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拜年禮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拜年先拜家裡人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黴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豔的絹花;老太太們的髮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麼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妓女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乾淨。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淨、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髮,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髮收拾乾淨整潔。

  四、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彆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物件、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迴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儘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裡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麼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麼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中國傳統過年的禁忌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缺人”。張仲介紹說,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團圓”,出遠門的親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風冒雪往家裡趕,回來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團圓餃子。三十晚上,一家團圓,外面揚風飄雪,屋裡燈火通明、熱氣騰騰。玻璃窗擦得乾乾淨淨,水珠還從玻璃上面往下滾。時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家家享受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孃家燈”。因為舊社會是以男性為主的;出嫁的女兒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為“人婦”的女子***尤其是有錢有勢出身的***盡往孃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團圓了。為了保證婆婆家一家團聚,所以傳衍了這一條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須有”的。既無法律規定,又不見經傳,卻起了凝聚與和諧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頭”。老天津,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捲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禁忌四:“不許摔壞東西”。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種心理暗示、沒別的意思。

  禁忌五:要說好話,忌罵孩子: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捱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 ***發財之意***。

  禁忌六: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後“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汙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禁忌七: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禁忌八: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禁忌九: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孃家:過年期間,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孃家,據說這樣才不會把孃家吃窮。

  禁忌十: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後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禁忌十一:忌吃魚頭、魚尾: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

  禁忌十二:忌討債:傳統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要債還是向人要債的人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黴,因此忌諱向人討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