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散文詩讀後感

  紀伯倫散文詩歌有著淡雅雋永,飽含哲理和對人生的思索的特點。欣賞完他的詩,大家是怎麼評價的?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白的像浮雲滿天”

  “黃的似陽光燦爛”

  “紅的如晚霞一片”

  我想紀伯倫也是一個觸景生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所以紀伯倫對色彩的感悟力也是自然極為生動和形象,這一段一是詩意化,二情感化色彩,本段中詩人充分發揮聯想,運用了“白--黃--紅”三種不同顏色,並配以“浮雲--陽光--晚霞”三種美麗的景物作為比喻,形象的捕捉到了一幅在離愁別緒人眼中的自然風光圖,正所謂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對親人和故鄉的無比眷戀和懷想之情。

  我相信,他的詩歌以後一定會變成一種文化基因,一種文化傳統,一種幸福。讓我們一起去讀書吧,一起去感受最純潔的幸福!

  篇二

  船的來臨”

  “聲音無法帶走賦予它翅翼的脣舌它只能獨自尋找天”

  “蒼鷹不攜巢禾,才能獨自飛翔”

  “多少次你們沉浮於我的夢境。如今你們駛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夢境。”

  “通過此刻的確是我舉起明燈的時候,那燈中燃燒的並不是我點燃的煙火。”

  “愛直到永別的時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這就是紀伯倫筆下的愛與希望!

  我記得紀伯倫《愛的生命》中有一段:“讓我們採摘大地上的果實,如同精神采摘愛情,在我們心中播下的忠誠的種子,在我們心中開滿幸福之花。讓我們用田裡的產品裝滿庫房,如同生活充實了感情的穀倉。”這段優美的語句巧用比喻,妙用擬人,將愛情比作忠誠的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看滿了幸福之花好,又將生活幻化成一種結晶和產物,儲存在情感的糧倉,在紀伯倫的筆下,愛是精神的戰利品,是心靈的抒情之歌,是滋潤生命的清泉,飽含生命的能量。

  篇三

  最富含哲理最超拔的悟性,傳世詮釋一個睿智、脫離世俗的紀伯倫!這個“旅美派”的傑出代表,他寫出的詩歌,散文,小說開採一代文壇新風,同時也倍受人們的喜愛!

  一種抹去時代的痕跡,解脫思想的拘束,毫不保留的獻出,給人一種美的感覺,他不像別的詩人那樣保留神祕,也不像一些詩人那樣運用大量手法去描寫,他用他的內心寫出了他自己的情感,不僅給我們一種超脫世俗的美,就像荷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

  其實在紀伯倫的創作生涯中是可以分段的,散文詩中所收藏這的《先知》與《沙與沫》可以說是創作生涯後期的傳世之作,也就是這兩個傳世之作把紀伯倫推上了世界文學史的巔峰,而作為作者學著歷程中期的作品《瘋人》則表達了對尋找真理的無盡求索與拷問之路。

  說實話在這三篇中,我更傾向於《先知篇》。冰心先生也曾經為紀伯倫的文學泰斗,也被他深深折服過,並且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本書,拿滿含著東方其吸收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辭之詞,予我極深。”我相信這句話包含了人們對紀伯倫的千言萬語。
 

紀伯倫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