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

  論文關鍵詞:高中化學 概念教學 
  論文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入手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進行探討,包括: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和發展概念。   
    
  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的使用應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師教學的特點,本著“適應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則來選擇。我們認為,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策略應該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基調,以學生主動和有效學習的學習策略為基礎,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注意引導、促進學習主體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進行闡釋。  
  一、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一)引入概念。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語言,創設問題情境,啟用原有知識,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我們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鹼的水溶液呈鹼性,那麼,鹽的水溶液呈什麼性?”此時不必評論學生的判斷,而是設計一個學生實驗,測定純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鹽的水溶液也有酸鹼性,與原有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探求知識的慾望被激發出來,從而進入了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的學習過程。  
  (二)建立概念。當學生的思路被教師引入矛盾之中時,思維高度活躍,急於尋求答案,但是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因素影響,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此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套事先設計好的由表及裡、層層深入,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思考題,啟發、誘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例如,當學生尋求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為學生提示思維的方向,從而減少思維的盲目性。***1***醋酸鈉溶液中有哪些離子?溶液中有哪些電離過程?***2***它們能否結合成難電離物質?***3***離子相互作用時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4***最終會引起溶液中CH+與CoH一如何變化?學生通過對這組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初步形成鹽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關鍵字詞規定著概念的內涵及使用範圍。學生只有對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弄清楚了,才會對所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水溶液或熔化狀態”、“能導電"和“化合物”等關鍵字詞,即可勾勒出電解質概念的特徵資訊,學生通過辨別、提取和概括,即可將“能導電的單質”***如金屬單質***、“溶於水形成另一種化合物溶液的物質”***如S02,CO2,Cl2等***之類的干擾因素排除在外。這有助於學生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記憶這些特徵,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