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典園林秋霞圃

  秋霞圃,中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又一代表,其佈局精緻、環境幽雅,小巧玲瓏的特點而受到廣大遊客喜愛。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簡介

  秋霞圃位於上海市嘉定鎮東大街,是我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始建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原是明代工部尚書龔弘的私人花園。清初龔氏子孫衰微,園歸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歸城隍廟。乾隆中,與東鄰沈氏東院合併,改建為城隍廟後花園。後多次遭破壞,現存建築多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後重建。園內建築大多建於明代,而城隍廟則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園林。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秋霞圃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明代園林,初建時園內有數雨齋、三隱堂、構風嶺、鶯語堤、歲寒徑、百五臺等十景。秋霞圃佈局精緻,環境幽雅,小巧玲瓏,分桃花潭、凝霞閣、清鏡堂、邑廟等四個景區。凝霞閣景區的“環翠軒”軒西有復廊式“碑廊”,收集明清碑刻17方,值得一看。從西門入園有一個幽靜的小庭院,院內森桂軒的四周遍植桂樹;軒南置明代遺物“三星石”,分別取名“福、祿、壽”;園內還有一“涉趣橋”,建於公元1621年,小橋連線曲徑北岸,橫跨幽泉清溪,如此靈巧古老的園林橋全國罕見,在上海堪稱一絕。1962年,秋霞圃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政府撥款重新整修。1981年第一期工程竣工,1983年2月首次對外開放。1984年5月4日秋霞圃被重新公佈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上海著名的旅遊勝地。秋霞圃歷盡滄桑,幾經擴建,數易其主,現存有名勝古蹟20餘處,景色秀麗嫵媚。佈局精緻,以清水池塘為中心,石山環繞,幽雅而小巧,是明代園林的佳作。園中的假山和蒔花都出於嘉定名石刻藝人之手。

   園內分佈

  上海秋霞圃有4個景區:桃花潭景區、凝霞閣景區、清鏡塘景區,及邑廟景區。

  桃花潭景區在園之西南,佔地8畝。景區以桃花潭為中心,山石亭臺互為襯景。南有晚香居、霽霞閣、池上草堂、儀慰廳,西有叢桂軒,北有即山亭、碧光亭、延綠軒、碧梧軒、觀水亭,它們或築于山上,或構於潭邊。遠近高低、前後左右,主次分明,疏密相宜。桃花潭南北兩山對峙,南山峭壁聳崎,北山渾厚見長。沿潭茂林修竹,斷岸滴泉,臨水曲徑,低欄板橋。可謂山具丘壑之美,水攬幽邃之勝。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典型的中國自然山水園林。

  凝霞閣景區在園之東部,佔地4畝。竟區以太湖石堆疊之大屏山為中心,北有凝霞閣,南有聊淹堂、遊聘堂、彤軒、亦是軒,東有扶疏堂、環翠軒、覓句廊,西有屏山堂、數雨宅、閒研宅、依依小榭等。凝霞閣居高臨下,登閣縱覽,可觀桃花潭、清鏡塘兩景區景色。區內多院組合,院廊相連,曲折深邃。院牆多置漏窗,園內植樹和花草,步移景異,若隱若現。

  清鏡塘竟區在園之北部,面積約20畝。東有三隱堂、柳雲居、秋水軒、清軒,西有青松嶺、歲寒亭、補亭。柳雲居前遍植垂柳,綠雲疊翠。青松嶺上青松、紅楓、白玉蘭、臘梅佈局有致。景區以清鏡塘貫穿東西,植物景觀為主體,疏朗開闊。亭榭、林木、花徑、溪塘、山丘、護岸或敞或蔽、或大或小、或明或暗,變化無窮,具有濃郁的 村野氣息,與建築緊湊的凝霞閣景區形成強烈的反差,一疏一密,各具其趣。

  邑廟景區在園之南部,面積約4畝。大殿建築巨集偉、高大,結構獨特,繫上海地區儲存最為完整的邑廟。

  開放以來,秋霞圃每年都要分別舉辦書法、繪畫、竹刻、竹編、花卉、盆景、泥塑、陶瓷等工藝品展覽,吸引了海內外人士。

  古典園林秋霞圃 特色

  縱覽秋霞圃,景物與色彩的變化都不大,好象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秋意,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遐想。

  全園佈局緊湊,以工巧取勝,有亭臺樓閣,華池曲徑,茂林修竹,低欄板橋,斷岸滴泉,假山奇洞。

  園內有園,景外有景,山具丘壑之美,水攬幽邃之勝,咫尺山林,再現天地,故有“城市山林”美譽。

  是明代園林佳作,江南古典園林精品。邑廟景區的城隍廟大殿是上海民俗文化博覽中心,內設“上海風土習俗寫真”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