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論文

  初中音樂這門課程是我國初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門課程。音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與傳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情感培養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和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大眾物質水平不斷提升,音樂特長的培養受到社會及多數家庭的重視和關注。對初中音樂特長生來說,學習聲樂不單單是學唱幾首歌曲而已,聲樂老師承擔著學生聲樂啟蒙的任務,為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引路者。如何針對音樂特長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聲樂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尤為重要。文中從開展聲樂教學的方法入手,介紹培養聲樂教學情感的方法。

  一、聲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現階段,多數學生並未科學認識所學的聲樂知識,時常出現一味追求聲音高度的情況簡單認為能唱高音即可達到相應的演唱水平,從而忽略情感表達對學習聲樂發揮的作用。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一系列圍繞情的方法,可以說是略有成效。

  ***一***激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有利於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研究,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無法對聲樂教學保持長久的興趣,會面無表情、聲音無力的演唱,且容易出現見異思遷的情況,聲樂學習上難以長進。因此可知,引發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目前,多數學生均存在嚴重的追星熱,對自己熟悉的、喜愛的歌唱家、歌手非常感興趣,教學老師可藉助媒體、電教等方法瞭解藝術家們追求藝術的艱辛及獲取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願望。

  ***二***點評教學法

  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著名歌唱家的作品及聲樂教育家教學錄影,指導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分析、研究作用,從演唱技能、方法、情感等層面感染學生,提升學生對聲樂演唱作品的鑑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為日後的學習指明方向。起初學習聲樂時,老師可採用直觀的電化教具讓學生感受聲樂課程,隨之由老師開展恰當的點評,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激發學生對聲樂課的興趣。針對學生學生聲樂中存在的問題,讓其觀看某些教育家的教學錄影,使用對比法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隨後教師開展點評和指導,讓學生弄清楚自己演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何有效進行解決。最後,教師指導學生如何藉助手勢、眼神等輔助手段表現自身的情感,確保演唱的內容更富有魅力。

  二、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策略

  聲樂和情感是歌唱中緊密聯絡的兩個部分,歌唱技能和情感是歌唱的整體,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對初中音樂特長生開展教學時,必須加強整體訓練,促使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融為一體,鍛鍊學生養成心靈歌唱的好習慣。

  ***一***發聲教學中融入情感表達

  多數聲樂教學者在指導學生開展發聲練習時,對氣息、共鳴、咬字吐字等環節的訓練過於機械化。因此,聲樂教學中可使用以聲帶情的方法展開訓練,從而滿足聲音技巧訓練的要求。例如:開展連音訓練時,多數學生會出現發生不連貫的情況,這時,教師採用恰當的語言進行陰道,將每個音節比喻為粒粒珍珠,聲音猶如採用一條線將珍珠串起來,如果這條線斷開,珍珠就會全部灑落。這種比喻極為簡單且形象,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連音發生技巧,從而完美地表達出來。進行發聲練習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一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想象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境和畫面,確保發聲練習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歌曲教學中融入真實情感

  聲樂教學中的歌曲作品有深、淺、難、易之分,歌唱教學效果幾乎展現在歌曲曲目演唱中。日常教學時,聲樂老師必須全面瞭解學生,依據學生不同的條件、特點選擇恰當的歌曲。首先,不要挑選難度過大的曲目,導致歌曲演唱力不從心,無法駕馭或難以施展所學聲樂教學技巧,更談不上情感表達。其次,要準確認識一首歌曲演唱的效果不單單以歌曲大小難易判定,哪怕是一首非常簡單的曲目,只要學生長的細膩、完整,能夠讓聽者產生共鳴,就表明達到演唱的藝術要求。同時,要依據不同風格的作品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讓學生掌握各個民族不同的風格、技巧,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三***深入理解作品表達的感情

  開展聲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深入瞭解每一部作品的內涵,掌握作品的處理方法,理解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成為開展聲樂教學必不可少的部門。一首歌曲的長短,均凝聚著作曲者強烈的情感,歌唱者要充分挖掘並體會所表達的情感。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深度,對錶達作品情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實施聲樂教學時,要指導學生正確分析作品、理解及處理作品,讓自身的情感融入音樂作品中,採用放鬆且充滿激情的狀態進入演唱意境,從而完美表達作品的真實感情。

  總之,聲樂教學是一項難以闡述的複雜工程,聲樂教學並無固定的教學模式,必須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聲樂教學要求老師在學習前人優秀經驗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恰當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聲樂中放飛自身情感用心體會音樂的內涵,將每一次演唱音當作自身情感的表達。

  範文二: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改對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初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學校不僅注重學生德智方面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課程作為審美意識培養的課程,在教學中逐漸受到學校的重視,使得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了音樂鑑賞的水平,提升了音樂的素養,為學生個體的全方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在初中的音樂的教學中如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本文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使得教學的目標與教學大綱相一致,然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而且在每一次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時間安排上都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使得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眼、手、口等各個器官的協調作用。教師通過視訊、聲音、代表作品的展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提升音樂的審美意識,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此外,教師通過課程的合理科學設定,使得音樂知識、唱歌、音樂創造與實踐、器樂、音樂欣賞等課程落實到位,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鑑賞水平。

  二、優化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通常選擇與實際的生活相接近或者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課堂的匯入,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所見、所聞的相關素材,縮短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作品,來拓寬學生的視野,給予學生獨立想象的空間,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境界,在音樂的欣賞中體會創作者的意境,從而使自己的感悟得到昇華。例如:教師在展示熒屏樂聲中的《我心永恆》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栩栩如生的事件描述來闡釋音樂的創作,使得學生明白其中的意境,或者教師也可以組織觀看這部影片,從中體會音樂的巨大魅力,從而拓寬學生的想象力空間,有利於學生鑑賞能力的提升。

  三、豐富教學過程

  在音樂的課程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在進行課程開展前,不僅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活動的詳細設定,還要確保課程實施的高效性,使得教學過程的開展有效而恰到好處。課堂教學在匯入上可以採取故事匯入法、情景匯入法、懸念匯入法、溫故匯入法和開門見山匯入法等。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另外,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課堂小活動來活躍氣氛等等,這些都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有效方法。

  1.良好的匯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通過音樂故事展開的教學匯入在非道具性的教學匯入方法中,老師們自身的教學意境營造能力和對教學內容背景的瞭解程度通常來說是決定匯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通過音樂故事展開教學匯入這一方法非常適合那類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或者有趣的音樂創作過程的教學內容。初中生都非常熱衷於聽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一方面這些故事可以滿足這些少年們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面從老師們教學目的的角度來說,成功的教學匯入活動中的故事無疑是增加學生對音樂內容印象、提升教學效率的最好的工具。還可以藉助老師的演唱來進行教學匯入。對於中學生們來說,音樂最有意思、最能滿足他們的一面通常都體現在實體的表演之中。但對於以往的音樂教學來說,做得最不足的卻恰恰是對音樂作品生動、深情的表演。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之中,由於老師們自身的觀念與意識的問題,音樂課經常過於死板。因為它純粹是為了教學而進行的,目的就是單純地把音樂內容給學生們教會,故而缺少了必要的娛樂性,整體的課堂氛圍就像是在完成一項任務。而老師藉助正式、賣力的演唱展開的教學匯入則能很好地緩解課堂上單調、呆板的氛圍,它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的演唱,學生可以更加直接、直觀地感受到音樂本身的魅力與趣味。

  2.表演與評議。

  是指將創作進行交流彙報,並進行評議、評價。這一環節將相關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絡。不僅如此,還與藝術以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它有助於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總之,唯有將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幾個環節充分整合起來,打造一個活躍的教學環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提高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