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秦皇帝姚萇的趣聞

  後秦開國皇帝姚萇做了什麼自己把自己嚇死了?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姚萇作為五胡十六國時期後秦的開國之君,從在前秦為將替苻堅效力到弒殺苻堅自立為帝再到夜夜驚懼直至嚇死,他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替前秦效力時,不得不說前期的他是忠心耿耿的,在慕容垂造反要光復燕國時,他真的是在拼命維護前秦,維護自己的主子苻堅的統治,但是,當和苻堅撕破臉,被眾人推舉為王,他對苻堅的背棄也是無情無義到了極點。那麼,姚萇在歷史上究竟功過如何?他弒殺苻堅是迫不得已還是蓄謀已久?本文將一一為你解讀。

  首先說說姚萇的歷史貢獻:姚萇作為第一個使羌族政權入主中原的羌族人,他的功勞大家有目共睹,羌族的歷史已經很悠久,到五胡十六國時期,羌族建立政權也有幾百年,姚萇建立後秦,使羌族圓了入主中原的夢想,在羌族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秦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地位不可小覷,和後燕在北方爭雄一時。

  其次,能夠建立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併入主中原,和姚萇本身傑出的政治領導才能和軍事指揮才能是分不開的,歷史上,特別是那種各路人馬殺得天昏地暗,誰有能力誰稱帝的亂世,想要篡權奪位者有很多,有的當了幾天就被下一任“篡位者”拉下來,而姚萇和那些人不同,他稱帝后所採取的一系列鞏固後秦政權的措施都是值得稱道的。姚氏一族自古以來就是羌族中的貴族,在沒有自己建立政權之時,姚萇和父親姚弋仲、哥哥姚襄便到處招兵買馬,籠絡人心,逐漸組建了一支屬於他們自己的軍隊,羌人本就驍勇善戰,再加上姚家父子三人的精心訓練,很快,這支姚家的羌軍便所向披靡,跟隨者姚家父子三人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很快便名聲大噪。

  特別是在那種誰的軍事力量強,誰就可以稱霸一方的時代,姚家的這支羌軍更是搶手,根據歷史記載,這支羌軍曾在前趙,後趙,東晉,前秦軍中效過力。

  當後趙被冉閔所滅時,五胡驚懼,都擔心下一個被滅的政權是自己。於是便聯合起來對付冉閔,其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便是姚弋仲父子三人領導的羌軍。後趙滅亡後,姚弋仲投靠了東晉,被封為車騎大、儀同三司、大單于、高陵郡公。姚弋仲死後,兒子姚襄繼任,在剛有佔據關中,進而稱霸中原的想法時便遇到了剛剛興起、有著同樣想法的前秦。在與氐族勢力的對峙中,姚襄連連敗北,最後不幸戰死。由於哥哥戰死,姚萇一時不知所措,只能投靠前秦。他和苻堅之間的恩怨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說起來真的很有趣,前秦政權前期的壯大離不開姚萇和羌軍,後來苻堅深死,前秦滅亡,也是因為苻堅。那麼,苻堅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瞭解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的都知道苻堅稱得上是亂世中的一位明君,他心胸寬廣,被排擠的慕容垂能夠委以重任。他任人唯賢,對姚萇很是看重,他抱負遠大,一心想把前秦構建成一座巨集偉的帝國大廈,這麼有雄心壯志的一位君主,對姚萇更是十分尊敬,禮遇有加,原本忠心耿耿的姚萇為何叛變?

  是因為苻堅一時失去理智。前秦淝水兵敗後,北地長史慕容泓在關中起兵,建立西燕。苻堅派姚萇和兒子苻睿前去圍剿,結果苻睿不聽姚萇勸告,孤軍深入,遭遇伏兵,不敵戰死。苻堅因痛失愛子有些失去理智,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要治姚萇的罪。姚萇出於恐懼,慌不擇路地逃到渭北一帶。附近的一些豪族對姚萇的大名早有耳聞,聽聞他是因為苻堅要治他的罪才出逃,忙相繼來投,推舉姚萇為首領。於是姚萇自稱大、大單于、萬年秦王,背棄了苻堅。

  還有一種說法是姚萇早就有稱霸的野心,也看透了前秦搖搖欲墜的局勢,只是苻堅一向對他很是器重,他沒有機會叛變。終於,苻睿戰死,苻堅遷怒於他,他才有機會逃跑並且自立為王。但是,一向寬厚仁義的苻堅真的那麼容易就失去理智嗎?真的對一個跟隨他多年的愛將毫不留情?史學家推斷,很有可能是姚萇心虛,害怕苻堅遷怒於他,所以自己跑掉了。然後將苻堅殺死,自立為帝。

  無論真相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姚萇在殺死苻堅之後是心存愧疚的,證明他和其他弒君的小人有著本質區別,他是有良心的,不然也不會夜夜夢中驚醒,直至發瘋發狂,驚悸而死。

  姚萇簡介:

  後秦武昭帝姚萇***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羌族。十六國時期後秦政權的開國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萇***cháng***是羌族首領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

  淝水之戰後姚萇在關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稱萬年秦王,建立後秦,並與苻堅領導下的前秦作戰。後姚萇擒殺了苻堅,並乘西燕東返而進駐長安,不久稱帝。前秦宗室苻登在關中氐族殘餘力量支援下繼續與姚萇作戰,姚萇一度處於不利形勢,但終大敗苻登,漸處優勢,但在消滅前秦勢力前去世,至其子姚興即位後才完全消滅前秦勢力。

  姚萇死後,其子姚興繼其位,消滅苻登,統一關中,使後秦成為當時北方最為強大的政權之一。姚萇一生長於謀略,善於用兵,多謀善斷,指揮作戰機智靈活,臨戰常因勢定策,出奇制勝。但姚萇在中國歷史上卻始終是個反面人物,用"無恥"二字來形容他,再恰當不過。姚萇恩將仇報,誅殺苻堅,而且還將其屍體挖出,進行鞭屍,令人髮指。在攻克大界時,俘前秦毛皇后。毛氏美而勇,善騎射。後秦兵入其營,毛氏猶彎弓跨馬,率數百人力戰,殺後秦軍七百餘人,因眾寡不敵,為後秦所俘。姚萇卻要將其納為已有,毛氏且哭且罵:"姚萇,汝先已殺天子,今又欲辱皇后。皇天后土,寧汝容乎?"。姚萇只得將其殺之。姚萇最終能"安枕而終,斯為幸也"。

  總之,姚萇長於以計代戰,以智取勝。注重收撫人心,網羅賢才為其效力;且治軍有方,獎懲嚴明。姚萇曾為前秦,多次為前秦出戰,屢建大功。

  委罪於兄:

  前秦帝國可以說是成也羌人,敗也羌人。打敗羌軍,讓前秦在關中站穩腳跟,繼而構建起強盛的帝國大廈;而前秦政權頻臨崩潰時,又是羌人給了它致命的一擊,讓帝國最終走向滅亡。這其中一個關鍵人物便是姚萇。那麼,姚萇為什麼那麼害怕苻堅呢?只要看看苻堅的做派,便會一目瞭然。苻堅堪稱十六國時期的一位明君仁主,講究"為政之體,德化為先"。比如對待慕容氏,慕容垂被排擠前來投奔時,苻堅力排眾議、委以重任;滅掉前燕後,又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充分體現出他心胸開闊、廣結天下的處事風格。

  苻堅對姚萇,則更是高看一眼,封他為龍驤便是最好的例證。龍驤本是苻堅曾經做過的官職,他當了皇帝后,"龍驤之號未曾假人"、,這個封號便不再使用了,然而他卻偏偏給了姚萇。苻堅此舉,在路衛兵看來,不僅僅是因為姚萇"少聰哲,多權略",是一位有頭腦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要籠絡羌族勢力為己所用。最重要的,它體現了苻堅對姚萇的一種信任。事實上,也正是苻堅對姚萇的禮遇有加,才會讓姚萇心存愧疚。

  苻堅和姚萇,一樣譜寫了一段人所稱道的君臣佳話。然而,歷史有時就是這樣殘酷而現實:一個大的事件能夠改寫歷史的走向,而一個不起眼的小事,也會改變歷史中人物的命運。在路衛兵看來,如果不是後來苻堅淝水慘敗,走到了帝王末路的絕境,他與姚萇也許就不會發生後面的讓人痛惜的故事。

  確切的說,姚萇和苻堅的決裂,源於一件偶然的小事:前秦淝水兵敗後,北地長史慕容泓在關中起兵,建立西燕。苻堅派姚萇和兒子苻睿前去圍剿,結果苻睿不聽姚萇勸告,孤軍深入,遭遇伏兵,戰死疆場。苻堅痛失愛子,要治姚萇的罪,姚萇一害怕,"奔於渭北,遂如馬牧",慌不擇路的逃到渭北一帶。附近一些豪族相繼來投,"鹹推萇為盟主",後來又有"北地、新平、安定羌胡降者十餘萬戶"。於是姚萇自稱大、大單于、萬年秦王,背棄了苻堅。

  當時的前秦,早已處於四分五裂之中,帝國大廈也已很難維繫。苻睿之死令苻堅痛上加痛,情急之下要治姚萇的罪,也能理解,但也不至於就殺了他,畢竟姚萇是跟隨苻堅多年的愛將。況且,苻睿之死也不能說都是姚萇的錯,一向寬厚仁義的苻堅未必就會為此失去理智。但是姚萇自己心虛,撇下苻堅就跑了,自己去拉隊伍。在路衛兵看來,姚萇當時未必就沒有看到前秦破敗,想趁機稱霸的野心。

  殺死苻堅,成為姚萇的一塊心病,也是他屢作噩夢的誘因。面對苻堅與慕容氏的火拼,姚萇"厲兵積粟,以觀時變",想得漁翁之利。在長子起兵的慕容衝攻入長安後,苻堅逃到五將山,被姚萇俘獲,姚萇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苻堅大罵姚萇,說"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你不過是個恩將仇報的叛賊而已,怎麼著也輪不到你。姚萇一氣之下,將苻堅吊死。

  在五胡亂世,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不二法則。人人都想當皇帝,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姚萇殺苻堅自立,是政治的重新洗牌,倒也無可厚非,政治的爭鬥本就不能以人性論之。然而,說到姚萇後來的做法,則實在不敢恭維。他與前秦餘部的對攻中連吃敗仗,氣急敗壞之下,又"掘苻堅屍,鞭撻無數",不但把苻堅的屍體挖出來鞭撻,還"裸剝衣裳,薦之以棘"。如此辱屍行為,做的就不怎麼地道了。別說你姚萇曾經受過人家苻堅的恩惠,就是對待仇人,這也屬於下三濫的勾當。做賊畢竟心虛。無怪乎後來姚萇屢做惡夢,夢見苻堅"將天官使者、鬼兵數百突入營中",帶領鬼兵來收拾他。姚萇驚懼到在皇宮內亂跑,宮人在幫他刺鬼時,不小心刺中了要害,"誤中萇陰,出血石餘",不久,姚萇不治而亡。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門。像姚萇這樣,如此殘忍的對待苻堅,被噩夢嚇死也不奇怪。究其原因,還是心裡的不安積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後,集中爆發的一種崩潰表現。敢作敢當方為大丈夫。姚萇做事不地道不算,還沒有勇於承認的勇氣。面對噩夢中的苻堅,姚萇跪地磕頭,說"臣萇,殺陛下者兄襄,非臣之罪,願不枉臣",殺你的人是我哥哥姚襄,不要找我,你去找他吧。也不知是真嚇壞了還是咋地,腦子如此清晰,將責任全推給哥哥,把自己摘個乾淨。這人,很不咋地。不過凡事也都要看用什麼標準去衡量。從另一種角度上說,心裡放不下事的人,說明其良心還未完全泯滅,還有著自己的道德底線。那些壞事做絕的人,照吃照睡,照樣自我感覺良好,心理素質超強,當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還不如人家姚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