其意向即可治病。蘇軾聽罷,戲言道:這麼說,要治眼下文人學者懶惰愚蠢的毛病,“當令多食筆墨灰“。

  8、範鎮平生不信佛,蘇軾老問範公為啥不信佛,範說:老夫凡事非親眼所見者,絕不相信。蘇軾隨即問:學生有些不解,譬如您患病,醫生切脈,稱您脈寒,您便趕緊溫補,說您內熱,您又立即去火,敢問鎮公何曾親眼見過自己的脈搏?

  9、相傳蘇軾跟他妹妹也經常開玩笑。有年夏天,蘇小妹大白天睡覺,小腿露在外面,東坡恰巧路過,小妹想逗逗哥哥,隨口吟道:“露出琵琶腿,請君彈一彈。”東坡笑了笑,應對道:“理上去不得,要彈也不難。”據說蘇小妹長了一個大額頭,十歲時,哥哥蘇軾曾取笑她:“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遭哥哥恥笑,蘇小妹也不含糊,回擊道:“欲扣齒牙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諷刺哥哥滿嘴鬍子找不見嘴和牙。

  10、王安石寫了一本《字說》的書,其中對漢字詞的解釋,多有穿鑿附會的地方。有一回蘇軾碰見王安石問“坡”字怎麼解,王安石說:“坡者,土之皮。”蘇軾接過話來:依著這樣解釋,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

  11、姜太公八十歲幸遇周文王。而宋玉的楚辭裡講“太公九十顯榮兮”,就是說姜太公九十歲才遇見文王而顯達;可在西漢的東方朔的文字裡,十分肯定地寫到:“太公體仁行義,七十有二,見用周武。”是說姜太公七十二歲時被周武王賞識重用。蘇東坡讀了這二位的文字,笑曰:“太公賴東方朔減了八歲,卻被宋玉增了十歲。”

  12、黃庭堅在一首和蘇軾《春菜》的詩中,有這麼兩句,“公如端為苦筍歸,明日春衫誠可脫。”大意是,坡公假如真地因為好一口苦筍而思鄉,不妨脫掉官服回家務農種菜去好了。蘇軾藉此對朋友們說:“吾固不愛做官,魯直遂欲以苦筍硬差致仕。”黃庭堅字魯直,蘇軾假裝無奈地對人講,我確實不愛做官,可就這樣魯直還是硬要讓我因愛吃苦筍而卸官退休回家。

  13、蘇東坡被貶黃州時,有一次參加一個秀才的家宴,飯桌上吃到一種油果,非常酥脆可口,他就問主人:這種油果叫什麼名字?主人說沒有什麼另外的名字。東坡接著問:“為甚酥?”為何這麼酥脆?不等主人答話,滿桌客人齊聲說:從今以後就叫這油果“為甚酥”好了。又有當地一位姓潘的長官,知道蘇軾不善飲酒,所以每次請他吃飯,專為他一個人擺上甜酒。東坡每見此狀,必會笑著對座中客人說:“此必錯著水也。”漸漸東坡喜歡上了這兩樣飲食,並做詩記之:“野飲花前百事無,腰間唯系一葫蘆。已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14、蘇軾夜宿曹溪,秉燭閱讀《傳燈錄》,過於專注,突然一顆燈花掉落到書上,燒去了書上的一個“僧”字。東坡頓時來了靈感,當即提筆於窗下,一蹴而就完成了一首詩:“山堂夜沉寂,燈下讀傳燈。不覺燈花落,荼毗一個僧。” 荼毗,燒傷損壞。

  15、蘇軾被貶惠州時,與一個鄉野小知識分子為鄰。這位老書生年已七十,新近小妾又給他生了個兒子,老書生高興,擺下筵席招呼四鄰賓朋。席間,老書生非要請蘇東坡為他老來得子寫首詩,東坡不好撥其面子,問老書生小妾多大年齡,老書生說愛妾芳齡三十。坡公聞言,腹稿已成,提筆贈送了一副對聯:“聖善方當而立歲,頑尊已及古稀年。”

  16、武昌有位姓王的居士,有口吃的毛病,蘇軾故意寫了下面這樣一首詩讓他念:“江干高居堅關扃,犍耕躬稼角掛經。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過軍雞狗驚。解襟顧景各箕踞,擊劍賡歌幾舉觥。荊笄供膾塊覺聒,幹鍋更戛甘瓜羹。”王居士念不到一半,幾乎要氣絕。

  17、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秦少游,對自己的一臉鬍鬚頗為自戀,曾經在老師蘇軾面前張狂得意,問老師蘇軾:“君子多乎哉!”——美男都是一臉毛啊!他沒料到老師蘇軾不假思索迴應道:“小人樊須也!”——小人鬍子都密。

  18、蘇軾多年遭貶,越貶越遠,為發洩滿腔鬱悶,他寫了一首《洗兒詩》:“人家養子愛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