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年瓷器鑑定

  宣德青花瓷造型俊美,器型多樣,主要以平時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盤、盒、罐等,其中盤極高雅華貴。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

  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盤用元代剩餘的進口料或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蘇泥麻青”料,中文譯為玻璃藍,以上兩種料實為一種料,同出於一個產地,其特點是色澤淡雅,凝重;在盤上青料稠密的部分有天然構成的鐵鏽疤痕,下凹深化胎骨;另一類,髮色稍淡,高雅,且無“鐵鏽疤”,可能是較優質的國產和進口料的混和料,但此類較少;宣德青花瓷盤釉汁均淨,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徵。

  宣德青花瓷紋飾特徵

  在紋飾上,宣德青花瓷以紋飾制勝,紋飾畫得非常規則,從不出邊線。畫筆分實筆和勾勒烘托兩種,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烘托多為粗線條和紋飾,線條流通,紋理清晰,有趁熱打鐵感。紋飾粗獷、隨意點繪沒有歸納,俗稱“一筆點畫”。

  紋飾選材規模對比寬廣,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無所不有。紋樣繪畫上,選用小筆烘托填色,因為筆小蘸料有限,需不斷從頭蘸料繪畫,這麼就使得紋飾留下很多深淺濃淡的筆觸痕。其構圖都到達歸納、誇大和取捨,增強了裝修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裝修上還與模印、刻劃等辦法結合運用。綜觀宣德青花紋飾是選材規模廣泛,構圖有新意,裝修方法豐厚,繪畫考究恢巨集壯闊,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龍紋有云龍、團龍、夔龍、螭龍、海水龍、趕珠龍、飛翼龍、龍穿花、蓮池龍、龍紋牡丹等。海水龍紋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現,也最為拿手,除了少數用作主題紋飾外,多是用作輔佐紋飾,選用寫實方法描繪,海水崎嶇翻騰,波瀾壯闊,氣勢壯闊。

  二、

  大明宣德瓷器是明代宣德年間瓷器燒製的鼎盛時期。

  1、永樂為明代瓷器的開創和發展時期,而宣德則為鼎盛時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細,釉汁均淨,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豔,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介面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緻。

  2、釉面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

  3、青花用三種色料;①進口蘇泥勃青料,②國產料, ③進口和國產混合料。青花自然暈散,形成濃重的凝聚結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謂青花之冠。

  4、磯紅彩始於宣德,瓷釉為宣德創新品種之一,仿哥釉也是從宣德時開始的,黃釉是宣德時燒製成功的,青金蘭釉又稱“雪花蘭”或“灑蘭”,為宣德時景德鎮能工巧匠又一傑作。

  5、紋飾一改永樂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猙獰凶猛之狀,可為明、清兩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較永樂時顯著增多。一般為六字楷書款,亦有四字的,書寫部位不定,全身均可書寫,亦採用篆書。曾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

  7、彩瓷楷書寫“德”字無“心”上一橫,篆書寫“德”字,“心”上都有一橫。

  8、器足、琢器多細砂底,無釉、無旋痕,泛有火石紅斑。盤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盤底,於足脊處滾圓如“泥鍬背”狀。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