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起源於哪個朝代

  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起源,一起來看看。

  茶道起源

  茶,“興於唐盛於宋”。這也是三峽地區茶文化演進的真實寫照。宋代曾在峽中為官或遊覽過三峽的騷人墨客,莫不有讚譽峽茶之吟唱,其中最鍾情者,當屬南宋大詩人防遊。陸游於公元1170年5月人峽任夔州通判,寫下了著名的《人蜀記》,對峽中山水勝蹟、民俗風情、草木物產等都有生動真實的描述,是繼《水經注》後反映三峽的名著。陸游在峽中還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寄託了他對峽山、峽水、峽茶的深情眷戀,與三峽結下了珍貴的茶緣。他在《人蜀記》中記敘了峽中民間茶市的繁榮:“晚次黃牛廟,山復高峻,村人來賣茶菜者甚眾。”他寫的三峽詩頁不乏詠茶之作,如《荊州歌》:“峽人住多楚人少,土壋爭食茱萸茶”;《三峽歌》:“錦鄉樓前看賣花,麝香山下摘新茶”。據《輿地紀勝》和《太平環宇記》載:錦鄉樓在涪陵;麝香山在秭歸縣東南110裡,因山多麝而得名。還有《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說明他頗得巴蜀民間煎茶之道。在西陵峽口的三遊洞,陸游曾親自取巖下山泉水煎茶細細品味,並即興作《三遊洞前巖下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詩云:“古經芒鞋滑不妨,潭邊聊得據胡床,巖空倒看峰巒影,澗遠中含藥草香。汲取滿瓶牛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囊中日鑄***茶名***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後人遂稱此泉為“陸游泉”。唐宋時代的峽茶美名傳天下,引得多少文人雅士幕名而來,留下茶文化千古風流佳話。

  茶道的歷史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唸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