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畢業論文免費

  文化是日常生活習慣和風俗,是反映一個國家特殊性的東西,是一個社會綜合的縮影。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卻擁有自己的特色。它擁有自己的的發展過程及獨特內涵。日本茶道必須按照一整套規定程式來進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過品茶和茶道來達到陶冶情操,抒發情感的目的。

  本文從日本茶道的創立及形成入手,通過對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佈置等方面的分析,來簡單探討日本茶道中所體現的日本人傳統審美意識以及其蘊含的禪宗精神。

  關鍵詞:日本茶道、審美意識、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發展過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中國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茶道由中國傳入日本後,經過發展、變化、融合形成了具備大和民族韻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來中國的日本僧人最澄將中國的茶葉盒種子帶回日本,並種植在大阪一帶。茶葉剛剛出現在日本的時候屬於貴族用品,只有權貴、少數高階僧侶才可以享用茶葉。茶道被當作一種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動僅侷限在權貴的身邊。

  但到了鎌倉時代,受《吃茶養生記》的影響,茶道有權貴和僧侶發展到了平民中間。等到了室町時代,以種茶為生的茶農開始對茶葉進行品評和開辦品茶會,逐漸的這樣的集會變成了平民的娛樂活動,並由此發展成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對於“茶道”這個名詞,最早則是由和尚村田提出來的。他把對佛法中的領悟融匯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於“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並藉由此發展成為了最具自然氣息和樸素的茶風。

  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則把日本茶道進行改進並提高到了藝術層次。千利休把室內富麗堂皇的的裝飾簡化到了非常樸素的程度,讓日本茶道脫離了物質因素的糾纏,讓日本茶道更易於被大眾所接受。與此同時千利休還特別要求“本心”的重要,並提出簡化茶道的特殊動作,要隨意的品茶並放棄外界的形式操縱,來達到用心體會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傳統日本茶道中的審美觀念

  在伊藤古鑑所著的《茶與禪》中,把日本的傳統茶道分為了三個層次:品茶技巧、品茶禮儀、茶“道”。

  日本人的審美觀和品茶觀完美的體現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麼挑選合適的茶具、怎麼放置屋內的盆景和裝飾品、怎麼點茶、怎麼調配茶後甜點;品茶禮儀就是主人和賓客間的禮貌問題。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對房屋的打掃和茶會上的表演節目;第三點茶道,就是品茶人在喝茶的過程中對人生的領悟、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下面我們就分別從這幾個方面來深入的走進日本茶道文化,領悟其精髓,感受其文化。

  ***一*** 茶具和裝飾品

  在日本的茶道文化當中,我們要深入的瞭解下其茶道文化的精髓,就要首先了解下其茶道文化中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即:茶具和裝飾品。

  日本茶道中的品茶工具、書畫文字、盆景等飾物,體現了日本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從日本傳統茶道的祖先村田珠光開始,日本人在查到中找到了寂靜和質樸,來探索平淡生活中的點滴趣味。

  在日本的名流中,也不乏在茶具和裝飾品中有自己特有要求的,他們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是: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追求的是質樸,村田珠光自己就經常選擇質樸的茶具,反對鋪張浪費,提倡節約簡樸。他認為大和名族的黑色陶器顏色暗淡,但卻擁有有簡譜、寂靜的美麗。使用這樣的簡約茶具,情真意切地待客,既有品茶的樂趣,對道德情操養成和鍛鍊也大有用處。

  再挑選和物的基礎上,應當多多選擇用淡色系的朽葉色、淡青色茶具和適應寂靜分為的茶具。茶道鼻祖村田珠光說‘正是這種以嚴峻、淡然、悠閒寂靜為美的審美觀點,才能讓人把握到生活的樂趣,來達到靈魂上的追求。

  自主獨立的品茶地點、露天場所、石頭燈籠等的設立都是千立休提出來的。品茶地點雖然簡約淡然,喝茶的人卻讓茶具茶室乾淨整潔。只有喝茶周圍的環境乾淨整潔才能“進入自悟之道的境界,和美、寂靜有佛家的氣氛才是最正宗的茶道。對於茶道的鑑賞千利休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也正好是日本人對傳統審美觀的具體表現。

  ***二*** 茶室周圍的佈置

  在佈置品茶地點周圍的環境方面,品茶的人所看重的就是喝茶時的虔誠心情,對周圍大自然的美特殊的重視。插花對於日本茶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須選用應季的花草樹木,必須看重大自然之美,順應花朵枝幹的自然之勢,不要求奢華,只需要簡約自然,讓人怦然心動,讓他們所呈現的大自然的魅力,要和茶室中與季節、書畫遙遙響應,真正意義上的靠近生命的本質。

  從這裡看出,這就是日本人傳統的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理念。《茶之書》中也提到“花瓶滴落的清水其實並不需要加以抹去,因為它暗示著露水一般的純淨與清爽”。同樣體現了日本茶道中的人當與自然相融合,在茶道環境的佈置與高深技術中,重視大自然,輕慢人人之間的鎖事,注重生命最本真的和諧。

  ***三***和敬清寂

  17世紀前期,16世紀末期,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字囊括了日本傳統茶道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日本最正統的茶道。“和敬”主要代表的是人人之間的和睦相處用心交流,萬萬不能妄自尊大;“清寂”指的是冷靜嚴肅、淡然、悠閒的審美觀點。

  在舉辦品茶聚會之前,品茶人必須先打掃周圍的環境,保持室內整潔,茶具的乾淨,茶葉必須經過精心的加工碾碎,茶具要反覆清洗乾淨一塵不染,插花也要根據賓客的不同和季節的變換來選擇。

  茶人品茶時的動作符合規範迅速敏捷,“既要讓人產生舞蹈時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精確規範”。因為這樣賓客才能感覺到主人的重視和尊重,展現了主人待客的真誠。在茶會上,賓客們的穿著也非常重要,因為要與茶會的背景相互協調,身份再崇高的貴族都必須爬跪進入。入座之後也不能喧譁保持安靜,並需要向著主人放置在王床間的畫行禮致敬。這樣才能體現出人與人交流的“和敬”氣氛。

  到了室町時代中期,伴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城市慢慢變的奢華和喧鬧。很多人開始厭倦了這種喧鬧的生活,把寂靜、淡然、悠閒為美,他們期待著過上隱居的生活,來達到心靈上的安慰。茶道之茶稱為“佗茶”,“佗”有是幽遠寂靜”、“閒適”的含義。一邊喝茶一邊和朋友談天說地,不問世事,修養身心。“清寂”之美從這個時期得到廣泛的流傳。   ***四***禪茶之緣

  日本的傳統茶道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規範來完成的一種藝術。並且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正是包含在這些看似複雜繁多的程式中。而這些繁雜的工序

  並不是要讓品茶人的注意力從茶本身上移走,而是要茶客細心體會整個品茶的過程,從而把品茶人從世俗的喧囂、和生活的瑣碎中解脫出來。

  茶道中禪的意義,就是通過繁瑣的品茶程式和規則來鍛鍊人們的本心,當這些繁文縟節不再使品茶者苦惱,當飲茶人隨意之間就能表現出茶道的禮儀規範,才算領悟了茶道本身的真諦。

  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精神修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茶會本身的形式,賓客和主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寂靜淡然的品茶環境中,以喝茶、欣賞茶具、賓主間天天說地的形式,以此來達到修身養心的目的、還能讓我們潔身自好,擁有更加的完美意識和品質。這也就是禪宗裡的“勿使染塵埃”和“本來無一物”的兩個境界。

  在整理中,我們發現:人們只有通過不停的反問自己的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學說為一體的一種精神文化。領悟了這些方面才能更好的領悟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

  三、結語

  日本茶道其基本精神被日本學者概括為“和、敬、清、寂”四個字,主張通過在茶室中舉行茶會的方式來了悟禪法,參透本心。日本茶道推崇樸素的“閒寂”茶風,“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著無價的寶物,在貧困之中深藏著難以言盡的恬靜的喜悅”,這種意境被日本茶人奉為美的極致。“閒寂”的美學理念不僅顯現於茶具、茶室、茶儀等諸多外在形式之中,更深深滲入了茶人的內心世界,成為日本茶道藝術最為鮮明的個性特徵之一,對整個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構成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以上所說的,日本茶道不僅僅是單純的娛樂、和業餘活動,它讓人們在謹慎的品茶過程中養成認真、並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同時,其實茶道本身已經成為了大和民族對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並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參考文獻

  [1]村井康彥.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點及其在日本的發展[J].日本學,1995***5***:273.

  [3]千宗室.〈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25-26.

  [4]錢樸.茶道淵源初探[J].農業考古,1995***38***:51.

  [5]鈴木大掘.禪與日本文化[M].北京:三聯出版,1989.

  [6]鈴木大拙.禪與藝術[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

  [7]吳平.禪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8]趙天相.〈茶禪一味〉尋蹤有感[J].農業考古,2000***58***:126.

  下載篇2

  淺析日本語言文化

  摘 要: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外語教學一般比較重視書面上的語言能力比較忽視外語的交際能力。在傳統的外語教學之中特別重視語音、詞彙和語法的教學。其實每一種語言的產生背後都會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

  關鍵詞:語言文化;外語教學

  日本語屬於一門小語種,今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日語人才的需求量很高的。但是很多人在學習日語的時候將語言和文化分開。其實語言和文化就像魚和水的關係。學習日語不是僅僅讓我們認識日文,更實際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可以用日語進行實際的交際的。我們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也表明:如果我們的第二習得語只是語法、此法和句法的範圍內進行教學那麼這樣很難得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教學的效果的。

  在我們的語言學習的時候要貫穿這個民族的文化的。很多時候相同的日文形式在不同的語言文化環境之中會有著不同的意義的。我們在理解日語的時候要知道這個詞背後的文化內涵。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日語的某些表達方法與常規的語言、句法的表現形式不一致或者有點邏輯上的錯誤。要想很好的掌握好日語就需要知道日本人的文化特點,他們一般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價值取向標準是什麼?

  一、日本的文化簡介

  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唐朝的。這個民族有很多傳統的文化因素都與我們國家有著類似的因素的。例如茶文化、禮儀文化等。其實日本屬於一個“高環境依存的文化”日本的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餓,人們之間相互依靠很密切的、很多時候在日文中非語言文化因素也佔有很重要的意義的。日本的文化總體上來說是相對含蓄的。他們在乎內在的動作和神韻的。如果人與人之間有足夠的默契那麼言語並不會很多。對待所謂的“外人”則會有細緻的語言分類。他們對於長輩會使用敬語,但是對於平輩之間就會使用一般的稱呼。男生和女生的稱呼也是不一樣的。日本人的交際方式根據交際物件和親疏程度,經常區分使用“本音”和“建前”兩個標準。“本音”即是本意,即“真正的聲音”、“真心話”“建前”即表面文章。

  二、關於日本語言

  在日本口語之中語境裡面所蘊含的是一種文化,有著日本人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價值的取向的。這背後是日本人的一種思維的方向和回話的原則性的問題的。日語有一個暱稱是黏著語。具體的說來誰就是語言依據形態型別來進行分類的。有這個實質意義的單詞或者是詞幹具備了很多語法功能的來表示各個成分在句中的不同的語法的作用的。日本文的詞語形式雖然和漢語有著相似的地方,但是它和漢語是不一樣的。漢語是一種音韻和表意相結合的。但是日文其實是一種表音的文字。日本文的語法系統和漢語也有著極大的不同。

  日本語最大的特點就是黏著性的,這是日本人的性格里面的東西。在日本與裡面常常會有主語和賓語倒置的情況發生的。“助詞”和“動詞”也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發生著功能上的變化的。日本人其自身被人們視為是否定說話人、聽者的自主性的語言。日本的說話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的。其實這種現象都是大的語言環境之中造成的。日本文字裡面有很多其他國家的元素。一般日本人很難將英語讀號好這是因為在日本的環境中根本沒有英語等外國語言植根的土壤。有時候日本語被列為國際語言中的異類語言。

  三、日本語的語用意義

  日本語的語用意義表現為黏著意義。我們將日本語的大環境稱為黏著語言環境。在日本語言環境下可以講日本語分為四種類型;“內省主義原則”、“他者本為主義原則”、“禮儀原則”“空間原則”。

  ***一***語用原則在日本語中的表現

  所謂內省主義原則就是通過反省自己的的思想和語言行為,檢查自己的語言言行有無得失。日本人也崇尚君子文化。君常內省,語言是用於交際的。在交際環境之中常常反思自己說出去的言語有無得失。日本人重視禮儀,日本也是一個很在乎細節的國家。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候都有著很多細節上的東西需要去把握的。很多看上去非常簡單但,平時也常常融入到人們生活之中的寒暄語言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著日本人的文化觀念的。日本語的問候之中有很多關於抱歉的詞彙的。比如說「お約束を違えました點どうぞお許し下さい。」***請原諒我的失約。***

  還有一些會讓不理解他們文化的人感覺到非常奇怪。比如在吃飯的時候會說一下いただきますi ta da ki ma su 那我開動了,表示自己將要吃飯。表示很驚訝的時候會說それは意外でした。太意外了。收到禮物時不說「ありがとう」、而說「すみません」以表示自己的歉意。更有甚者當對方收下禮物時還說「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等。當受到讚揚時,日本人通常會自謙地說:「いいえ、まだまだです。」「そう言わないで、恥ずかしいです。」「いいえ、まだ頑張らなくちゃ。」「いいえ、そうおだてると本気にしますよ。」等,或把成就歸功於對方。日本的語言學研究“日本人以恥辱感為原動力,注重對自己言行的約束和反思。被周邊孤立的日本人一定是痛苦萬分,極端的情況是選擇自盡而結束被集體的遺棄和個人的蒙羞。”

  ***二***關於他者本位主義原則

  日本是一個島國。它的國土面積很小的。地緣凝聚力在構建日本社會的組織機構之中其實一直都處於一個主導的地位的。日本社會一般被認為是由不具有獨立人格的個人所構成的,這對日本社會的行為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人不會直接的表述自己的個人意見的。他們在乎別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的。

  很多時候在表述自己的意見的同時會問一下;“別人的意見是什麼樣子的哪?”所以他們一直很謙卑不會過分的表現自己的主張和看法的。日本人會盡可能的和周圍的環境取得一致。一般來說日本人會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周圍人的評價來取代自己的想法和動力源泉。日本人最大的存在價值是周圍人對於自己的認同心理的。“在日本人的自我中,外在的客我意識特別強,過於在意他人看法的意識影響了自我構造的整體。由於外在的客我意識太強,內在的自我受到壓制,形成了否定性自我”。日本人一般把表面的方針和集體的邏輯放在優先的地位,而其中往往潛藏著心聲和個人邏輯的“本音”。因此,經常考慮他人和社會而生存的日本人,很少用“是”或“不”表明態度,而介於中間的曖昧的語言特別多。

  四、結束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小語種。在國際化趨勢發展之下,多掌握一門笑語中預言就會多一份優勢的。在學習日語的時候要注意這門語言背後的文化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翔高教育.日本語言文學專業基礎[M].翔高教育考研資料研發中心.

  [2]日本縱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