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中華傳統文化手抄報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偉大的中華兒女,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手抄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展示


  1


  2


  3


  4


  5

  內容

  崑曲的形式

  崑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即時,無錫崑曲社對崑曲起到了繁榮推廣的作用。崑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漢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絃、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崑曲的音樂屬於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麴、詞調,宋代的唱賺、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並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

  戲曲的表現手段為唱、念、做、打***舞***之綜合。這四個方面及其綜合在崑曲中要求最高。崑曲演員必須在這幾個方面兼備。舞臺呈現亦最為完美與出色。其他劇種演員為提高技藝都要學崑曲。如京劇演員梅蘭芳即有深厚的崑曲功底並能演崑曲。河北梆子演員裴豔玲之代表作《林沖夜奔》即是崑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