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人與海後有感範文

  《老人與海》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前些天,我讀完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

  在這部小說中,我非常佩服老漁夫的意志,老漁夫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需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老人與海》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這條大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很多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我們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老人與海》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篇二

  讀了《老人與海》,我便被主人公樂觀,勇敢與執著的硬漢形象所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背運”的老人,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兩天三夜的搏鬥,終於捕獲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歸航途中,多次遭遇鯊魚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在這期間,老人以非凡的勇氣,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飢餓,疲勞和傷痛,一次次地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我們從中沒有看見一滴失敗者的眼淚,卻分明看到強者失敗時高傲的微笑,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這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一個人划著一條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海,被大魚拖著在漫無方向,複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己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被打敗的可以是肉體,但絕不能是我們的意志。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當一個人的意志堅不可摧時,那麼便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讓你畏懼。

  所謂的“背運”,從未在老人心裡起過一絲漣漪,他在大海上時刻面臨著生與死的挑戰,卻始終沒有產生退縮的心理。而反思我們現在所定義的挫折,磨難,難以跨越的荊棘,是何等的膚淺。或許,面對這些,老人的臉上只有淡淡的不屑。

  儘管老人最終並沒有將大馬林魚安全地帶回家,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勝利者嗎?因為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雖敗猶榮的勝利。在暗潮洶湧的海面上,殘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風夾雜著濃烈的血腥味,也許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能與大海對抗,與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這才是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篇三

  鍾,嗒嗒的響著,隨著半夜的風輕輕拂過,我窩在被窩裡翻閱著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海》。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在這一個悲劇性的故事中***鍾***,卻折射出一個“英雄人物“——老人聖地亞哥。當老人拖著自己的戰利品與鯊魚作戰時,我的心不禁被所震撼。人一定不能給打敗!這簡潔的話語,使我似乎聽到老人與海浪搏擊的聲音……

  看到這兒,我停了下來,看著那書桌上堆積如山的作業本,那道道關卡還在等我破解。可是我卻放棄了,我向它們投降了,被它們打敗了。不!不應該這樣!人一定不能給打敗!遇到困難我們一定要迎難而上。此時的我又恢復了以往的我,如此生機向上。我離開了被窩,坐在了桌前。一點點黃暈的光照亮了所有的題目,也照亮了我心中的光明……

  書中悠悠散出的味道,使我有說不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