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代表人物集錦

  這次為你搜集了巴洛克時期:古典音樂代表人物,喜歡古典音樂的你i進來看一看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的資料,趕緊快和小編來看看吧。

  ·古典音樂代表人物:巴赫

  德國最偉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風琴演奏家。他生於愛森那赫市一個音樂世家,十八歲起歷任多處教堂和宮廷的樂長及管風琴師,但生前僅以管風琴演奏家著名。他篤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眾讚歌和教會樂器管風琴當作自己的創作素材和音響構思的核心,但他又深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顯的突破了教會音樂的規範,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膽的革新精神。其創作以復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感情內在,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

  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難曲》、《彌撒曲》等,其中代表性的作品為大型聲樂套曲《馬太·受淮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宗教改革運動康塔塔》、《農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器樂作品《布朗登堡協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兩集、《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義大利協奏曲》、《賦格的藝術》一集、《音樂的奉獻》一集、《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六首等。

  但由於當時種種社會原因,巴赫的創作才能未得到應有的尊重,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經門德爾鬆等人的大力推薦,他的作品才得到大量出版和演奏。巴赫的作品對近代西洋音樂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在西歐他有"音樂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師"的榮稱。

  古典音樂代表人物: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生於德國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後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乃於1703年遷居漢堡 ——當時唯一有民族歌劇的德國城市,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1706年後,在漢堡威爾及倫敦兩地進行 創作,不久成為英國的音樂權威人士。

  1717年定居英國,1726年加入英國籍。一生共創作了《阿爾西那》、《奧蘭多》等四十六部歌劇,除五部外,其餘均在倫敦創作。後因反對勢力迫害, 作品遭禁演,劇院被迫倒閉。從三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於沒有舞臺表演的清唱劇創作。共寫了三十二部清唱劇,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英國創作的,對於英國的音樂發生深遠的影響。

  他的代表作有管絃樂曲 《水上音樂》,《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里路亞》流傳最為廣泛。 1751年不幸雙目失明,1759年病逝於倫敦。 一、天國禮讚 1741年8至9月,亨德爾在二十四天的時間裡,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劇《彌賽亞》。當他寫完《哈里路亞》合唱時,他的僕人看到亨德爾熱淚盈眶,並激動地說:“我看到了整個天國,還有 偉大的上帝”。

  《彌賽亞》第一部分的《田園交響曲》,採用了義大利阿勃魯齊山區風笛吹奏者的音樂, 據說是1709年亨德爾在羅馬聽到的。 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的音樂協會,為亨德爾安排了一場慈善音樂會。亨德爾非常感謝他們的盛意, 答應為他們“寫一些比較好的樂曲”,結果就創作出《彌賽亞》。

  1742年4月,《彌賽亞》在都柏林 的尼爾斯音樂會堂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1743年3月,《彌賽亞》在倫敦首次演出時,聽眾深深地為音樂所打動。當《哈里路亞》一曲中 “主上帝全知全能的統治”一段開始時,聽眾感動得一齊肅然起立。當時英王喬治二世在座, 也站了起來,一直站到合唱結束。從此形成習慣,每逢演出《彌賽亞》,唱到《哈里路亞》時,聽眾都要一齊起立。奇怪的是,《彌賽亞》的詞作者傑南斯對亨德爾的音樂並不滿意,他在寫給朋友的 一封信中說,《彌賽亞》的音樂配不上他的歌詞。

  亨德爾死於1759年4月14日復活節前一天的早晨,死後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墓碑上刻著《彌賽亞》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古典音樂代表人物:安東尼奧·維瓦爾第 ***1675-1741***

  巴洛克時期義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自幼學習小提琴與作曲, 1714年起任威尼斯貧女音樂學校教師及樂長。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樂隊來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兩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樂器來演奏的協奏曲和實為管絃樂 重奏曲的大麴等,以富於民間色彩和生活氣息著稱。此外,還作有歌劇十餘部,以及康塔塔、經文歌、三重奏鳴曲、奏鳴曲等。

  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他的音樂天才啟迪了後來的巴洛克大音樂家,尤其是他豐富的作品和新穎的、科學的歌劇創作方法,刺激了現代義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