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靡花語及傳說

  王菲的一首《開到荼蘼》讓荼蘼這種潔白柔軟又略顯神祕花朵乍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下面小編就來告訴你,歡迎閱讀。

  荼蘼花的花語:末日之美

  荼蘼花總是開在夏季其它花兒都快凋零的時候開,所以等到荼蘼開盡了,整個花季也都過去了,因此其花語便是“末日之美”。蘇軾詩曰“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詩“一年春事到荼蘼”,而王琪則賦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荊出莓牆。”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末日之美的詮釋。

  蜀公***範鎮***居許下……前有荼蘼架,高廣可容數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時,燕***宴***客於其下。約曰:“有飛花墮酒中者,為餘浮一大白。”或語笑喧譁之際,微風過之,則滿座無遺者。當時號為“飛英會”,傳之四遠,無不以為美談也。——摘自《曲洧舊聞》

  蜀公範鎮居住在許下,屋前有可以容納幾十個人坐於其下圍案歡聚的龐大的荼蘼花架;每年春天,花季繁盛時,於花架下廣宴賓客。他們約定了一個世界上最獨特的酒令——落花掉在誰的酒杯裡,誰就把杯中酒喝乾;

  微風,片片落瓣像雪一樣灑滿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飛英會”的主人範鎮是司馬光的知己好友,圍繞著變法與否而個個大義凜然的政治風雲中的主角們,在政治之外,卻是這般清雅到極點的風流。

  宋時,有一種製作荼蘼酒的方法,是先把一種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細末,投入酒瓶中,然後將酒瓶加以密封。

  到了飲酒的時候,開瓶取酒,酒液已經芳香四溢,這時再臨時在酒面上灑滿荼蘼花瓣,酒香聞來正如荼蘼花香,幾乎難以分辨二者的區別。這一做法,是受了“飛英會”的影響。於是,浮著片片荼蘼花瓣的酒杯,便成就了宋人在暮春裡的一場場歡會。

  荼蘼的傳說

  蜀公範鎮居住在許下,屋前有可以容納幾十個人坐於其下圍案歡聚的龐大的荼蘼花架;每年春天,花季繁盛時,於花架下廣宴賓客。他們約定了一個世界上最獨特的酒令——落花掉在誰的酒杯裡,誰就把杯中酒喝乾;微風吹拂,片片落瓣像雪一樣灑滿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飛英會”的主人範鎮是司馬光的知己好友,圍繞著變法與否而個個大義凜然的政治風雲中的主角們,在政治之外,卻是這般清雅到極點的風流。

  這個小故事是不是可以說明,養花不在於它的美好寓意,古代人那麼講究,也不會在乎荼蘼是傷感的花。

  荼蘼的植物形態

  荼蘼是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圓柱形,具柔毛或近無毛,常有淺黃色腺點,疏生較直立皮刺。小葉5-7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7***釐米,寬1.5-2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疏生柔毛,老時幾無毛,有淺黃色發亮的腺點,下面沿中脈有稀疏小皮刺,邊緣有尖銳缺刻狀重鋸齒;葉柄長2-3釐米,頂生小葉柄長0.8-1.5釐米,和葉軸均有柔毛和小皮刺,有時近無毛,被淺黃色腺點;托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具柔毛。

  花重瓣,芳香,花常1-2朵,頂生或腋生;花梗長2-3.5 釐米,有較稀或較密柔毛,疏生小皮刺,有時被腺點;花直徑3-5釐米;花萼外被柔毛和腺點;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長尾尖,花後常反折;花瓣長圓形、長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1.5釐米,寬0.8-1釐米,白色,基部具爪,長於萼片,外面有短柔毛,逐漸脫落;花絲較寬;雌蕊很多,花柱和子房無毛;花托具短柄。

  果實卵球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1.5釐米,紅色,有光澤,無毛;核有深窩孔。花期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