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專業方面畢業論文綜述範文

  音樂不僅僅是一種現代追風的表現,古往今來,音樂都代表著高尚,它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讓你的心情歸於平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音樂方面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方面論文篇1

  淺議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創新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呈現出時代性和選擇性的趨勢。而在高中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促進高中音樂教育教育的革新和發展,豐富教學方法,構建完善的教育機制,已經演變成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一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本文主要從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音樂、教學、創新

  一、前言

  高中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發展”,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高中音樂教育的內容,拓展音樂教學的領域。同時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音樂和學習音樂。但由於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高中音樂教育與其最終目的的實現還存在一定差距。在新課程背景下,創新高中音樂教學對推動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

  1.重視課堂教學

  一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背景下,重視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不但能夠推動音樂教學的創新,更能夠為音樂學習方式的轉變創造有利條件。高中新課程改革是為實現高中教育教學目標服務的,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在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中,確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構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與音樂教育基礎性相結合的,能夠體現時代性的高中音樂教育內容體系,是培養高中生文化素養的關鍵。

  眾所周知,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容易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高中音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多元化需求,對所學的音樂必修課進行整合和補充。例如,在教授音樂劇單元時,可對單元結構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專門的音樂劇賞析環節。除此之外,還可通過拓展選修課的方式,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條件。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表現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於高中生來說,在學習上還存在有高度依賴教師的現象,且缺乏系統的自我規劃,對於音樂的學習常處於被動地位。而作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在為學生搭建通往音樂學習的橋樑時,應從學生實際的興趣愛好出發,從課堂和課外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主動構建和完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的平臺,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被動局面。

  在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盡力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例如,在音樂鑑賞課中,蒐集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原材。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循循善誘,鼓勵學生用心聆聽,相互交流,傾心感受樂曲所呈現的意境,在比較中發現,從發現中提高,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的每一次發言,開設生生點評、師生點評和自我點評等環節。

  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就必須將自主學習貫穿於音樂學習過程的始終,為學生構建完善的表現平臺。例如,可利用學校現有的場地和設施,舉辦高中生才藝比拼大賽。參賽選手可自主選定比賽所用的曲目、明確表演形式、通過請教音樂老師或者與學生的交流合作,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而不參賽的學生中亦有很多自發參與到活動中,群策群力,為參賽選手出主意、想辦法、構思演出形式,反饋表演的意見等。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調動所有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使其學習音樂的意識得到啟發。

  2.加強音樂實踐

  音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與音樂相關的實踐活動,使音樂真正成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媒介。傳統的學習觀注重的是以知識和課本為中心的認識活動,把學習的本質視為一種認識過程。而對於音樂的學習來說,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實踐性以及在表現領域的技能性。不管是演奏、歌唱、創作,還是音樂與戲劇表演,音樂與舞蹈,都與實踐活動密切相關。以歌唱為例,如果學生在學習音樂時,只一味地關注呼吸、咬字和吐字、器官的構造等方面,而不將其與歌唱聯絡在一起,那麼,學好音樂只能是空談。又如演奏樂器,只知道某種樂器的構造與效能,瞭解一些演奏方法,但不去實際操作,那麼你永遠都不可能真正掌握演奏的技巧。尤其在識讀樂譜時,更要與具體的音樂實踐領域結合起來,否則只能是充滿理性的紙上談兵。

  高中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現今的學業與未來的事業能否取得成功,與其智力有直接聯絡。而音樂一旦與學生的心理節奏、旋律以及生理結合在一起,則會產生一種自信和希望。對生活增強自信和力量,充滿人生的希望追求,更能使學生的品格和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與健康成長。大量實踐證明,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雖然有時一些學生做得不夠好,但對於音樂的指導教師來說,不能單方面的採取過激手段,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從思想上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從而調動其積極性,讓學生們在平日的音樂活動中,能主動地盡情發揮自己的音樂實力,與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共同成長和發展。

  3.重視因材施教

  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在不同的環境,性格當然也各異,基於這種情況對學生實施音樂教育,在音樂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而面向全體,其實質就是針對每一個個性迥異的學生,切實做好音樂教育,從學生的個性出發,有針對性的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於教育的教師。如何正確地對高中階段學生的智商、才能及其發展的潛質進行判斷,是作為高中音樂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同時,這也是教育智慧中的關鍵部分。如果是泥土,則可燒製成磚瓦;如果是鐵礦,就能百鍊成鋼。在音樂教學中,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使他們從中受益,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中,陶冶情操,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讓音樂課成為主陣地,最終促進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廣,對於教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的獨特個性。同時,還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只有不斷去努力鑽研和探討新的音樂教學方法,不斷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才能提高自身素質,真正走進新課程,為素質教育的實現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吳少敏.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J]. 通俗歌曲. 201310

  [2] 吳健. 淺析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J]. 音樂時空理論版. 201206

  [3] 毛哲茹. 淺談高中音樂教育的“教”與“學”[J]. 音樂天地. 201001

  音樂方面論文篇2

  淺論錄音技術的系統設計結構和具體應用

  廣播節目是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在最初的發展階段,電臺節目以錄播為主,到目前發展為直播與錄播結合的方式。可以看出,電臺節目在發展的同時,帶動了錄音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錄音技術有很多種,其中常見的為聲音的剪輯、聲音的混響技術,以及聲音的後期製作等。這些錄音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了新的聽覺上的享受,受到了廣大受眾群體的歡迎。

  1、錄音技術在廣播臺播音中發揮的作用

  首先,廣播節目在製作的過程中,廣泛應用了數字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等新興技術,不僅提高了錄音的質量,而且大大增加了錄音方面的資源。現代錄音技術從模擬錄音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到了數字錄音。運用數字技術以後,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其次,錄音技術加強了節目的流通性。在數字化技術下,可以在計算機中直接利用數字資訊對聲音進行記錄與儲存,比傳統的磁碟、磁帶錄音方式更先進,效率更高。在此基礎上,加強了電臺節目交換的速度,有利於電臺之間的交流、資訊的共享。不僅如此,錄音質量的提高也得到了廣大使用者的喜愛。最後,錄音技術能夠將節目的內容儲存下來,從而使後期製作更加自由、靈活。傳統的直播節目,主持人直播結束後,節目內容也不易儲存。然而,應用數字化錄音技術之後,後期人員不僅可以對主持人的聲音、背景音樂等進行加工,而且可以將節目儲存下來,這樣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回放收聽或者下載。因此,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錄音技術的應用給電臺節目的發展帶來了質的改變。

  2、錄音技術的系統設計結構

  2.1廣播錄音裝置的架構

  廣播錄音裝置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行動式採訪錄音裝置,包括數字錄音筆、數字硬碟錄音機等,這些裝置便於攜帶,設定操作簡單,功能卻很強大,無論是近講外錄還是資料線內錄,格式從WAV、mp2、mp3等均可選,並可實現音訊的編輯,已經成為了記者外出採訪的利器。二是錄音棚和錄音間,廣播節目的生產、加工工廠,以調音臺為中心,配備相適應的周邊裝置,組成的專業錄音系統,第三是廣播電臺音訊播出漫錄系統,顧名思義就是將發射前的音訊訊號和發射接收的音訊訊號通過慢錄站的電腦1:1的錄製下來,並根據設定的時間,儲存成音訊資料包儲存和上傳至媒資庫進行共享。

  2.2拾音裝置

  拾音裝置就是進行聲音的採集,所以對錄音話筒的質量要求很高。在節目錄制中,要根據節目體現出來的風格來製作效果。在不同型別的節目中,選擇的話筒也是不同的。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拾音器話筒,在語言播音中一般選擇使用電容傳聲器和動圈傳聲器,常用的傳聲器可選擇德國紐曼U87、奧地利AKG的D300、舒爾SM58;文藝錄音選擇C-3000等。在一個錄音棚錄音時,應該減少話筒的數量。為了防止其他聲音混入錄音中,要求話筒有自動過濾的功能,以便減少後期處理雜音的難度,降低音效。除此之外,拾音裝置中添加了隔音板,有效的降低了串音的機率,使聲音更加清晰。

  2.3監聽裝置

  通常情況下,節目在錄製過程中感覺良好,但是在監聽環節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當監聽裝置發現問題後,給後期的剪輯、製作提供了加工、處理的經驗。監聽裝置主要包括監聽音響、監聽耳機,以及耳機分配器等。這些裝置主要是對錄音的質量進行監聽。在放置音響時,要注意選擇好位置,使聲音的資訊更加準確。

  3、錄音技術的具體應用以技巧

  3.1MD數字鐳射錄音機

  該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聲音過濾的效果非常好,在錄音的前期製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效果。該技術功能強大,而且操作簡單,便於工作人員學習與應用。相比傳統的模擬技術,MD數字鐳射錄音機的輸入、輸出介面更加標準,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同時,該裝置的內部容量非常大,可以儲存更多的節目內容。最後,數字鐳射機的體積很小,佔用面積少,而且不受溫度、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3.2D8嵌入式固定錄音機

  該據錄音裝置的功能非常強大,在廣播中被廣泛應用,促進了廣播事業的快速發展。這款裝置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靈活多變、音效高的特點,不但提高了節目的質量,而且應用的範圍非常廣。另外,在整個系統中,依靠獨特的嵌入式進行操作,保證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減小了宕機等突發情況的出現。除此之外,該裝置可以連線在網上,而且不會受到病毒的感染。同時,該機器不僅可以進行錄音,而且具有播放的功能,使用非常靈活、方便。最後,它可以在網上進行同步直播,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便於聽眾參與到節目當中,在網路上進行積極的互動,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優勢作用。

  4、結論

  當前,在網路與電視行業的衝擊下,逐漸降低了人們對廣播的關注度,不利於廣播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所以,廣播節目要不斷提高質量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前,數字技術、新的錄音技術被廣泛運用到節目製作當中,給廣大的聽眾帶來了更強烈的視覺、聽覺效果,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在此基礎上,本文對錄音技術的應用與技巧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促進廣播事業的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音樂方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