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好吉他的要訣

  很多朋友都在為了談好吉他在苦惱,想要彈好吉他應該怎麼做呢?談好吉他有什麼要訣嗎?小編為你帶來了“”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彈好吉它的要訣

  一些青年吉他愛好者出於吉他的狂熱愛好而立志想成為一名吉他演奏家,於是便拚命練琴。一段時間之後,居然可以彈出幾段高難度的獨奏曲了不管演奏的質量。然後就以演奏家自居,並且總覺得世道對他不算公平,因他覺得,塞戈維亞、葉佩斯等人並不比他高明多少,只是時機較好罷了。這種心情使他迷惑、狂妄、孤芳自賞,以至於看不起所有吉他愛好者。這種現象,大家可能已司空見慣。實際上這怪不得誰。這些青年並不知道作為一個演奏家,絕不僅僅是單純會彈幾個曲子就可以了。本文希望通過幾個方面的介紹,使吉他愛好者能夠更全面的自我完善,成為一名名符其實的吉他演奏家。

  一、職業吉他手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職業吉他手包括吉他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音樂素質及文化修養。音樂素質包括:1.對音準的敏感;2.對節奏的準確理解與表達;3.對和聲及復調的理解與表達;4.視唱練耳的訓練;5.對音樂內涵的感受、理解和表達力。包括理解作曲家的意圖,本人的體會與自己的想法等以上所要求的並沒有關於演奏技巧上的能力問題,但它毫無疑問地會影響一個人對音樂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對音準及和聲的敏感可以及時發現樂譜中的錯誤;對於作曲的一些基本知識又可以使你將樂譜中的錯誤糾正;視唱與練耳可以幫助你快速地從沒有聽過的樂譜和聽到唱片即可以將樂譜記錄下來;具有較高的欣賞水平可以使你更多的瞭解不同演奏家的風格、特長與不足,而不會在演奏某一樂曲時盲目地模仿錄音。這些都是足以說明音樂素質的重要性。

  如何迅速提高自己修養呢?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讀一些名著,體會各個不同年代人們的思想、生活與追求。傾聽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樂曲,包括聲樂、器樂等等,還可以讀些介紹世界名曲的書籍和欣賞有關樂曲。

  視唱練耳是業餘愛好者容易忽視的訓練。業餘條件下,使用首調唱名方式更為容易和見效。與固定唱名不同的是一定要首先注意各調主音的位置,不必非使用專門的教材。隨便唱能找到的各種高音譜號的樂譜都行,像小提琴、長笛、小號與鍵盤樂器的高音的樂譜表等等。聯耳能寫出首調音高也基本夠用了但一個合格的演奏家不但能聽出樂曲的旋律,而且還能分辨出調式、和絃及復調並可以將它們記下譜來。

  總之,要做一個有心人,隨時注意和系統學習相結合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質。

  二、如何得到一把稱心如意的吉他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一把得心應手的吉他的確是一個吉他愛好者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對水平較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但我國目前的情況要做到這一點並不簡單。一是高檔的國產吉他並不好買;二是進口貨的效能──價格比例往往差距太大、難以承受。筆者的建議是:買進口貨一要經濟承受得起;二要託真正內行的人去買一把名牌型號的吉他。知道型號便可以有相當的質量保證,也可以由此知道大概的價格及製造用料和做工,音色也有保證。不知道型號而只認牌子很可能上當。如果有條件,我勸愛好者購買國內有可*信譽的廠家生產的高檔琴,這遠比買國外吉他好和實惠。

  選購吉他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琴絃的作用。高質量的琴絃會給吉他的聲音增色不少。另外,不同的環境也會給人完全不同的印象。例如,在一間較大而安靜的空房子裡由於混響聲強而會使任何吉他的聲間變得更加悅耳。因此,帶著一把自己熟悉的吉他去比較、鑑別會使你評價更準確和客觀。

  三、 如何科學地安排練習時間

  吉他演奏的進步是依*科學地、不懈地長期努力才能得到的。有人說,演奏家要服"終生苦役"雖然是一句笑話,但反映了系統的、長期練習的重要性。

  首先是每日練習時間的問題。應該承認人是有差異的,傳說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極少練琴然而卻具備超人的技巧。但有的人每天則需每天練七八個小時才能有些進展、否則連保持水平都有困難。當然這也和人的勤奮程度有關。例如日本青年演奏家山下和仁便是每天無論如何也要用六個小時來練琴。據統計一般的職業演奏家平均的練琴時間在四個小時左右,對於任何人來講、技巧的進步都是時間的積累,那種認為理解後便會掌握只是一種幻想罷了。

  集中精力練習是效率最高的練習方法。而如何安排練習時間是直接影響效率的。個人應針對自己的具體條件安排最有利的練習時間,在練習時儘量避免外界干擾影響自己。可以每天將練習分為兩段或三段進行,以免過度疲勞影響精力集中。但過於分散的練習也不會有好處,這就像一壺水在爐子上煮一會兒拿下來,涼了後再放上去煮一會,那麼這壺水一天也不會開的道理是一樣的。

  四、 如何進行每日練習和如何練習陌生曲子

  每日練習主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1.基本功與技巧。2.學習新的曲目。3.提高音樂的表現力。它們所佔用的時間比例可以各佔三分之一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但每日的第一次練習都要著重於基本功鍛鍊,使手指靈活。基本功包括各種音階練習、琶音練習,但練習一定要有重點,即根據自己的不足安排練習。而不要盲目地一段一段地練。另外,練習曲不同於視唱練耳,要把練習曲練熟並很好地彈奏下來,適當地提高或減慢速度,增加或減少音量和做到運用自如,便更能提高練習的效果。每次練習都最好選用不同練習目的的幾個曲子來練,以免偏廢。如要選用音階練習、琶音練習,以及不同調式、節奏、及和聲的樂曲來練。有了良好的基本功便可以大大提高練生曲子的速度。上面提到的練習是為了提高手指的靈活及適應性,為提高試奏能力要找一些生疏樂譜來視奏。用慢而穩的速度集中精力練習,做到儘量少出錯。好的演奏家都有極強的視奏能力,所以可以掌握大量的演出曲目。

  一般人練習生曲多數喜歡先找錄音帶來聽,或者就是練習自己早已熟知而還沒學會的曲子,而對沒有聽過的曲子則沒興趣或者覺得不好練。這種練習方法很有弊病。由於對樂曲缺乏理解與客觀分析,單憑先入為主的印象而導致了拙劣的模仿。正確的方法是:即使是熟曲子,也要嚴格地看譜子,按照正確的節奏慢慢地視唱旋律,再按照樂譜及依*上面標註的指法慢速度試奏。還要分析指法是否科學、合理?這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音樂的需要,如一個音究竟在那個把們與琴絃上才更合適;二是指法要便於演奏,超出技術能力就會影響音樂的表現。指法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進行標註和更正。另外要大音量演奏,使自己彈得更有把握。還可以將技巧上覆雜的部分單獨拿出來練習,然後再合成。熟練以後速度自然即可上去。這時要注意樂譜上的音樂術語、並理解和表現它們,此時再聽錄音時這就不會盲目地模仿而是能體會到演奏家的風格以及各家的長短了。長時間堅持下去就會培養出自己的演奏風格來。

  完全沒有聽過後曲子也是按照上述方法學習。但更要注意音準與節奏。可以用吉他只彈奏樂曲的旋律聲部,並使之儘量動聽、以體會樂曲的情緒、味道。任何樂曲只要熟悉了旋律你就會感到好練了。

  對於自己已經掌握的曲子要經常複習,並且仔細傾聽自己的演奏。錄音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往往聽錄音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反覆的推敲便會使樂曲的表現日臻完善。

  為了日後演出的需要,一定要有保留曲目。保留曲目要將樂曲記熟。任何時候不用看譜也可以彈下來。這些曲子最好每天彈一遍,尤其是技巧比較難的曲子。在曲目積累得不能每天全部都彈一遍的時候可以選擇重點練習。但如果總去練那些最難的部分,那你會發現在舞臺演出時往往大的漏洞出現在那些自己認為有把握的部分。

  五、如何選擇良師

  鑑於我國目前的吉他教育水準,可以說這個問題是很難有統一答案的,筆者只是給大家提一點建議供參考。

  目前教吉他的教師有很多,教材也是五花八門:五線譜、六線譜、簡譜全部有。民謠彈唱、通俗彈法、正統古典各式具全。而且凡是會彈一點兒吉他的人全有教學的權力,所以選擇良師不是易事。筆者認為,凡是打算正規的接受古典吉他課程的愛好者,一定要選擇使用指甲彈奏尼龍弦古典吉他並且使用五線譜授課的教師。雖然自學成才也是很可貴的,但在演奏姿勢上往往難以規範,教師的水平又沒有考核。因此,在投師前要聽一聽其他人的反映如何。

  每一段的昇華都可能再尋找一個新的教師。除非你有一個值得信賴並且水平很高的教師。即使這樣也仍然有必要向其他人請教。但請記住,不要參與教師間的矛盾。對於教學方式的差異,可以思考其中道理,選擇其合理的方式學習,也可以向老師委婉地提出建議,當然也應該毫不猶豫地離開只講大話不負責任的"教師"。

  目前正式上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集體課,一種是個別課。上集體課時要特別注意聽講,記住教師強調的部分。

  如果一時難以找到你認為合格的吉他教師,也可以找個有音樂修養的人。例如職業鋼琴手、提琴手、指揮等等,讓他們做你的教師。聽你表演的曲目,讓他們提出音樂上的要求,我想效果肯定會更好。

  近年來國外來華講學的人也多了起來,認真品質每個人講課是有益處的。但是也不能太迷信了,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那也是片面的。總之教師與學員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好的教師難找,但是良好的學習態度、方法以及隨時注意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知識並積累總結無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你需要知道的買琴常識

  買一把吉它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許是一件很神祕的事。我想我應該為那些想買第一把吉他的人寫一篇"指南",同時也為有經驗的吉他手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保養琴的小技巧。

  這篇文章看起來像一篇"初學者手冊",或者也許你選擇了琴以後就不怎麼去碰它了。在我的重心轉移到作曲和出專輯之前,我做了很多年的樂器製作。我會放一些關於我以前製作的樂器照片在這篇文章裡面,希望這樣可以讓讀者瞭解我的經歷。我的吉他通常被認為是高檔的。儘管它們很昂貴,但我非常尊重那些根據工業標、準生產出來的樂器,我也認為一把這樣的琴對於一個業餘音樂愛好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必須說,雖然這篇文章的專題是吉他,但它適用於所有的用弦的樂器。畢竟所有的絃樂樂器都是琴頸連線到共振箱。所以,班卓琴,曼陀鈴,感聲吉他琴等等,都屬於這個家庭,它們的構造差不多。我希望這篇文章能消除大家對未知的吉他底層構造的恐懼。

  我知道的很多家長和一些潛在的購琴者通常關注以下方面:

  1.能使用很長時間

  2.能滿足一些特別的需求

  我希望能解釋一些對於初學者來說神祕的東西,這樣,買第一把琴就變得很簡單了。不過,當你選擇一把作為專業表演所需要的吉他時,這件事就變得又困難不少。這需要你瞭解聲音,發射性,感覺的細微而狡猾的差別。這些都是很主觀的因素,並且多試著演奏一些其他的琴比較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好訊息

  這的確是個好訊息。今天的低價琴,曼陀林,班卓琴60年代我剛接觸時候的琴要優秀很多。那個時候,你必須非常去非常注意弦距,和琴的強度。我經常看到地攤上出售一些劣質琴,它們有的琴面變形,有的琴橋脫落,有的調絃鈕不能用了,有的琴頸彎了甚至斷掉。這些通常都是一些廉價的牌子,我不報這些牌子的名字,這些都是個例,因為我今天還是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可以演奏的"Sears Silvertone"或者"Harmony"。見鬼,我還是報了名字譯:看來作者對這些牌子積憤已久^_^

  如果弦距過高,琴會變得很難演奏。我測量了通常的弦距在琴頸和共振箱連線的部分。1/8-3/16英寸是個很好的高度。有一些民謠樂手喜歡高弦距或者低弦距,這是個人的喜好所致。原聲吉他通常需要比電吉他更高的弦距,原聲吉他的弦也要緊一些。這就意味著,初學者們必須要不斷地練習,以讓指尖變得堅硬,耐心點。

  古典吉他要特別一點。它使用尼龍弦,尼龍弦比較好按,但是它和原聲吉他的聲音不同,比較柔和,寧靜。古典吉他弦距比較高,而琴頸比較寬。所以,如果你的手很小,古典琴就很難掌握。我的網站裡面有很多樂器的特性,但是並/不能說很絕對。畢竟你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吉他做的相當好了。起先日本人做了很多劣質琴,然後他們變得有經驗了。然後劣質琴又從韓國和中國臺灣冒了出來,然後他們也變熟練了。接著輪到了印度,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結果是他們現在都做得不錯。我最近拿到一些Takamine Jasmine的琴,它們在馬來西亞生產,做得相當的好。雖然都是合板的,但是,你能期望什麼呢?所以,現在的琴做工都不錯,在弦距上有了很大的改良,所以易彈性要比我那個時候好得多。另外的樂觀的事是合板琴比較不容易損壞。用單板製成的樂器,雖然聲音要好很多,卻比較脆弱特別是如果木頭在制琴之前沒有被很好的處理過。總的來說,合板琴比較堅固,可以帶著到處走。

  內建鋼筋

  最近的廉價琴的另外一個改進是"鋼筋"。這是一個安放在琴頸裡的金屬棒子通常在指板的1/2寸下面。這個棒子可以抵抗琴絃強大的拉力,這種拉力會導致琴頸的向前彎曲。如果繃緊"鋼筋",它理論上可以防止任何變形。最簡單的分辨琴頸是否變形的方法是,像拿著來福槍一樣拿著琴,觀察它的琴頸,如果很平或者只有一點小彎曲,那就ok了。

  古典琴絃的拉力很小,而且琴頸很寬,所以並不需要"鋼筋"。

  有些吉他的琴頸作成三明治狀,由多層木頭連線,這可以讓琴頸更加堅固。另一個發現琴頸變形的方法是觀察弦距是否變高。

  看它漂亮的外表!可它裡面是什麼

  最能吸引父母給孩子買吉他的因素,往往是它的外表。我知道的一些音樂家們完全不注意樂器的外表。也許那也矯枉過正了,但是我認為一個樂器的價值在於聲音和易演奏性,這也是一般人和音樂人的區別。現在的孩子們往往被一些做得像劊子手的斧頭的東西吸引。不過,訊息還是不錯。這些樂器做得也不賴。但是,關注樂器的外表的缺點是,它會讓你錯過一個價格合理的優秀的吉他。

  它們到處都是 他們到處都是

  在今天,有很多渠道可以買到琴。甚至沃爾瑪都有吉他賣。現在,我對剛才說的話提出一個例外。並不是所有的廉價琴都不錯。我演奏過沃爾瑪那裡賣的琴,它的聲音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它有標準的"fender"的聲音,但是,直覺和經驗告訴我,這些琴組裝時都有缺陷。弦距有點高,品格片伸出了琴頸。

  再來說說ebay。我在那裡買了一些琴。因為我制琴和修琴的經驗,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去買。因為如果琴身有問題的話,我可以處理。我希望對於我的車我也能這樣說如果你也覺得在ebay購物有把握,請至少確定一下那個和你交易的人的信譽度。

  當從個人手上買二手琴,請確定以下的因素:

  1.看主要的構造部分

  2.這把琴對你來說易於演奏嗎?

  3.你對和你交易的那個人的直覺是什麼?他看起來像個不誠實的人嗎?

  當你從琴行買琴,他們通常能給你一些專業的建議。如果他們的知識還達不到這個要求,他們至少應該知道一把樂器適合什麼樣的身材,什麼音樂風格,預算多少,和這把樂器的保值性如何。而且,大多數樂琴行都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調整,以適合不同的個人需求。他們也應該教你如何裝配琴絃和保養注意事項。

  所以,你必須去自己選擇,自己穿過那條最適合你的路。我倒希望現在的科技可以把我下載到買琴的人家裡,然後為他們的交易---特別是二手琴---提供建議。

  如果你在交易二手琴時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他們會讓你把琴帶到比較懂行的人那裡去。在交易時的確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是有一些比較粗魯的問題還是要儘量避免。現在的琴做得都不錯,所以你至少不會犯很大的錯誤。你所做的事找一把可以與之交流的琴。有些琴的確有一種魔力,它能給演奏者繼續練習下去的鼓勵,而且讓他們毫不費力的達到目標。

  一個提示

  一個非專業的人通常更注意外觀。真正的專家注意聲音,感覺,和易演奏性。有些人買琴也注重他的保值性。我會給與一些關於保值的建議。

  1.古典琴比較不如原聲琴保值。

  2.如果你要賣掉你的第一把琴,記住和你交易的人一般也是新手,他們會注重外觀。所以,你必須試著說服小Johnny或者Sally,讓他們對你的琴好點。

  保養訣竅

  首先,一把琴上有著很大的壓力,加上天氣的變化,和木頭本身的不可預知性,使事情變化多端。木頭是個活的可以呼吸的東西。它不如金屬堅硬,它和人一樣,不可預知。那也是木頭的魅力。它的這種特性讓它成為製作樂器的完美材料。要注意木頭也有細胞結構,它會隨著氣候,溫度,溼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天,溼度會比較低,木頭會呈現一定的收縮,特別是如果木頭事先沒有做很好的乾燥處理。當然,夏天會出現相反的情況。這是因為木頭會吸收一些溼氣,然後膨脹一點點。

  所以,如果你把一把吉他暴露在劇烈且重複變化的天氣中,會傷害到吉他。這也是那些音樂家們不會帶著他們喜歡的Martin到處跑的原因。哪怕是從亞里桑那州到喬治亞州往返一天,大氣壓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樂器。很久以前,我曾為Stevie Wonders樂隊的Rick Zunigar做了一把電吉他,它是用Paduak做得,然後用丙烯酸上漆。最後在30000/英尺高,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