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鍊金丹的傳說故事

  火鍊金丹***牡丹***刻少,端短尖,邊緣上卷,葉面黃綠色。生長勢中,成花率偏低,花色鮮豔。但花形不規則,萌櫱枝少,株型緊湊。傳統品種。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洛陽龍門有個古陽洞,因為太上老君在這兒煉過金丹,人們又叫它老君洞。相傳,有一年春天,太上老君在古陽洞裡煉好金丹,裝到一個葫蘆裡,用塞子塞住,準備迴天宮給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助興。誰知,他的乘騎——一匹美麗的金騾駒,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太上老君沿著龍門山到處尋找,滿眼是青青的山,綠綠的水,秀麗的風光,就是不見他的金騾駒。無柰,他拿出寶鏡一照,發現他的金駒正在龍門南山的潛溪寺邊遛噠呢!

  太上老君急忙來到潛溪寺門前,正要牽金騾駒,“撲嗵”一下,不小心絆住一塊石頭跌倒了。他爬起一看,葫蘆口上的塞子被震掉了,金丹撒了一地。

  太上老君從地上把金丹一粒粒撿起來,重新裝進葫蘆裡。誰知,有三粒金丹滾到石縫裡被浮土埋住了,他沒有發現。太上老君以為地上的金丹全都撿完了,於是便帶上葫蘆,騎上金騾駒,悠親自得地飛回天空去了。後來,天下了一場雨,太上老君掉下的三粒金丹和土一溶和,長出了三棵牡丹,每棵牡丹上開著一朵火紅的花。

  潛溪寺裡有一個和尚,天天到潛溪中來打水。這天,他挑著水桶出寺門,發現前面不遠的地方燃著三團火,一看,不是火,是三朵火紅的牡丹花,可是,當他後退十幾步再看時,那三朵牡丹花又化成三團火了。和尚非常喜愛這三棵牡丹,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他就像看守寺廟一樣守護著他。

  沒過多久,附近的鄉鄰們也發現這三棵“火牡丹”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得很多人都知道了,紛紛跑到潛溪寺前圍觀。和尚看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害怕牡丹被人損壞了,就在一天深夜裡,他把三棵牡丹栽到潛溪寺中了。

  可是,因為和尚移牡丹不合時令,傷了“火牡丹”的寶氣,雖說這三顆牡丹在潛溪寺裡照樣開花,但不會像以前那樣出現火光了。

  幾年以後,這種牡丹繁殖了許多後代,漸漸地傳播到民間,因為這種牡丹出自潛溪寺,人們稱它“潛溪緋”。又因它的出現與太上老君煉丹有關,所以人們又稱它“火鍊金丹”。

  相關人物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站在三清大殿大門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靈寶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

  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靈寶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

  《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僱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