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成功的原因

  馬化騰,從1998年開始創業到2010年成為福布斯富豪全球排名第249位,處於國內富豪榜第6位。短短12年間,馬化騰從一個創業者成長為了國內網際網路界的領袖之一。下面給大家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1、技術和市場的完美結合體

  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迅公司做工程師,期間看到電腦板卡市場火爆,且當時火爆的股市吸引著眾多的股民,結合兩者,馬化騰開發出股霸卡,受到市場的追捧。之後其曾有多款自己設計和參與的產品在市場大賣。在潤迅公司的馬化騰顯現出了過人的市場觀察力和掌控市場的能力。

  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使得馬化騰在創業初期就敏銳的發覺了即時通訊的市場潛力,創業後的第三個月就開發出了當時ICQ的翻版,並新增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功能。一經推出就贏得了使用者,註冊人數也不斷的攀升,最終成就了騰訊的強大和馬化騰的成功。

  業內並不乏技術強者,也不缺對市場有敏銳觀察力的人才,之所以做大做強的成功者寥寥,是因為很多人缺的是將兩者合而為一。可以說馬化騰的成功是其完美的將自身的技術和龐大的市場結合在了一起。

  2、敏銳的看到併成功的利用了使用者的攀比心理

  縱覽騰訊2009年的財報,你就會發現在騰訊124.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中,網際網路增值服務收入就達到了95.307億元人民幣,且增長幅度也是最大的。

  小企鵝包含的小小几個圖示每年就給騰訊帶去了近百億的收入,馬化騰利用民眾的攀比和炫耀心理成功的將騰訊QQ龐大的使用者群轉化成了營收源。簡單、便捷的充值方式;使用者渴望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心裡;馬化騰成功的用幾個小圖示和小特權征服了使用者的口袋。

  3、向強者挑戰的性格和魄力

  從開始做QQ,馬化騰的對手是美國的ICQ;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進入入口網站領域挑戰當時已經很成功的新浪和搜狐,併成長為今天的四大門戶之一;2003年開始進軍遊戲領域對抗陳天橋和丁磊;在前不久的深圳IT領袖論壇峰會上,馬化騰和李彥巨集同臺對話,在搜尋引擎領域向百度挑戰

  應該說馬化騰是在與高手的博弈中不斷強大起來的。要使自己變強就要向強者挑戰的策略在馬化騰身上體現的非常完美,這種性格也使得馬化騰一次次的上演著後來者居上的傳奇。

  從市場巨集觀與微觀環境分析。

  1. 經濟環境;我國現代化建設穩步發展,GDP基本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十一五”計劃

  圓滿完成建設任務。我國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這也促使人們對網路產品的消費。而騰訊作為網路行業的一方雄霸,產品的消費大幅度提升。但08年經濟危機使得網路產品也隨之減少。但是擁有廣大人民基礎的騰訊,在此次危機中受到的衝擊很小。

  2. 政治環境;隨著網路行業的飛速發展,我國關於網路的法律也日趨完善,2006年7月1

  日施行的《中國網際網路域名管理辦法》這些法律都影響騰訊的發展。消費者也會對騰訊的產品進行投訴。

  3. 社會環境:隨著中國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價值觀念的改變和消費流行取向的轉變,網

  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騰訊這依舊找中國先後情況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改進,是自己的產品各方面更加符合消費需要。而騰訊的個性化服務贏得了大片市場。

  SWOT分析

  優勢:騰訊具有極大的優勢繼續發展壯大

  劣勢:騰訊的業務過於廣泛,沒有做到優化

  機會: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核心技術的確立

  威脅:來自各方面的競爭與技術得以提升

  成功總結:

  1.對“線上生活”具體定位

  2.主動把握上游,開放下游

  3.以“使用者”為中心,以“服務”為核心

  馬化騰的經歷

  成長時期

  1971年10月29日出生於海南省東方市***原廣東省海南島東方縣***。

  1984年13歲正在讀初二時馬化騰隨家人從海南遷至深圳 。

  1986年-***,就讀於深圳中學。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第一桶金

  1998年,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 。他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

  創立騰訊

  1998年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註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臺、無線尋呼方案和專案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中華網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時通訊專案,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困難機遇

  官司纏身

  初期發展過程中,騰訊經過一個很重要的賠償官司:在1999-2000年左右,仿照ICQ開發的OICQ搶了很多ICQ的使用者群,尤其是中國大陸使用者,後來ICQ公司通過法律途徑,最終判定騰訊敗訴,停止使用OICQ這個名稱,並歸還OICQ域名給ICQ公司,同時賠償了一定金額的費用,自此騰訊便使用了QQ這個名稱。

  資金困難

  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OICQ後,受到使用者歡迎,註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

  2000年,第一次網路泡沫席捲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騰訊進入了最為困難的時期,在面臨資金困難時,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深圳電信資料局,但終因價格原因告吹。

  柳暗花明

  軟體賣不掉,但使用者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獲得了第一筆投資。騰訊的發展逐漸步入了正軌 。

  2004年6月16日,馬化騰帶領騰訊在香港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社會對馬化騰的評價

  Pony馬***5***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為中國人創造了全新的溝通方式。***人民網評***

  網際網路新銳馬化騰,把一個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將騰訊變成了網際網路商業帝國。被稱為網際網路公敵的馬化騰。在騰訊成立的十年裡,馬化騰不斷給自己樹敵,最後,成功地走到了‘全民公敵’的境地。***時代週報評***

  溫和、為人低調,但卻是當之無愧的明星。他1998年創立的公司已經發展到如此的高度,但他不只是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並在中國獨特的文化背景中,將獨生子女家庭以及龐大的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聯絡起來。***時代週刊評***

  他是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也是最低調的富豪之一。他創造了中國最大的網路公司。***財富評***

  人民網曾這樣評價馬化騰:“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為中國人創造了全新的溝通方式。創造了中國網路領域一個經典的神話。”“騰訊的女同事們都管馬化騰叫‘小馬哥’,他極少發脾氣、為人低調內斂,但每一步都有計劃,一起創業的幾個小夥伴至今都還在騰訊抱團發展,團隊之穩定,網際網路少見”。“在馬化騰低調溫和的外表下,跳動的是一顆雄霸網際網路世界的野心。”

  新華網2010年9月曾轉《時代週報》這樣介紹馬化騰:“網際網路新銳馬化騰,把一個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將騰訊變成了網際網路商業帝國。被稱為網際網路公敵的馬化騰。在騰訊成立的十年裡,馬化騰不斷給自己樹敵,最後,成功地走到了‘全民公敵’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