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原因是什麼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統稱。是一種常見病,按病程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類,那麼,?胃炎的食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急性胃炎病因

  急性胃炎可能是由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經功能障礙,應激狀態或各種因素所致的機體變態反應均可為內源性刺激因子。

  慢性胃炎病因

  慢性胃炎病因醫學臨床尚未完全闡明,不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其中Hp感染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故有人將其稱為Hp相關性胃炎,其他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長期反覆作用於易感人體也可引起慢性胃炎,如機體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此外,精神因素也是誘因之一。過度的精神刺激、憂鬱會導致胃壁血管的痙攣性收縮,胃粘膜發生炎症或潰瘍,所以我們一定要調節自己的日常情緒。

  胃炎的食療方法

  民間常用“以髒補髒”的食療方法來防治疾病,雖然不一定有科學依據,但只要做得可口,就算沒有立竿見影的療效,也飽了口福,何樂而不為呢?我患有慢性胃炎,就是抱著這樣的心理,探索出一個好吃又治病的食療方,這就是猴頭菇燉豬肚。

  做法:豬肚1只,猴頭菇100克,蓮肉30克,紅棗10枚。先將洗淨的豬肚在高壓鍋裡煮10分鐘,撈起後用清水洗淨泡沫,切成條狀。同時用溫水泡發猴頭菇,蓮子去皮、心,紅棗去核,將四物放入沙鍋,加黃酒、醬油、糖適量,燒開後加水,再用文火燉至豬肚酥爛,佐餐食用。

  該菜醇香軟糯,味美營養,方中豬肚能健脾和胃,猴頭菇則是一種藥食兩用真菌,能益氣養血,利五臟,助消化,還有抗潰瘍和抗炎作用,可治慢性胃炎。再加上幫助消化的紅棗、蓮子,是一種很好的調治胃病的的食療佳菜。我現在每隔十天半月吃一次,使胃得到調補,胃病很少復發了。

  1.胡蘿蔔炒陳皮瘦肉絲

  配方: 胡蘿蔔200克,陳皮10克,瘦豬肉100克。

  製法: 胡蘿蔔切絲,豬肉切絲後加鹽、黃酒拌勻,陳皮浸泡至軟切絲。先炒胡蘿蔔至成熟後出鍋,再用油炒肉絲、陳皮3分鐘,加人胡蘿蔔絲、少許鹽、黃酒同炒至幹,加水少量燜燒3~5分鐘,撤入香蔥即成。

  功效: 寬胸理氣。

  2.丁香鴨

  配方: 公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鴨子1只***約1000克***。

  製法: 鴨子洗淨,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500毫升煎熬2次,每次20分鐘,濾出汁,約3000毫升,將藥汁倒人砂鍋,放入鴨子,加蔥、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撈出晾涼。在鍋中放滷汁,將鴨子人滷汁煮熟,撈出,滷汁中加冰糖10克及少許鹽、味精,再放入鴨子,用文火邊滾邊澆滷汁,皮色紅亮時撈出,抹麻油即成。

  功效: 理氣溫中止痛。

  3.陳皮油淋雞

  配方: 公雞1只***約1500克***,陳皮20克。

  製法: 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陳皮及姜、蔥、花椒、鹽少量,把洗淨的雞放入煮至六成熟,撈出。滷汁入鍋,燒沸,再入雞,用文火煮熟,撈出待用。鍋內留滷汁少許,放入10~30克冰糖及少許味精、鹽收成汁,塗抹在雞表面上。菜油入鍋內,燒熟,另一半陳皮,切絲炸酥。將雞倒提,用熱油反覆淋燙至顏色紅亮為度,再往雞的表面抹上麻油,然後切成小塊裝盤,撒上炸酥的陳皮絲即成。

  功效: 理氣開胃。

  4.二綠茶

  配方: 綠萼梅6克,綠茶6克。

  製法: 上二味,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5.金橘飲

  配方: 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適量。

  製法: 金橘加水用中火燒5分鐘,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 疏肝解鬱,調和脾胃。

  6.丁香薑糖

  配方: 白砂糖50克,生薑末30克,丁香粉5克,香油適量。

  製法: 白砂糖加少許水,放入砂鍋,文火熬化,加生薑末、丁香粉調勻,繼續熬至挑起不粘手為度。另備一大搪瓷盆,塗以香油,將熬的糖倒入攤平。稍冷後趁軟切作50塊。

  功效: 溫中降逆,益氣健脾。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