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反思總結

  《北伐戰爭》是民國時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的戰爭,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設定問題時,注意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由淺到深,由易而難,同時注意知識結構的構建。讓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建立起知識結構,形成對整個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能夠通過提問、活動觀察、態度表現和練習設計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並及時利用評價結果在之後的教學中改進,促進學生學習。

  美中不足的是,在學生置疑過程中提不出問題。從而感到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一方面與學生因時間短而對教材吃不透有關,也與我缺少調動積極性的方式與辦法有關。今後應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加強對學生大膽置疑的訓練。同時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調整,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還要注意讓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1***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放手給學生。***2***能不講的就不講,教師要敢於走下講臺,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發揮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3***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訓練學生多提問題。***4***同時注意學生閱讀能力、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

  篇2

  在進行《北伐戰爭》一課的教學時,由於諸多原因,教學時非常急,備課不是那麼充分,教學時必然存在許多不足,因為前些天正在參加教訓,回來後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沒有昨到及時的休息,教學狀態也不怎樣。要講教學的所得,只能說基本完成上課的任務,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重點突出了,難點突破了。教學偶得嘛,仔細想,只能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大家基本上能按要求與教師配合,完成教學任務。然,教學策略中要開展的德育滲透沒有落實,學生參與度不是那麼高。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非常多,一是準備不充分,對於學生來講,不能真正從學習中感到快樂,二是部分同學在學習中對於事件的基本過程掌握不太好。

  在今後的教學中,本課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達到學習的目的,不能一味地通過講來達到目的。

  篇3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1課內容,課標這樣要求:“知道黃埔軍校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瞭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它主要介紹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北伐戰爭,講述了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啟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在民主主義革命中佔有一定地位。

  學習本課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進而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利益;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是國共兩黨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國革命程序是艱鉅的、曲折的。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物件、主要戰場、主要戰場的重要戰役;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2、通過指導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物件和進軍路線,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後,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和指導學生自導自演歷史情境劇,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組討論、表演等,認識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寬知識面。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北伐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惜為之獻出自己的生命。

  2、通過對北伐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北伐戰爭使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義鬥爭中,它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說明各革命階級的聯合與支援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3、中國革命的程序是在曲折中發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堅持共產黨對革命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