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數學教學學生聯想能力培養論文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質疑和聯想能力。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貴而疑”。“疑”之所以貴,就是因為它是大腦思考、分析的產物。“疑”就是問題,“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使學生由學“記”向學“問”轉化,最根本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樂於質疑、善於質疑,從中激發學生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但實際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在傳統教學思想的支配下,學生的學習都是事先由教者擬定和計劃好的,上課時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問題走,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這種教學的特殊性,使得學生不會主動質疑。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要從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做起。

  一、 創設情境,激發質疑動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啟發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教師要給學生設定誘因,激發學生勇於探索新知的動機。例如教學《簡便演算法》,先出示一組題請學生“考”老師,從中任選一題,教師都能直接說出結果,讓其他學生筆算驗證,都算對了。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學生搶著力求難住老師,當老師都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後,學生的好奇心就化成了求知慾,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從而激發了學生質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指導方法,明確質疑方向。

  求知慾是從問題開始的。要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研究知識的結構,在關鍵處示範提出,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為以後學習的正確遷移、獨立質疑作好鋪墊。例如《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教學,教師可這樣設計提問,①這個例題的特徵;②計算步驟;③部分積的定位方法;④計算結果如何得到。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例題及《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的質疑活動提供問題格式,明確質疑的方向。

  三、 學習遷移,嘗試質疑。

  當學生明確了質疑方向,知識內在結構的學習又為學生的遷移奠定了基礎,這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質疑的嘗試。由於學生質疑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教師首先要鼓勵程度好的學生質疑,對於一般學生的嘗試質疑應表示肯定,給予引導。例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教學,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照《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質疑方法,進行類比遷移,並由此引發討論,然後經教師的“過濾”,學生自能順利地自己質疑,自己解疑了。漸漸地學生可脫離教師的指導,獨立質疑,質疑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四、 把握契機,組織辯疑。

  組織學生辯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由於小學生上進心強,喜歡錶現自己,因此,當學生各自獲得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後,教師可常用“他的解法或說法正確嗎?”“你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等話語激發學生去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理解概念,揭示規律,提高質疑能力;從而克服小學生循規蹈矩、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思維習慣,形成辯論激烈,各抒已見、樂於求異求佳的好學風。例如解答應用題:“楓葉服裝廠接到生產1200件襯衫的任務,前3天完成了4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項生產任務一共要用多少天?”學生都能這樣解答:1200÷***1200×40%÷3***。但有位學生提出可以用“3÷2/5”解,可一時又講不清道理。我也不忙於裁決,而是叫他想一想為什麼?並讓其他學生去討論、辯論。有的說:“算式不對,得數巧合。”有的說:“沒有道理。”同學們議論紛紛地加以否定。但有位同學聽了大家的意見,很不服氣地說:“我說是對的。因為,已做的天數:一共的天數=2/5。所以,一共要用的天數是3÷2/5=7.5***天***。”還有個同學說:“因為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與工作總量成正比例,可直接列式為:3÷40%=7.5***天***。”還有個同學說:“因為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與工作總量成正比例,可直接列式為:3÷40%=7.5***天***。”同學們深有所悟地說:“想法真行!”可見辯疑能趕走盲目從眾、溫順聽話的小綿羊,請來敢於批判、敢於創造的新型人才。

  五、積極評價,激勵辯論。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欣慰,便會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慾念。”同理,一個學生如果提出一個問題而受到了教師的讚揚和鼓勵,那麼他便會更加主動積極地提出各種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與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用一些:“說得真好”、“你真行”、“太棒了”、“你真聰明”等讚揚、鼓勵性的話語來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質疑的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去創新的精神。

  六、 以致用,形成能力。

  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除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到浩渺無際的知識太空中遨遊,來獲取知識,鍛鍊能力,發展智力。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自學,培養學生:一是“有不懂的地方主動請教”;二是“自己理解的可考考同學”;三是“考考自己能否提出有質量的問題”。讓學生的潛在能力能到發展,讓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有機會得到發展,長此以往,既能真正使學生學會質疑,善於質疑,並學會應用各種方法解決疑難,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一方面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做到能隨機應變,相機指導,並且有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特別是要自覺地把此項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積極地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能夠質疑的時空條件與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既樂於質疑,又能夠質疑,並善於質疑,其質疑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到一個理想的境地。因而,學生學習的主體精神才能充分得到發揮,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與發展。

  篇二

  新的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以及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確的說明。所以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幾點簡單的認識:

  一、與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呢?我有幾點自己的看法:

  1、讓學生敢於提問。

  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學生習慣於解決教師或教材提出的問題,而不習慣也沒有機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設定“問”的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衝突,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減法時,我首先出示了商店裡的一角里的物品以及價錢,問學生,看到這些,你想提什麼問題?學生在思考後提出瞭如下問題:一個羽毛球和一枝鋼筆一共多少元?一本書比一個練習本多多少元?一個乒乓球比一個籃球便宜多少元?三個羽毛球和三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這些問題有學過的加法的問題,我就及時解決,複習了舊知識,而也有新知識,可儘管這節課無法一一解答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提出來的,他們渴望將這些知識弄明白,因此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知識。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採用講故事、猜謎語、遊戲、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實物內容聯絡起來,激發學生心理上的疑問,形成懸念問題。也可以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給課堂教學增添無窮魅力。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教師先出示利用各種不同顏色的圖形組合成的一個個漂亮的圖案,在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他們動起來,組成了一幅畫,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學生欣賞這幅畫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圖中有些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產生深入瞭解的慾望:“是用什麼圖形拼成的?”“我們也來做一幅吧”。進而爭先恐後地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

  2、讓學生善於提問。

  首先要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如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也就是要在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知識的“結合點”找問題,也就是要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上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地方找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只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發現處處有數學問題。

  其次,鼓勵學生在比較中提問,比較是在思想上將物件和物件的各部分,個別方面和個別特徵仔細辨別,確定它們的異同及其關係的思考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習慣於比較這兩種事物的異同點,從而提出問題: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再次,交給學生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從結論出發,追溯到必須知道的條件,或從條件出發,逐步推匯出結論。如,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根據這些條件,能解決什麼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不要為提問而提問,要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儘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具有獨創性的問題,使提問切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

  3、讓學生樂於提問。

  適時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就會樂於提問。教學中,學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簡單或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的問題,教師都必須根據情況作出積極的評價,並抓住時機進行引導,教學生如何分析題意,怎樣問才有意義。對問得不好的同學,千萬不要責備,譏笑,也決不允許班上其他同學取笑,尤其對學困生,只要他們提出問題,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注意保護這些學生“問”的積極性,他們為了追求一次一次的成功,積極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機會,有疑問,便會毫無拘束地搶著提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紮實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國內外歷來的數學課程都把解決問題作為重要的目標。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的名言:“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表達了問題在數學學科中的重要。美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的《怎樣解題》之所以成為數學教育研究中的經典,也正說明解決問題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一直努力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嘗試:

  1、問題中基本數量關係的訓練

  掌握數量關係是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依據,學生不會審題,不理解題意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加強對學生進行基本數量關係的強化訓練,就會使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基本數量關係、正確合理地解題,如在教學兩步應用題時,結構特點是隻給出兩個已知條件,但在解答過程中,有一個已知條件要用兩次,這是解答兩步應用題中的難點,如果數量關係掌握不好,常常導致計算的錯誤,如: “紅花有10朵,白花比紅花多6朵,一共有多少朵花?”在解答這道問題的過程中,“10”用了兩次,可是有的學生竟錯誤地把算式列成 10+6=16***朵***,結果是一共有16朵花。怎樣教會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題中的數量關係呢?可以把題拆開,把拆題和數量關係的分析有機結合,先給時間進行分組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的機會進行訓練。

  2、利用線段圖幫助分析,討論彙報,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上要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它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在做應用題“飼養小組養 10只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養了多少隻兔?引導學生畫線段圖,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線上段圖中,白兔的只數怎麼表示?這一問題是解決本題的難點,留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這條線段怎樣畫,才能使白兔比黑兔多6只?”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開闊了思路,得出了結論。這種抽象的問題通過討論,轉化成直觀的線段圖,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昇華,發揮了學生間優勢互補作用,提高了參與的效度,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索的興趣。

  3、在觀察比較,辨別異同中解決問題。

  在低年級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是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設計出能突破難點的具有對比性的練習,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形成新舊知識矛盾衝突,激起他們尋根問底的認知心理趨向,如教學兩步應用題,設計了複習題:飼養小組養了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養了多少隻?例題:“飼養小組養10只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養多少隻兔?”把第二個條件改為:“飼養小組養10只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多少隻兔?”理解新知後,教師有計劃地在黑板上出示這三道題,引導學生觀察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在比較這三題解答方法的異同點。通過分組討論,自主地解決問題,突破了難點,掌握了知識重點。

  總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教師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且發現問題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去尋找解題方法,那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學生才能自覺地走上創造性學習之路。數學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數學素養就會全面得到提高。

  看過""的還:

1.小學數學教育論文範文

2.有關小學數學教育畢業論文

3.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

4.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