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書書法作品

  周玉書,男,漢族,1933年8月生,湖南攸縣人, 1949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53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軍事學院速成系畢業,大專學歷。曾任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解放軍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退役後在書法方面有著很多的研究,在書法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績。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書法小知識古代造紙方法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裡煮,待晾涼後再進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紙雖然出現較早,但真正用於書寫和推廣使用是在蔡倫造出質地優良的“蔡候紙”之後。公元404年,東晉桓玄帝曾下令廢簡用紙,使紙的應用日益推廣和普及。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歷史上任何一項重大工藝技術的發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從設想,到雛形,到完善的發展過程。蔡倫之前雖然有紙,但這無損於蔡倫作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紙術這一發明的發明者的豐功偉績。是蔡倫的發明創造,使紙進入了它的實用階段,並迅速、廣泛地推廣開來,為完善印刷術和促進印刷術的發展提供了物美、價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倫的功績和他作為完善造紙術這一偉大發明的發明家的光輝形象是不容抹煞的。筆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中國的文字向著簡化、工整、規範和易於鐫刻、複製的方向發展;織物、紙和墨的發明、發展和應用,為印刷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轉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轉印複製技術為基礎的蓋印和拓印以及織物印花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結合,為印刷術的發明奠定了技術基礎;社會的進步、文化事業的發展,造就了發明印刷術的社會環境和客觀要求。這四者的具備和結合,使得印刷術的發明成為歷史的必然,至隋、唐時期開始推廣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