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淡水魚是什麼魚

  淡水魚是最常見的淡水生物,種類異常豐富,佔總魚類的 41.2% 。全球魚類約28000種***己記載為26000多種***,淡水魚約10700種。那麼,呢?下面大家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世界上最長的淡水魚——白鱘

  白鱘又名中國劍魚、象魚、中華匙吻鱘,是最長的淡水魚類。體長梭形,上下頜均具尖細的齒,吻長劍狀,其長為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體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當代因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壞,其物種稀少,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所以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白鱘生活習性

  白鱘為大型凶猛性魚類,成魚和幼魚均以魚類為主食,亦食少量的蝦、蟹等動物。白鱘同時還是一種大型的魚類。據著名動物學家秉志教授的記載,在南京曾捕獲一尾7米長重數千斤的個體,迄今為止它仍是世界淡水魚類身體長度的最高記錄。四川漁民也有“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的說法。

  白鱘分佈範圍

  白鱘為半溯河洄游性魚類。棲息於長江干流的中下游,也可在河口鹹淡水水域成活,偶亦進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個體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游泳,常遊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白鱘是否象中華鱘那樣需要出海肥育生長,且尚不清楚;但從現有的資料分析,還不能肯定它是一種進行江海洄游的魚類。過去在中國浙江的錢塘江曾有發現,可能是繞過長江口而進入的。

  白鱘生物價值

  白鱘個體大,肉味鮮腴,且富含脂肪和高蛋白。肌肉中蛋白質含量為17.18%,脂肪為5.64%,肝臟中蛋白質含量為8.71%,脂肪為8.20%;卵巢中蛋白質含量為13.47%,脂肪為15.42%。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測定的17種常見氨基酸,其各種氨基酸的含量均與中華鱘相同。由於營養豐富,歷來被視為食用珍品,江蘇、上海一帶把鰣、槍***白鱘***、鮠和甲***中華鱘***列為淡水四大名魚。此外白鱘的藥用價值也與中華鱘相同。

  白鱘種群現狀

  由於過度捕撈和其它原因,資源日趨下降,現已臨瀕危。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佈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如今白鱘瀕危狀況已不亞於大熊貓,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用不了幾年它可能永遠消失。

  白鱘保護措施

  白鱘這一劫後餘生的孑遺動物,在科學研究上顯得極為珍貴,加之現存的種群數量極少。

  為此,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釋出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其列為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屬於中國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雖然科學研究部門正著手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沒能大量人工養殖之前,還須嚴格禁止捕殺親、幼魚,大力提倡幼鱘還江,以保護和拯救此珍稀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