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小論文

  社會實踐基地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成才起著課堂教學難以發揮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應遵循的原則

  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的招聘條件越來越苛刻,動手能力差、工作經驗不足已成為大學生謀求理想工作的短板,作為實踐活動的組織者,獨立學院應當利用社會資源,與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的實踐基地,引導青年大學生儘早接觸用人單位,深入用人單位,在用人單位得到鍛鍊,也有助於用人單位在大學生的實際工作中觀察挑選,尋找合適的人才。這既減少了用人單位在就業市場招聘的經濟成本,又節省了大學生適應單位環境的時間成本,促進了用人單位、學生、學校三方共贏。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對策

  ***一***設立專門機構,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獨立學院要成立統一的大學生實踐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構成涉及共青團、學工處、教務處等各部門的負責人,組長由主管學生工作的學院副書記掛帥,有利於電動學院的各方力量,便於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整體規劃與科學指導。在學院團委下設社會實踐辦公室,具體負責社會實踐的制度建設、經費使用、安全教育、團隊立項、評比考核、表彰評優、宣傳總結、媒體宣傳的全面落實和過程監督等工作,將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規範有序的執行軌道。

  ***二***撥出專項經費,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激勵機制

  為保障和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獨立學院每年都應撥出社會實踐活動專項經費,並逐年增加投入。特別對於奔赴老少邊窮地區開展實踐的大學生,除補貼交通、生活費以外,還應聯絡保險公司為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同時,獨立學院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將社會實踐納入整體教育計劃,制定實踐制度規範和配套檔案。對於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取得成績的大學生、團隊、指導老師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充分調動師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在校園內宣傳典型,舉辦社會實踐報告會和經驗交流會,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實踐氛圍。鼓勵團隊、個人申報國家級、省市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評比,如人民網主辦的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選活動、“圓夢中國—公益我先行”大學生微公益大賽、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等。

  ***三***加強社會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面向社會的重要活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援。獨立學院應立足辦學特色,整合和利用社會多方資源,與城市社群、農村鄉鎮、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聯絡,努力建立一批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建立穩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使大學生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尤其是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穩定載體。此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學生自身權益,減少費用支出,達到雙贏的效果。

  ***四***創新實踐形式,推出一系列社會實踐亮點活動

  目前一些形式單一的實踐活動己不能適應新的形勢發展的需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只有把握社會熱點,適應社會需求,結合大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特長,創新思路,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有亮點的特色實踐活動,這樣才能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

  三、結語

  總之,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任重道遠,今後難免遇到新的問題。我們應該高度認識社會實踐對於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獨立學院應不斷探索和創新大學生實踐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健康有序順利發展。

  範文二:高校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論文

  一、社會實踐在思政教育與環境影響中的結合

  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和泛化的特點,而正是這種特點,也造成了社會環境越複雜,則高校思政教育難度越大的現象。則高校思政教育的難度也越大。當今社會環境的複雜性主要是由於高速發展的生產力決定的,隨著社會利益的多元化和資訊化,使得社會矛盾並沒有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而減少,,反而社會矛盾更加的激化。而正是這種社會矛盾對於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傾向也有重要的影響。學生身處於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中,思政教育除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應當重視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面對高速發展的社會程序,以及社會資訊的泛濫,都使得當今大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取捨能力,需要進行強化。而現今許多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已經出現多樣化和複雜化的特點,這使得大學生原本的價值觀念出現模糊,並由此迷失自我的現象,這些都是對思政教育的嚴峻挑戰。

  二、社會實踐將思政教育與環境影響相結合的途徑

  2.1社會實踐中經過創設的“人造環境”

  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彙總病不能離開“人造環境”,而“人造環境”也正是學生將來或許所能面臨社會環境的客觀再現。並通過了有意識的選擇和改造,使得社會實踐有目的、有計劃、有輔導。學生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包含著對現實社會環境的選擇、分析和反思的過程,並且社會環境在向“人造環境”轉換的過程中,也脫離了以往環境印象的泛化傾向和模糊性。

  2.2社會實踐推進了教育目標的實現

  社會實踐能夠將環境影響導向與教育目標相同的方向,並有效的解決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從而推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並讓環境影響與思政教育之間相互促進。社會實踐作為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知道的思政教育活動,能夠充分利用環境影響,實現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

  三、社會實踐能有效的解決理論與現實相脫節的情況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需要強化理論教育與環境印象的教育合力,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緊密聯絡實際,並也是思政教育與環境影響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教學目標所在。思想政治知識學習無法解決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問題,學校本身無法替代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學生的理論教育也無法改變學生的生活體驗,因此理論教育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其並不能解決理論知識與實際現實相脫節的問題,而一味的注重環境影響,也同樣無法解決。面對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如果不能及時的給予學生足夠的引導,學生的現實活動更加根據自發性,並不能幫助學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而社會實踐是解決學生理論與社會實際想脫離的最好辦法,理論學習和環境影響都是通過外界資訊而作用於學生內心世界的過程,但學生本身的內在基本素質提高,需要學生進行自身的實踐性外,並將思想道德要求在現實生活中的加以運用,才能實現主觀到客觀的變化,並更好的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