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方面的短文章

  勵志的人生失去強悍的,勵志的人生無需解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若有輪迴,我仍是追風箏的人

  人生猶如一列疾馳的火車,疾馳在生命的旅程,上演韶華綻放的美麗。我們都是故事的主角,無論是熟悉的,陌生的,遇見的,錯過的,記憶的,遺忘的,都在竭盡的演好自己的角色,為的只是一場永不凋零的演出。儘管有人下車,有人上車,但卻一直在向前,向前行駛。

  流年是一段韶華,蒼老是一段年華。當手中曾經握緊的風沙揚起,當指尖的沙漏傾洩,當筆墨側鋒濃重,窗外的風景開始變了顏色,瘦黃卻凝結成熟,枯零卻捎帶自然,蕭瑟卻洋溢溫暖。

  歲月的沙漏雖歲磨平了每個人的稜角,而往昔的剪影也如片片雪花湧來。但並不是守候在地平線上的原點,並不是輸在了等待上,並不是沉湎直至緬懷。錯過的終以錯過,結束的早已結束,開始的剛好開始,何須轉彎,何須留戀,又何須祭奠。

  恰逢韶華,歲月靖好。於不知不覺間,開始留戀,難捨沿途的風景。突然,豁朗的天空張開懷抱,處處洋溢芳香。原來,生活如一罈老酒,愈是醞釀,愈是積澱,愈是醇香。靖好的光陰,安穩的現實,又豈能不小心錯過?漫步在稻花香間,閒逸在河邊垂釣,休憩在懶洋洋的陽光下,即是幸福。此時,不求似曇花一般於一夜間轟轟烈烈的綻放,不求似櫻花一樣凋零在明媚的季節,但求平淡中包裹著平凡的溫暖,享受著家常的溫馨。

  正值青春,笑納百川。宛如一潭平靜的湖水,不會因一圈又一圈波動的漣漪激起層層疊浪,早已過期一怒衝冠的衝動,早已熬過酒入愁腸的傷懷,早已解體紙醉金迷的迷茫。看慣了強顏的歡笑,看透了卑微的淚水,頓悟了佛法的禪機。與其整天鬱鬱寡歡,不如灑脫一點,暢快一點,自在一點。任憑辱我,欺我,欺我,又何必計較。微微一笑,沒有誰可以為誰怎麼樣。哭是一天,笑過也是一天,不如開開心心的拋卻煩惱留下每一天美好的回憶。

  待字流年,意氣風發。終點尚未在地平線上升起,即使處處是轉彎高坡,穿梭在黑暗的隧道,但任憑誰也無法生硬的認命結局。哪怕出發的起點梯度差太大,卻仍在定義域的範圍徘徊,沒有一點點的過界。所以,於不同的位置滋生出不同的追求,夢的翅膀也終於得到洗禮與昇華。夢想的執著,其實無關性別,無關年齡,無關歲月,重要的在於一個火熱的心,不似青春勝似青春。

  夕陽殘血盈滿天際,縱使阻擋不住黃昏的腳步,也要綻放瞬間的光澤,然後定格永恆。仔細琢磨,其實沒有什麼理由,僅僅為了曾經夢過,憧憬過的結局。遲暮之年,倘若有人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定答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人生如一條大河,時而澎湃時而沉緩;又如一曲樂章,時而激昂時而低吟,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前進的姿勢。我們都是故事裡的主角,一幕幕悲歡離合的劇情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己編輯,導演,剪輯。或許,我們哭過,我們累過,我們熬過,我們怨過,我們恨過,當太多的不容易匯聚,熔鍊的必是點金精光。

  如果存在輪迴,我願意一如既往的選擇做一個追風箏的人。

  第一世做一個追風箏的人;

  第二世做一個追風箏的人;

  第三世做一個追風箏的人;

  ……

  生生世世,從稚嫩的兒時,懵懂的少年,正茂的壯年,到遲暮的老人,一直一直持續著,做一個追風箏的人,沒有斷點。

  若你也是一個文字雕刻者,我等你

  二:等不到天亮等半暖時光

  當眼前的黑暗似乎永無止境的時候,她不再奢望光明的到來。她想著等不到天亮等半暖時光。就等時光溫暖她的心,在她的心裡點亮一盞燈,令她不懼黑暗,堅定地在黑暗中前進。

  儀的家庭非常富裕,她從小錦衣玉食,過著公主般的生活。可是這樣的生活在父母離異之後被打破了。十三歲的儀跟隨父親來到國外生活,但是父女倆並沒有住在一起。父親住在市區,每天在辦公室裡運籌帷幄,而儀一個人住在郊區的貧民區,過著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

  儀要在每個月固定的一天到市區找父親拿生活費,學費由父親支付,但這些生活費只能勉強支付她在衣食住行上所有的費用,若是有急事需要用錢,她很容易陷入身無分文的窘境。第一個月的獨立生活,儀非常不適應,還沒到領生活費的日子就把錢花光了,要不是房東可憐她給她一些食物,也許她會餓死在異國他鄉。儘管如此,父親對儀的生活狀況不聞不問,儀除了拿生活費的時候能見到父親,其餘的時間裡她就像一個孤兒,孤零零地在異國艱難地生存著。

  第二個月,為了不再捱餓,儀不得不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賺取生活費。但是從小嬌生慣養的儀什麼都不會做,去餐廳洗碗會打破餐具,去當推銷員又不敢主動開口銷售,去當送報員又會迷路,最後她找到了一份非常適合她的工作,那就是音像店的店員。來店裡的客人並不多,儀可以有很多時間熟悉英語,偶爾跟客人簡單地交流,提高口語水平。等她漸漸適應店裡的工作之後,她就能向客人推銷,為店裡增加了很多營業額,得到了老闆的賞識,老闆還給她加了工資。當儀拿著第一個月的工資時,她流淚了。這是她第一次自己賺到的錢,沒有依靠父母,沒有依賴別人。從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開始,她就像生活在黑暗中一樣,一直等不到天亮,但是她相信一定能等到半暖時光。

  有了音像店的收入,儀暫時不用擔心生活費的問題,但是她遇上了另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她跟不上學校的課程。因為語言和教學方式的不同,儀常常聽不懂老師的課程內容,不會做作業,又不敢去問老師,和班上的同學也不熟,眼看就要考試了,她還是一籌莫展。儀只好和老闆商量在沒有客人的時候讓她學習,老闆也同意了。儘管如此,她的學習效率依舊很低,恐怕考試會不及格。

  但是儀很快想到了辦法,她會在每個客人結賬的時候給客人一些優惠,只需客人回答她幾個課業上的問題,然後她用工資填補少收的金額。事實證明,這個辦法很有效,雖然她的收入減少了,但是她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很多以前不懂的問題都在客人們的熱心解答下弄明白了,還因為這樣的優惠吸引了更多客人光臨,老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於是,儀來到異國的第一次考試順利過關了,而且分數不低,讓老師和同學都對這個東方女孩刮目相。

  一年以後,儀不再是過去那個小公主,變得非常獨立堅強。她沒有責怪父親對她的冷漠,反而感謝父親給了她這樣鍛鍊,讓她成長了許多。儀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總會有需要在黑暗中艱難前行的日子,不知道光明何時會到來,但是等不到天亮就等半暖時光吧。只要不放棄,耐心地等待,一定能等到希望,即使尚未走出黑暗,也能堅持到最後。

  三:不做第二個誰,只做第一個我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樣子,也沒有兩個那麼像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沒必要做第二個誰,你只要做第一個你。

  心之所向,卻是萬丈迷津。遙亙千古,茫茫人海,其中並無舟子可渡,除了自渡,別無選擇。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小的時候,父母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並且努力把自己家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會很牴觸,從內心深處直到付諸行動。這被稱之為——叛逆。

  後來啊,我們懵懵懂懂,一雙腳還在校園,一顆心早已飛遠。向著夢想,向著未來。哪怕我們被責備,被打擊,被挫敗,可是仍然倔強,一根筋似的。

  再後來啊,這種倔強慢慢還是被生活磨平了稜角,不再那麼倔強了。有的人選擇了默默無聞,有的人選擇了聽天由命,有的人選擇了以為的平凡其實是平庸。

  只有那麼極少數人,依然保持著一份倔強,這樣的倔強,經過了歲月的打磨,變得更加地堅如磐石,不可動搖,不可摧毀,於是他們可能收穫了自己,收穫了幸福,收穫了人生。

  我想說的是,縱使前方荊棘遍佈,縱使前方迷津萬丈,親愛的你,定要秉持自己的心之所向,定要一往無前。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挫折、苦難,從來不缺少平庸之人。可是,你是你啊,獨一無二的你啊!

  小時候你的父母那麼想把你變成“別人家的孩子”,卻失敗了;那麼長大後,我們為什麼還要把自己變成別人?

  我們要做,便做第一個自己,不做第二個誰,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