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

  七年級的數學基礎要如何學習才能紮實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學習數學方法:

  一、注重預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課前必須預習,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帶著問題去聽講,提高聽課效率。由於七年級學生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狀態,進入中學後,需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但他們在小學聽慣了詳盡、細緻、形象的講解,剛一進入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他們雖然有求知慾和思考能力,但自學能力是較差的。七年級教材涉及數、式、方程,這些內容與小學數學中的算術數、簡易方程、算術應用題等知識有關,但七年級數學內容比小學內容更為豐富,抽象,複雜,在教學方法上也不盡相同;而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與中學生也不盡一致,他們往往認為看書就是預習。因此,找不出要點,也不知自己有無問題,上課時只得把老師講的內容“鬍子眉毛一起抓”。顯然,這樣做“疲勞有餘,效果不佳”。為此,在上某一新課前,應給學生介紹課型、特點及預習方法。如對概念課,一般是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編排相應預習題,讓學生看書思考去找答案,達到預習的目的。

  二、注重聽課方法,向45分鐘要效率

  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上的45分鐘發揮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讀書法”中說過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見聽課必須專心。我結合數學課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謂心到:是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要求學生會圍繞老師講述展開聯想,理清教材文字敘述思路;要善於從特殊到一般,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後,要多想幾個“為什麼”,思考一下“怎麼辦”。只有會想,才能會學,也才能學會。眼到:是要善於觀察,勤看。既要觀察老師表情和手勢,因為數學上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往往會表達的更生動、更形象,利於理解。又要仔細觀察知識語言的表現,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識。耳到:要求學生學會聽,要聽出教師講述的重點難點,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跨越聽課的學習障礙,不受干擾;聽完一節課後,概念的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一是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學會做筆記,根據教師講課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在理解基礎上扼要記下重點、難點;思路有時也可以記下。教師形象比喻,深入淺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須親手操作才能逐漸形成。顯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關鍵,善於動腦,勤于思考,是學好數學的先決條件。三、注重複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及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複習方法上,讓學生學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知識的能力。通過比較可以明確本質,辨析異同,從而收到舉一反三是效果;通過聯想,可以建立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有利於形成知識網路;通過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於記憶,利於掌握,並靈活運用。

  四、注重解題方法,培養數學能力

  七年級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於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了這一面,忽視了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這種思維上的不成熟給科目成倍增加、知識內容明顯加深的初中階段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分析其產生錯誤的原因,啟發學生遇到問題要認真分析,不要輕易下結論。同時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來開展評價,培養學生去分析,使學生學會反思。要總結相似的型別題目,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暴露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間與空間,使學生“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惑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並達到啟思悟理,融會貫通。因此,例題的教學,習題的講評教學等既是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的過程,又是對學生思維訓練、培養數學能力的過程。抓住典型題講,循思設疑,引導探索,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防止學生生搬硬套,使訓練既能使學生獲得解題方法又鍛鍊了思維能力。
 

  七年級數學學習全攻略: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七年級打好數學基礎技巧: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絡。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絡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瞭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型別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穫。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後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裡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物件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於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麼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鍊。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以上,就七年級數學如何打好基礎針對性解決存在的問題,給同學們出了主意。但如何確實去做到,還要同學們在學習中不斷的去感受去體會,去加深認識理解,去尋找調整適合自己的能夠不斷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夠輕鬆學好初中數學課程,取得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