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電影

  好萊塢電影大家都看過,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十部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中國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英雄

  這是一次中國的電影票房神話,一次電影運作的教材,《英雄》向全世界證明中國這塊待開放的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潛在的巨大誘惑力。 儘管影片上映後,惡評如潮。但這並未能影響影片創紀錄在國內獲得2.5億人民幣的票房。震動了國內頹靡多年的市場,進而帶給國內外業界人事以無盡的信心,而這對於中國這塊全世界片商早已垂涎欲滴的電影處女地來說,無疑是最為響亮的一陣春雷。 《英雄》為以後的中國電影創作樹立了一系列漂亮的樣板:大投入高回報成為可能;海外發行放映版權的預賣;國內音像製品發行版權的拍賣;集電視、廣播、平面及網路媒體於一體的強大的宣傳攻勢;卓有成效的反盜版措施;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前期炒作

  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是一部有浪漫武俠色彩的文藝片,是一種中國式的神話故事。它講的是人們想象中的世界,英雄匡扶正義,懲惡鋤奸,同時還經歷種種不可思議的冒險。這裡也摻入了武俠成分,智勇雙全的人領導這個世界。《臥虎藏龍》在西方取得很大的成功,北美輿論盛讚“李安找到了動作片的詩意途徑”,李安自己認為“這部片是西片的製作品質,中國片的精神,又要涵蓋很多的內容。這部片子對於我對電影的瞭解和對人生的理解都有一種新的體會。”

  中國電影由此步入奧斯卡殿堂,令全球再掀武俠電影狂潮。 李安,當之無愧為有史以來好萊塢最為遊刃有餘的華人導演。

  《臥虎藏龍》將中國武俠精神發揮到極致。影片極具觀賞性,光美國一地盡收1、2億美金票房,創獨立製片電影票房紀錄,更狂掃奧斯卡獎,李安成為第一個捧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人導演,進而引領了全球性的中國武俠熱。

  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是一部充滿懷舊色彩的都市片,片中借六十年代一群年輕人的迷失影射出九七回歸前香港人焦慮、迷茫與困惑的心態——對過去無法定位,對未來又無所適從。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香港人從歷史和文化上都產生了無法定位的流離感和無根感。

  王家衛仍保持著良好的國際發行和市場信譽,他是流行文化中橫空出世的天才,有對流行文化的瞭然於心和極度敏感。他的影片完美融合了商業與藝術、東方與西方、世界與民族的電影精華,像是琳琅滿目的精品文化超市,羅列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元素——戈達爾式的跳接和詩意對白、馬丁.西科塞斯式的運動鏡頭和剪輯技巧,巴洛克風格的東方迷幻„„他的電影活色生香,一面追求格調,緬懷浮世的極品音色;一面製造時尚、引領潮流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一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感情強烈,情節曲折,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衝突,並邀請幾位大明星主演,具備充分的商業元素,同時,也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

  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澱 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很聰明而獨到的。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象華麗、劇情細膩”。

  片中一些鏡頭,極具張力,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涵蓋面,發人深省。這部影片,在華麗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

  黃土地

  《黃土地》的成功在於它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超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許多非情節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廣闊天垠、氣勢磅礴的黃土地,安詳博大、氣象萬千的黃河形象,甚至許多風俗民風的描寫,例如鼓樂齊鳴的迎親隊伍,150人組成的腰鼓陣,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場面,都和人物緊緊結合在一起,成為整個銀幕形象的重要構成。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

  芙蓉鎮

  《芙蓉鎮》以一個家庭道德悲劇來折射歷史,以人性的心路歷程來顯現歷史的足跡。本片是“中國政治倫理情節劇”的經典文字,是著名導演謝晉的代表作。 謝晉在中國電影史上的意義在於他繼承和發揚了一種傳統,一種將倫理喻示、家道主義、戲劇傳奇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政治倫理情節劇"的電影傳統。

  創作模式與"時代"的步伐出現非同步狀態時,他往往能夠主動地進行自我"重新整理",使自己一直佔據著中國電影的主流位置。

  小兵張嘎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十七年”的電影創作具有許多突破性進展,本片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它反映現實生活,表現革命鬥爭,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該影片的導演有一種氣勢磅礴、濃郁粗獷的藝術風格。在環境的渲染上,充滿著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在人物刻畫上,既善於表現強烈的戲劇動作,又努力發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小兵張嘎》手法純熟,畫面流暢而富有韻味,尤其是運動長鏡頭的運用讓觀眾歎為觀止。

  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是體現民族電影“冷雋型”美學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是古典的,同時又是現代的,堪稱是對傳統進行創造性轉換的一枚碩果。費穆憑藉《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

  由於諸多原因,《小城之春》沉寂了數十年,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才被評論者們重新翻檢出來,並獲得了幾乎至高無上的評價,被認為是“中國電影藝術上的一個里程碑”。費穆也被重新發現,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堪稱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處於紛繁***之中,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影片將中國古典小說、詩歌、戲曲、繪畫等藝術的表現技巧,融匯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中,創造了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故事結構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史詩式影片,它拍成於1947年10月上映,受到觀眾的空前歡迎,連映三個多月,觀眾達70餘萬人次,繼《漁光曲》後,再次創造了國產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當時各報紛紛發表文章,認為這部影片“標示了國產電影的前進道路”,使“我們為國產電影感到驕傲”。

  大路

  大路》是在中國電影由無聲向有聲過渡的特定時期攝製的,是一部形態獨特的影片,它不僅在聲畫結合上採用了“配音片”的形式,更展示了一種浪漫飄逸的精神面貌,令人產生“詩畫電影”的聯想。

  導演孫瑜嚮往鄉親鄰里間那種互濟互愛的和諧生活,熱情地歌頌這種生活方式,抨擊戰爭對這種和諧生活的破壞,以此來表達他自己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神女

  《神女》是中國無聲電影的高峰之作,一方面源於其內容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藝術質量。這是一部重視電影的視覺藝術因素,運用得也相當成功和影片。在這部影片中,銀幕的視覺形象不僅作為一種形象化的敘事手段出現,而且本身也具有較強的電影美感。

  《神女》在真實樸素的敘述風格的基礎上,比較注意把畫面,鏡頭和蒙太奇的表現功能、抒情功能與再現功能、敘述功能結合起來,提供一種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敘事層面本身的韻味,使影片滲透出一種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