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和珍君讀後感

  紀念劉和珍君選自魯迅《華蓋集續編》。紀念劉和珍君學完了,學生寫了哪些閱讀感悟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劉和珍,一個平凡的學生,面對凶殘的段祺瑞政府,她情願在府門前喋血,與暴政鬥爭到底。

  在劉和珍身上,我所看到的不僅有對段祺瑞政府的深惡痛絕,還有對真理毅然決然的追求。或許,當我們看到她那總是微笑而又和藹善良的笑臉時,我們不會想到在那看似文弱的笑靨下居然有敢於“拋頭顱灑熱血”的勇氣。

  其實在這片文章中,給我以深刻影響、鮮明記憶的,食六合真的微笑。“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這半行簡潔的文字,這一縷流暢的表述,使人難以釋卷,難以忘懷——在和風煦煦的春光中,在那柳枝搖曳的溫暖中,二十二歲的少女劉和珍穿過陽光,披著花香,向我們款款走來。春風牽動著她的衣裙,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陽光還要溫柔的笑容……在同樣的青春年華里,在同樣的明媚春光中,難以想象,也不敢想象,那如同鮮花一般燦爛的生命會在鮮血迸流中遽然凋落,轟然毀滅;那溫和清婉的笑,會在一瞬間化為永不存在的塵埃。

  青春那撩人心魄的美麗,原不該如此脆弱。罪惡的黑手毀滅了璀璨的青春,黑暗的制度殘忍地摧毀了血性的追求。

  青春是人世間最美好的詞彙,它被所有人留戀和珍惜。青春應當遠離煩惱和憂愁,青春應該摒棄所有的黑暗與喧囂,青春應該除卻欺騙、欺詐、欺凌。青春所擁有的當是知識、美麗、絢爛、歡樂和希望。青春是生命的盛放,前面的路極為漫長卻又風景秀美,因此青春的心靈往往充滿著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辨別不清人間的風雨滄桑。

  然而,世界畢竟是真實的,也是嚴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都永遠地與社會的陰暗面絕緣。劉和珍那屬於少女的溫柔、純潔、善良和美麗,就在統治者的槍聲中,為罪惡所湮沒、為虛偽所欺凌、為醜陋所掩埋。

  真正的惡雨腥風肆無忌憚地襲來之時,青春又會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來面對呢?答案無疑會有許多種。當假惡醜撲面而來時,美麗就彷彿是“彩雲易散琉璃脆”。美麗的事物,由於本身的精緻,由於格外容易受到衝擊,它們根本就缺乏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正如溫室中的花朵,即使不是處在春天溫暖的環境下,也同樣能夠嬌豔的開放。但也正因為被呵護備至,稍經風雨它們就會香消玉殞。真正美麗的花朵,應生長在自然的曠野,經過數九寒冬下的蟄伏,在春天的驚雷下,迎著料峭的春寒,綻放出用生命凝結而成的炫目光華,它們的生長,始終伴隨著風霜雪雨,無論氣候如何嚴酷,依然卓立,美得愈加鮮明。劉和珍她們就如同這種鮮花,微笑裡永遠飛揚著青春的驕傲與自豪。

  只有經歷風風雨雨,青春和青春的形象才會永不凋零。合上書卷,劉和珍的微笑悄悄地走入我的思想。

  篇二

  在這篇文章裡,我印象最鮮明深刻的,是劉和珍的微笑。 “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於是就忍不住想像,在那樣溫暖柔和的春日裡面,22歲的少女在陽光和花香裡走來,春風輕輕地牽起她的衣袂,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陽光還要溫柔的笑容,…在同樣的青春年華里,在同樣的春天,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那鮮花一樣的生命在鮮血中速然凋謝,那溫和清婉的微笑在一瞬間化為永不再見的埃塵。青春的美麗,原不該如此的脆弱。

  青春是人世間最美好的詞彙之一,她被所有的人留戀和珍惜。青春應該遠離煩惱和優愁,青春應該摒除所有的瑣屑和喧囂。青春所應擁有的只是歡樂、美麗和希望。青春才是生命的開端,前面的路還很漫長,所以青春的心靈往往充滿著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而認識不到人間的風雨滄桑。這在所有的時代都應大致相同,而在太平之世尤為如此。一方面是青春自身的真純,一方面是已經r解了滄桑滋味的人們對於這種真純有意的遮蔽。所以,如果讓青春的年華真正去了解什麼是醜惡黑暗,什麼是淒涼愁苦,這將會萬般困難。

  但世界畢竟是真實的,也是嚴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時間空間都永遠和社會的陰暗面絕緣。當真正的惡雨腥風襲來,青春會顯現出一副怎樣的姿態?我相信,答案會有許多許多種。對美麗就意味著“彩雲易散琉璃脆”,美麗的東西,由於本身的精緻,由於格外受到的珍惜,使之根本就沒有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就像花房裡的花朵,即使不是春天也能同樣嬌豔地綻放,但正因為這樣,便一點也經不得風雨。真正美麗的花朵,應該還是生長在自然的曠野中。有了冬雪下堅忍蟄伏,在春來的驚雷下,才會頂著料峭的春寒,綻放出用生命凝成的美麗,這種美麗是純自然的,她的生與長都伴隨著風和雨,因此無論天時多麼嚴酷,她依然卓立,美得愈加鮮明,便像春日裡陽光下少女脣邊的微笑,永遠飛揚著青春的驕傲。

  只有慣經了風雨,青春才會永不調零。

  篇三

  劉和珍君和她的女同伴們是看清事態、明辨是非、有著鏗鏘愛國熱情的英雄!她們集女性的溫柔典雅和男人的雷厲風行於一體,直視人生!

  可惜她們生錯了年代,無緣無故地只剩下屍骸。為什麼當時的中國會是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無邊無際的黑暗,總是烏雲密佈,看不見天日。像是在一片汙濁的沼澤中,人們總也爬不出來,越陷越深,埋怨啊、咒罵啊、踩著別人的肩逃走啊比比皆是。八婆尖嘴猴腮地挑撥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混蛋到處鬥毆出氣、最可惡的是政府,拿著一杆槍往老百姓身上射,對著高鼻子藍眼睛的卻奉承得嘻嘻笑!哼,社會是如此混亂、甚至是混沌,彷彿是從白內障患者的眼裡看世界,一個字:糊,好人壞人都分不清。是誰矇蔽了他們的雙眼,讓人們如此愚鈍?答案可想而知。

  “時間永是流駛,都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做‘流言’的種子。”這顯得中國是多麼的淒涼,人們的心是如此冷漠,難道這些妙齡女孩生命的終結帶給他們的只是這些嗎?飯後的談資?大多數盲目的中國人都在重複著這種老太太的生活。飯後拿張小板凳往太陽底下一擱,兩隻手分別插在另一隻手的衣袖裡,唧唧喳喳沒個完,一天就這麼糊弄過去了。暗紅的鮮血噴湧而出,濺在殺手的臉上,餓狼心的他們聞到血腥味卻還沒有住手,他們是走狗,一條天天舔噬主人臭腳趾的卑微的狗……

  “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這些鮮血,最近感染的是身邊摯愛的人,因為痛苦,所以認可逝去者的事業;因為痛苦,所以努力去感染周遭迷途的人。這些用鮮血才換來的認可,真是令人心痛。倘使她們不被殺害,她們將繼續戰鬥,戰鬥,總有一天感染的人會比現在的多的多。烈女,讓人心碎。

  長歌當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