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喝水隨筆

  幼兒園的孩子平時不愛喝水,保育員該怎麼辦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郭晴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有一點,就是不愛喝水。為了她這 一點,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但是,還是不行。

  一次組織喝水時,看著郭晴又端著杯子在發呆,我故意說:“孩 子們,今天我看一看誰把杯子裡的水都喝光了,老師就獎勵她一個喜 洋洋的小貼上。記得哦!是全喝完才能得到的!”孩子們一聽,特別 高興,一會兒就把一杯水喝完了,走到我跟前要獎勵,這時我偷偷的 看郭晴,只見她呆呆的看著領獎勵的孩子在歡呼雀躍,我隨機提高了 嗓門說:“全喝完水的小朋友才有獎勵哦!”聽到我的話,郭晴轉過 頭看著我,看得出她已經有點著急了,我走到她跟前悄悄的對她說: “郭晴,你如果喝完這一杯水,老師獎勵你兩個貼上,這可是咱倆的 祕密呀!別告訴其他的小朋友!”郭晴點點頭看杯子裡的水,好 象有點心動了!過了一會兒,我又偷偷的向她使了個眼神,她也會意 的笑了笑。不一會兒,郭晴就把水喝完了。

  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從小班開始培養孩子們,養成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單單是說教,給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引導,因 材施教,總會有一種辦法,漸漸的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

  拓展閱讀一:幼兒園保育員隨筆

  未來社會是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文明人,是一個國家進步與發展的標誌。良好的衛生習慣作為文明人的素質之一,如何養成尤為重要。

  中國有句古訓:“先入為主”.所以,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兒園課程內容之一,通過實踐使我們不斷認識到,在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 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從幼兒期開始培養

  第一,幼兒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幼兒時期,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願意聽從成人的教導,喜歡模仿成人 的行為,極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響,並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並逐漸養成行為習慣。但幼兒知識貧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學好學壞都在無意識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幼兒加強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盡力避免不良衛生行為對幼兒的影響。

  第二,幼兒正處於生長 發育的旺盛時期,但也是十分嬌嫩時期,如不養成良好講衛生、愛清潔、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就會給身體發育 帶來危害,影響身體健康發育。

  第三,對孩子的一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幼兒的良好衛生習慣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養成的,所以它的形成並不感到困難。比如,家長平時教育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要趴著或矇頭睡覺、經常洗澡、修剪指甲等衛生習慣。同樣的,如果幼兒時期由於家長教育失當而形 成了不良衛生習慣,成人後要想加以矯正就非常困難。

  二、 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內容

  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衛生習慣包括:個人衛生。洗手洗臉的習慣,洗頭、洗腳和洗澡的習慣,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的習慣,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潔的習慣等。 除個人衛生外,還要養成不隨地吐痰、大小便,不亂扔紙屑瓜果皮等。

  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飲食要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時間習慣。要有生活規律,在規定的時間裡就餐、睡覺、休息、學習和遊戲活動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自理習慣。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讓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諸如:自己吃飯、擦臉洗臉、穿脫鞋襪、繫鞋帶、穿脫衣服、洗碗、掃地等。睡眠習慣。要培養幼兒養成獨自上床、按時睡覺起床、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不騷擾他人等。

  三、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方法

  第一、守規則常堅持。

  幼兒良好衛生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幹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應讓幼兒“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在幼兒園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幼兒每天回幼兒園必須用毛巾擦手、喝水;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等,這些規則的制定幼兒必須遵守,最後習以為常,形成自覺的行動,嚴格地要求和幼兒的反覆練習促進了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

  第二 、標準統一,共同監督

  活動中需要統一的規則,教師和全體幼兒要牢記於心,這樣良好衛生習慣才能很好地培養起來。如果老師一會兒“左”、一會兒“右”,模稜兩可,小朋友無所適從,不知該怎麼辦,結果隨心所欲,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兒喝水時,老師也應與幼兒同時進行;幼兒洗手,老師也要與幼兒共同洗手,並在與幼兒共同活動中,做出洗手的正確方法,讓幼兒模仿。

  第三、 培養集體促個別

  良好的班風可以約束個別幼兒不良的行為。因此,要善於發揮集體的力量來轉變個別幼兒的不良行為。如:有些幼兒不喜歡剪指甲,老師可通過情境故事講述形式教育幼兒要勤剪指甲,因為指甲長了很容易藏著細菌。在集體的合作和帶動下,個別的幼兒就改變了原先的不良習慣。

  第四、發揮榜樣的作用

  幼兒的模仿力極強,他們模仿的主要物件是教師,教師在幼兒的眼中是最偉大、最有權威的偶像,言行舉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為此,作為老師我們首先檢點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幼兒在教師良好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習慣。另外,故事、詩歌、歌曲、影視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有很強的榜樣力和感染力,幼兒也很喜歡模仿。因此,教師注重引導幼兒接觸好的藝術作品,通過這些最直接、最具體、最形象的影響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五、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形成家園教育環節的一致性

  積極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定期召開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經驗交流活動 . 教師經常通過各種方法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生活常規及衛生習慣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要求家長密切配合,積極支援,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規及衛生習慣。

  總之,幼兒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時期,也是人生諸方面的奠基時期。為了讓孩子成為棟樑之材,一定要抓好這個教育的黃金時代!

  拓展閱讀:保育員隨筆

  自開學到現在雖說不是很長,但對每個孩子性格的瞭解我覺得還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表面上看,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活潑、可愛、好動、愛說,或者內向、斯文、不主動等等性格,但其實少數極個別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她本來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兩面性”。我們班的胡昕言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

  剛接手這個班,我對孩子做了大致的瞭解,熟悉她的老師說言言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表現,也很少與人交流。開學前家訪時碰巧她和她的媽媽出去了沒見著。但家長會上她的媽媽和我說言言其實是個很愛講話、很愛表現自己的,在家裡就她一個人說起來沒個完。帶著對言言“兩種反差很大的表現”這個疑問,在一個週末我們三位老師去她家作了詳細瞭解和觀察,結果正如她媽媽所說的,她是個愛說愛笑,鬧個不停的孩子,一點沒有對我們老師戒備的那種心理表現,和在幼兒園的那個言言相比真是判若兩人。她和我們說起在上海動物園看各種動物的事,還向我們表演學動物叫聲,興奮得誇誇其談,把在幼兒園學的歌大聲地唱給我們聽,還講一些特別幼稚的話逗得我們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