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基礎知識

  民族也稱國族,指的是一群人覺得他們自己是一個被歷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所連結起來的共同體。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民族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民族的定義

  共同成長於某一文化生態環境的勞動群體是為民族。民族是人在人類歷史上形成的具有某種共性的情感意識的勞動群體的概括。

  文化的類別是為民族,民族是作為人類文化類別的存在概念,民族的形成是歷史的作用,民族的形式是文化的產物,民族是自然出現的。動物有群居,人是族居動物。在原始社會勞動時期,受制於生物演化的客觀規律,人類祖先只能以自然及血緣的關係組合的形式共同勞動生活,族群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受其它成員的影響,同時其它成員也受族群成員的影響,成員間都以本能意識自然地維繫著相互間的關係。到人類文化開始時期,原始社會的人們有了生產勞動的行為,生產勞動的出現發掘了人的思想,群體內的成員具備了相當的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在一定地域範圍內共同生活的人們有了類似的生活方式,有了相似的風俗文化。因自然生活環境和族群成員具備的先天條件的不同,受地域的限制,使處於一定文化生態環境裡共同生活的成員有了和其它地域成員間在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風俗文化的區別差異,在人成長為人的歷程裡,這種區別和差異的存在通過共同生活的整個族群體現出來,這種族群與族群之間所存在的區別差異就是各個民族所具備的民族特色,處於各個民族特色之內共同生活的勞動群體就是民族本身,民族成員個體意識情感裡的這種群體特色就是民族意識。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是民族內部的凝聚劑。在原始社會,促始成員共同生活的原動力是迫於生存的需要,受制於勞動者本身的勞動能力,單個的成員很難生存,使處於一定地域內的成員自然地彙集在一起共同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族群內部有了一定的風俗文化,處於族群的單個成員受族群風俗文化的影響,在精神寄託上自然地傾向於本民族,從此,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就成了民族內部的凝聚劑。人是社會的主體,民族是國家的主體,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標誌,國家是民族意志的產物,民族意志的形成來自於生存的需要。

  民族的形成

  亦稱“民族起源”。指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產生的時間及其在產生前的發展過程,亦可指某個具體民族的起源與形成過程。民族並不是一有人類就有的,而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人類最早的社會集團是原始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的需要,才結成穩定的集體——氏族。當時,最現實、最方便的紐帶是血緣關係。幾個親屬氏族又結合成部落。二次社會大分工破壞了氏族部落內部的血緣關係,在更大規模上以地緣關係結合成規模更大的共同體——民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聯盟→民族,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關於民族的形成時間,由於國內外學者對“民族”一詞涵義理解的不同,主要有4種不同的意見:①原始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原始社會。

  ②奴隸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奴隸社會,或比奴隸社會稍早的軍事民主制時期。

  ③封建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封建社會。

  ④資本主義社會形成說。認為民族形成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在此以前不存在民族。

  民族的特徵

  ①指構成一個民族所應具備的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這4個基本特徵。每一個基本特徵都具有特定的內容,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由於歷史的、現實的和民族自身形成發展中的原因,各種特徵具體在每個民族中的表現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特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變而不斷變化。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