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3篇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教學工作,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始終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篇一

  【摘 要】 有效的教學課堂,是數學教師永恆的追求。本文將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摸索、實踐,以情景創設的有效性,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來闡述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情景創設的有效性 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教學是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 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現就課堂教學有效性實驗研究發表幾點初淺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學要注重“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然而,新課程下的一些數學課,情境只是為創設而創設,只圖表面熱鬧,有的甚至成了“說話課”,夾雜了太多的非數學資訊,干擾和弱化了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的發展。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1.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 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根據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而設計。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2有效性教學要注重“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是否有效,則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

  2.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永續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對學習材料感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冊的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遊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瞭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處於成長髮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於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主動性,在重視讓學生學會學習、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今天,我們也應重視並充分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我們要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及時加以點撥指導。

  如教學《數一數與乘法》,當學生探究出用加法 計算:3+3+3+3+3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寫成乘法算式,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

  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由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2.3 創造空間,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周玉仁教授曾說過:“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會成功的愉快。”這些“多一點”告誡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造時間、空間,保證學生的參與機會。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開展“說一說”、“擺一擺”、“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疊一疊”……對於一個問題愛多問幾個“誰還有不同意見或想法?”“誰還能補充?”“再仔細想想還可以怎樣做?”等等,儘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多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如教學“生日”,時我設計讓學生填生日蠟燭卡片,然後將手中的生日蠟燭卡片交到相對應的春、夏、秋、冬四個小使者手中,再通過數實物***卡片***來完成統計,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動手動腦,這樣既避免了統計過程中的混亂,又保證了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統計的知識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學要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 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3.1高度重視探究學習。“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習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髮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有的說桌子有四本數學書那麼長,有的說大約在6枝鉛筆那麼長,還有的說有22根頭髮那麼長,此時學生的思緒紛繁複雜,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估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 總結、彙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個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3.3不排斥接受學習。我們應該承認,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 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資訊,達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始終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學質量,把實施素質 教育落到實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篇二

  教學是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現就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驗研究發表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義。小學數學教師要發揮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學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都要追求高效。這裡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在單位時間內,教師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效益的指標。學生學得好不好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最大指標。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效果,那麼教師很辛苦也是沒有教學效果的,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效果並不理想,這樣也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

  二、注重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時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根據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而設計。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三、組織活動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是重視數學活動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性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教師的傾心設計,提高了學生的活動效率,而學生在高度參與中獲得體驗、理解和認識,在積極活動中求得發展、進步和提高。

  1、創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活動中活學活用。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操作活動,並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活動素材,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活動中從生動直觀的思維轉變到抽象理性的思維,學生也在活動中摸索出認識規律。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設計直觀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學生一起操作、演說、活動、討論、思考,帶動學生眼、腦、口並用,對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規律有本質性的更深刻的認識。

  2、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空,給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做到收放自如,放得開、放得真,收得實、收得緊。教師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實踐過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對數學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展自己,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也發揮集體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在主動實踐中獲得學習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教師鼓勵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評價中對數學學習進行反思,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才能。而學生積極客觀地對他人的評價也是在和他人學習、交流和合作、共進的過程。學生能受到啟發,產生思考,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全面地認識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數學教師要凝心聚力,不斷開拓創新,積極行動,在數學課堂上開墾智慧的土地,澆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要高度重視探究學習,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估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總結、彙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個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教學工作,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始終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把實施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篇三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我們必須要構建高效、優質的有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情境;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學法確實使我們的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我們的課堂教學也逐步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變得更為精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後,冷靜下來,反思我們目前的課堂教學,折射出的是放任與浮躁,多的是形式和無效的教學行為,失去的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導致到教學質量的不斷下降,特別是數學科的成績。因此,引起了越來越多老師的反思: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堂充滿活力?以下,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1、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援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而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本人認為應考慮以下二個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因此在創設情境時不能一味追求華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漂亮的動畫,更多地應利於新教材本身,激發學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從而引發學生獲知解惑的慾望。有這樣的一位老師,他上一節有關小數除法計算的課,為了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可謂用心良苦,設計了很精彩、很多過年放煙花的美麗畫面。可是學生除了能欣賞到美麗的畫面外,一無所獲;一片茫然。這樣的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嗎?這種天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無效的情境還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來接軌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教學的起點在哪裡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確保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前提,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在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中,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面積的認識時,首先拿出一張學生寫作文的紙和一張寫生字的紙說:“哪張大些?”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然後說:“作文紙大些。”接著又問:“作文紙的大,是指它的什麼大?”學生異口同聲的說:“它的面積大。”這樣的情境創設富有數學韻味和思考的價值,更利於促進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識的建構。

  2、注重課堂組織方法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從而實現有效的指導。同時,老師要根據上課的內容;決定主要採取哪種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如:有的課堂需要以老師的啟發、實驗為主要教學方法,那麼就要好好的設計好該怎樣啟發、怎樣做好實驗,引導學生髮現,總結。我們應該承認,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實踐證明,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資訊,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學法的有效性

  學法,就是學習方法。老師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顧埋頭上課。其實不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這才能學好。方法得當,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不同的課堂內容,告訴學生該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比較好。學習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學習、可以是接受型的學習、模仿的學習等等。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其次,教師要做好評價工作。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評價好學生。評價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評價語言要有鼓勵性,有效的評價,會催人上進,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教師不失時機的有效評價,能消除他們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時,這部分學生更需要老師學習方法的指導,教者要做好個別學習方法的指點。學習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三、注重總結的有效性

  總結幾乎是每節課堂教學都有的,但如何使總結實效、對學生產生效應;卻有很大學問。如:有一位老師上完一節課後,問:這一節你們學習了什麼?學生就不好回答了。學生就說開了:“我學到怎樣跟同學合作。”“我學到了怎樣求比例尺”“我學到了怎樣遵守課堂紀律”等等。五花八門,可見總結的有效性是多麼重要。那麼怎樣的總結才算有效?總結一個是要點到點子上;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科學總結。不能隨便問一句完事。總結要讓學生對一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知識得到系統化、歸納化再現。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廣大教師共同所追求的,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看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的還:

1.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論文

2.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3.小學數學教學優秀論文

4.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