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童謠教案

  讓幼兒能熟練、大方地用蘇州話講童謠,心情愉快。喜愛手指遊戲,鍛鍊手部肌肉。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相關教案,老師們快來看看吧!

  範文一

  民間童謠《開門歌》

  【活動背景】

  在《開展民間文體遊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品質》這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民間文學方面的活動,而民間童謠就是其中的一個點,旨在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培養幼兒對蘇州地方方言的熱愛,從而上升到熱愛家鄉和家鄉文化的情感。我選擇的《開門歌》,是我們蘇州非常流行的一首民間童謠,鮮明的結構特點,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重負性的結構形式便於幼兒記憶,互動的形式不僅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往的能力,促進小班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配上簡單的手指遊戲,不僅增加了童謠的趣味性,還能鍛鍊幼兒的手部肌肉、增強手眼協調能力及注意力。

  【活動目標】

  1、能熟練、大方地用蘇州話講童謠,心情愉快。

  2、喜愛手指遊戲,鍛鍊手部肌肉。

  3、激發熱愛家鄉、熱愛蘇州童謠的情感。

  ***評析: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這三個目標的設計既考慮到了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形象思維特點,又結合了童謠的特色。***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學會童謠《金鎖銀鎖》和《蚊子叮》,關於門的圖片。小熊等玩具小動物。***幼兒圍坐在地毯上***

  ***評析: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知識經驗準備的準備是非常不要的,其實,我們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為我這次活動的活動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孩子的一些知識經驗是非常足的。其次是物質準備:大號的門,和一些幼兒喜歡的小動物,為學習新的童謠創設了直觀的形象和適宜的環境。***

  【活動過程】

  一、複習童謠《金鎖銀鎖》和《蚊子叮》,引起興趣。

  1、我們的小手會玩遊戲的,我們的小手會玩什麼遊戲呢?

  2、幼兒到中間,與老師一起玩金鎖銀鎖的遊戲。

  3、剛剛我們遊戲是用什麼話講的?我們用蘇州話還會玩什麼遊戲?***蚊子叮***

  4、好的,我們找邊上的好朋友玩一玩。幼兒找個好夥伴,兩個兩個到中間來玩蚊子叮。

  5、剛剛我們是兩個兩個玩的,能不能找多一點的朋友來玩呢?

  6、幼兒找多一點的夥伴來玩蚊子叮的遊戲。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金鎖銀鎖”和“蚊子叮”兩首童謠,以邊念童謠邊遊戲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個幼兒熟悉的遊戲場景,幼兒都被深深吸引。提更高的要求讓幼兒玩學過的遊戲,觸發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二、進入遊戲,理解新童謠《開門歌》。

  1、***叮咚叮咚***呀,誰來了呀?可能它也想和我們玩遊戲,客人來了,我們要做什麼?

  2、演示教具,開門,大門開了,進的來嗎?***說:大門開開進不來***其餘門一樣。***最後兩扇門請幼兒開***開完五扇門,請小熊進來,拍手歡迎小熊。

  3、剛剛我們一共開了幾扇門,小熊才進來的?

  4、這裡有五扇門,老師手上有五個手指,也有五扇門,你想不想進來?

  5、老師示範邊念童謠,邊做手部的動作。讓幼兒進來,並和幼兒擁抱。

  ***評析:與幼兒一起迎接客人的到來,在開門的過程中展開了幼兒想像的翅膀,教師的有規律的語言,再次調動幼兒的興趣,通過一扇扇門的開啟,扣動幼兒心絃,在這樣的一個遊戲過程中,幼兒理解了童謠的內容。老師引入手指遊戲讓幼兒對童謠更有親切感,更充滿了學習的慾望。***

  三、嘗試自己說童謠。

  1、喲,你們看,誰也來了?***很多小動物***,他們都想進到老師的門裡來,呆不下了,那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五扇門呀?我們來請小動物好嗎?那你想請誰進來呢?我們來試試。

  2、某某小動物進來了,真開心啊。

  ***評析:一起來請小動物進自己的門,既可以讓童謠的遊戲情節發展得更完整些,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讓幼兒把他們對童謠的理解通過遊戲變成事實在在的東西,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的目的。***

  四、鞏固童謠

  1、練習多次,請不同的小朋友,並嘗試學小動物的聲音來說童謠。

  2、小結:剛剛我們用蘇州話玩了開門這個遊戲,還請了很多的小客人來班級裡做遊戲,真的很開心。那我們能不能請自己的好朋友進來玩呀?

  3、幼兒請自己的好朋友來玩開門的遊戲。

  ***評析:語言活動就要給幼兒“說”的機會,在“說”的過程中從語音、語法、語義以及語言運用四個方面掌握母語的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模仿不同小動物的聲音請相應的小動物進門,對剛才所學的內容做個鞏固。不同動物的轉換又會讓幼兒覺得新鮮、不枯燥,所以他們又會興致勃勃地進行遊戲,從而達到鞏固的效果。***

  4、後面還有好多客人老師也想到你們的門裡去玩,你們歡不歡迎呀?***鼓勵幼兒大膽地和客人老師進行交流、遊戲。***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交往,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一起遊戲,增進情感交流。***

  5、這個遊戲這麼好玩,回去我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來做這個遊戲。

  ***評析:這一環節作為延伸活動,旨在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也讓家長對幼兒的所學有一個瞭解和互動。***

  範文二

  數蛤蟆

  設計思路:數蛤蟆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童謠,它選取了生活中一種常見動物,表現了它們可愛的形象,襯詞的運用也很有特色,不僅增添了民歌風味,而且使兒歌結構更加完整。通過學習《數蛤蟆》讓幼兒體會民間童謠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童謠,理解童謠內容並學習創編童謠。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從小愛護青蛙。

  活動準備:

  視訊 玩具蛤蟆 蛤蟆的叫聲 歌曲《數蛤蟆》

  教學過程:

  一、放錄音,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幼兒:聽一聽是誰在叫?

  二、放視訊,請幼兒欣賞。

  1、提問幼兒:圖上有什麼?它們生活在什麼地方?它有什麼本領?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2、教師小結:青蛙還有一個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會捉害蟲幫助我們保護莊稼,我們要愛護它,別傷害它。

  三、引導幼兒學習童謠。

  1、出示一隻蛤蟆,請幼兒說說蛤蟆的特徵。

  ***1***提問幼兒:一隻蛤蟆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一段童謠。

  2、出示第二隻蛤蟆。

  ***1***教師提問幼兒:現在是幾隻蛤蟆?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二段童謠。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誦讀整首童謠。

  四、引導幼兒創編童謠。

  1、出示第三隻蛤蟆,教師提問幼兒:現在是幾隻蛤蟆?幾隻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把創編好的童謠連起來朗誦一遍。

  3、引導幼兒給童謠取名字。

  五、複習童謠。

  1、引導幼兒複習童謠一遍,教幼兒用方言說一遍童謠。

  2、小結: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保護它。還學會了朗誦童謠,又有了新的本領,你們真棒。

  六、結束部分:放音樂《數蛤蟆》,師幼一起朗誦童謠。

  活動延伸: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並瞭解蛤蟆。

  附童謠:數蛤蟆

  一隻蛤蟆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

  撲通一聲跳下水。兩隻蛤蟆兩張嘴,

  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

  範文三

  《金銀花》

  活動目標:1、進一步學習兒歌,能熟練地進行朗誦。2、在朗誦的過程中體會童謠的節奏和韻律。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用書圖片***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這首童謠嗎?誰還記得它的名字叫什麼嗎?***金銀花***對了,童謠的名字就叫《金銀花》還記得童謠裡是怎麼唸的嗎?一起再聽老師念一遍。

  二、 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兒歌。

  1、教師完整朗誦童謠,幼兒欣賞。

  童謠的名字叫什麼?這首童謠裡是怎麼說的呢?

  2、結合用書邊講述邊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

  童謠裡是怎麼說的呢?***金銀花***引導幼兒用童謠裡的句子來回答。帶領幼兒回答。***金銀花、十二朵***請幼兒學說童謠裡的句子。

  3、有誰?***大姨媽*** 大姨媽幹什麼?***大姨媽、來接我***帶領幼兒學說

  4、 有哪些動物?***豬*** 豬幹嘛?***豬打柴*** 我們把這句也連起來說一說。

  5、 還有誰?***請個別幼兒和集體回答***我們也一起來說說。

  6、 貓又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三、完整朗誦兒歌內容。

  1、教師完整朗誦童謠內容,幼兒邊看圖邊欣賞。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童謠。

  三、幼兒朗誦兒歌。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首童謠嗎?那誰來完整的把它念出來呢?***請個別幼兒朗誦***

  全班幼兒完整朗誦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