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革命戰爭的起因

  1953年~1959年,古巴爆發了反對親美獨裁統治的民族民主革命戰爭,古巴人民從1953年7月武裝起義開始,於1959年1月取得勝利,在拉丁美洲建立了第一個擺脫帝國主義統治的社會主義國家。下面是小編分享的。

  

  古巴人民為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在1868年~1898年期間,先後進行了兩次獨立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又稱十年戰爭,發生在1868年~1878年。19世紀20年代,西班牙在失去拉丁美洲大陸的殖民地以後,對古巴的控制和奴役進一步加強,從而更加激起了古巴人民的不滿情緒。1868年9月,西班牙國內爆發革命,古巴人民乘機發動爭取獨立的鬥爭。10月10日,以著名律師塞斯佩德斯為首的愛國人士,在東部奧連特省亞拉甘蔗種植場舉行起義,建立“芒比軍”。卡馬圭和拉斯維加斯等省愛國人士紛紛響應,相繼發動起義。至年底,起義軍增至2.6萬人,先後攻克亞拉、拜雷、希瓜尼和巴亞莫等城鎮,逼近東部重鎮聖地亞哥。1869年1月,殖民當局派兵前往鎮壓,15日攻佔巴亞莫。起義軍被迫分散各地,以亞熱帶叢林為基地開展游擊戰。4月10日,起義軍在卡馬圭省瓜伊馬羅召開制憲會議,通過憲法、選舉塞斯佩德斯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並宣佈解放奴隸。1874年1月,戈麥斯和馬塞奧率起義軍西進,在拉斯瓜西馬斯之戰中,擊退殖民軍三千餘人的進攻。起義軍進入拉斯維加斯省後,西進計劃因保守派阻撓受挫,陷入消極防禦的被動地位。1875年,起義軍出戰不利,連遭失敗。1877年初,西班牙當局派坎波斯率援軍2.5萬人抵達古巴,以當地保守勢力為依託,對起義軍發動強大攻勢,並以各種手段分化革命隊伍,使起義軍陷入困境。1878年2月,起義軍中的妥協派同坎波斯簽訂了《桑洪條約》,第一次獨立戰爭失敗。古巴起義軍在十年戰爭中共打死打傷殖民軍14萬人,沉重打擊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鼓舞了古巴人民的鬥爭精神。以馬塞奧等人為代表的激進派拒絕接受《桑洪條約》。1879年8月,加西亞等人在奧連特省再次發動武裝起義。次年秋,遭殖民當局鎮壓,許多革命者流亡國外。史稱這次起義為“小戰爭”。此後直到1895年間,古巴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的鬥爭從未間斷。

  第二次獨立戰爭發生在1895年~1898年。1878年的《桑洪條約》簽訂後,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僅拒不履行關於改革的承諾,反而進一步加強對古巴的掠奪和統治,以致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流亡國外的古巴愛國領袖馬蒂和第一次獨立戰爭領導人戈麥斯、馬塞奧、加西亞等人,認真總結上次獨立戰爭失敗的教訓,積極組建革命政黨,制定戰爭綱領和策略,擬製新的起義計劃,為進行第二次獨立戰爭作準備。1895年2月34日,聖地亞哥和巴亞莫等地爆發起義,吹響了第二次獨立戰爭的號角。3月25日,馬蒂與戈麥斯在多米尼加發表了著名的《蒙特克里斯蒂宣言》。4月,馬塞奧、馬蒂和戈麥斯先後返回古巴領導起義。5月5日,革命領導人在聖地亞哥附近作出了建立新政府和向西部進軍的戰略決策。5月19日,馬蒂在多斯里奧戰役中不幸犧牲。9月,古巴宣佈獨立,組成共和國政府,由貝坦科特任總統,戈麥斯和馬塞奧分任革命軍正副司令。10月22日,馬塞奧率領起義軍4000餘人從古巴東端的巴臘誇開始西征,於1896年 1月22日抵達西端的曼圖亞市。這次“突進戰役”歷時3個月,行程2360千米,作戰27次,攻克城鎮22座,擊敗了裝備精良的11萬西班牙殖民軍,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896年2月,西班牙政府派魏勒爾出任古巴總督,推行“集中營制度”,並派兵5萬“圍剿”拉斯維加斯起義軍大本營。同年12月7日,馬塞奧在聖彼得羅附近的作戰中不幸陣亡。起義軍在戈麥斯領導下繼續堅持游擊戰爭,最終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西班牙當局被迫召回魏勒爾,並於1897年11月25日宣佈古巴自治。起義軍識破西班牙殖民當局的陰謀,繼續打擊殖民軍。1898年初,起義軍已增至五萬多人,解放了全國近三分之二的土地,西班牙殖民統治開始土崩瓦解。

  此時,美國為取代西班牙控制古巴,於1898年4月出兵古巴,導致美西戰爭爆發。美軍進入古巴後,與起義軍配合,徹底打敗了西班牙軍。12月10日,美西兩國在巴黎簽訂和約,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主權,並立即撤軍,由美國實行佔領。1902年3月,美國迫使古巴接受《普拉特修正案》,規定了美國在古巴的許多特權。古巴人民通過第二次獨立戰爭,終於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但又淪為美國的保護國。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