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能讓教師突破習以為常的教學慣性,不斷審視、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於初三數學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來源與生活,又實踐於生活。本節課以實際情境,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構造幾何模型,應用三角函式的知識解決問題。在整體設計上,由易到難,難度層層推進,儘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數學三角函式的教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多的,比如,測量問題,坡度問題,旋轉問題等等。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題和數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即要求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或根據文字語言中的某些條件,畫出適合他們的圖形,這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由學生展開,留給學生的思考的時間少了點,現在的教學理念裡強調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這一點要改進。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於自己沒有放得開,搞的學生也被帶得緊張兮兮的,課堂氣氛有點沉悶,與我的初衷相悖。可能如果在平時,氣氛會更加自然輕鬆點。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多下點工夫在如何調動課堂氣氛,使語言和教態更加生動上。初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是比較容易分散的,興趣也比較容易轉移,因此,越是生動形象的語言,越是寬鬆活潑的氣氛,越容易被他們接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風格?或嚴謹有序,或生動活潑,或詼諧幽默,或詩情畫意,或春風細雨潤物細無聲,或激情飛揚,每一種都是教學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現。我將不斷摸索,不斷實踐。

  我將盡我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上課前多揣摩。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思考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挫折,捨得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這個小小舞臺的主角。而我見盡我最大可能在課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豐富課堂語言,使課堂更加鮮活,充滿人性魅力,下課後多反思,做好反饋工作,不斷總結得失,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內容是應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設計中,我針對學生對三角函式及對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認識的模糊,計算能力薄弱等特點,我決定把教學的重、難點放在瞭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建構數學模型上。通過對知識點的梳理、分析例題的解題思路、例題變式練習及鞏固練習等教學,絕大部分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瞭如何建構模型的解決方法,很好地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由於自己在如何上好一節複習課上還處在摸索階段,所以在設計與安排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如本節課設計容量較大,有1個實際應用例題抽象出四個基本變式數學模型,學生對每個問題逐個探究解答,時間感覺比較緊。但對另外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基礎較弱,對數學的應用不是那麼得心應手,不會合理找出邊角關係,當然就不能準確尋求問題的答案。

  我覺得這堂課有以下幾個優點:

  1、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3、老師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小組交流、展示很有成效,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

  不足:

  1、中間的小結讓學生完成更好些。

  2、給學生思考時間、交流時間過多,獨立完成時間較少。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講解不宜太多,但是更多的是建立在學生的思維基礎上,所以需要給他們留較多的時間。講的太多反而得不到效果。應該注重適當的提問,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思維上,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課堂上將努力做到讓沉悶的課堂教學鮮活起來,讓課堂真正成為數學活動的場所,成為討論交流的學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三***

  回顧本節課,雖然我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合理設計了本課,但在實際教學的環節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1、教學中不能把學生的大腦看做“空瓶子”。我發現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往這些“空瓶子”裡“灌輸數學”,結果肯定會導致陷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所以是不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頭腦中的問題“擠”出來,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樣才能找出癥結所在,讓學生理解的更加到位。

  2、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數學教學的探究過程中,對於問題的結果應是一個從“求異”逐步走向“求同”的過程,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方向去思考,這樣感覺像是整個課堂僅在我的掌握之中,每個環節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實際上卻是控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再加上我是急性子,看到學生一道題目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新方法的形成。其實我也忽視了,教學時相長的,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他們說不定就會想出出人意料的好方法來。

  另外,這一節課對我的啟發是很大的。教學過程不是單一的引導的過程,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有一個主線,即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的思路達到,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達到,而且效果甚至會更好。因為只有“想學才學得好,只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才學的好”。因此,本人通過這次教學體會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針對教學目標整理思路,考慮到課堂上師生的雙向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留出“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要真正給他們“做課堂主人”的機會。

  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每一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有收穫的,尤其是作為“引導學生在知識海洋裡暢遊”的教師,一個教學活動的結束,也意味著新的挑戰的開始。

  總之,這一堂公開課,讓我既收穫了經驗,又接受了教訓,我想這些都將會是我今後教學的一筆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