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什麼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就是說要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說根據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的發展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貴族,是商湯的後裔,商亡後,微子啟建立了宋國,死後傳位給弟弟微仲,其後世得孔姓。孔父叔梁紇六十六歲娶得顏氏之女顏徵在,彼時顏徵在還不滿二十歲,年齡相差有點大,這在當時於理不合,所以兩人住在尼山,後得孔子。

  孔子三歲時父親病逝,被父親的正妻趕出家門,孔子長大後深知努力學習的意義,志在學問,後踏入仕途。魯國內亂時,孔子逃到齊國,齊國大夫欲加害於他,後又逃回魯國,經過這麼多年磨練,已小有成就。與季氏出現矛盾後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旅途,先後到過衛國、陳國、蔡國、葉國等國,均未得到重用。最終回到了魯國開創私塾,專心教學。

  歷史上對於孔子的評價

  春秋戰國之時百家齊鳴,孔子的儒家雖是顯學大家,但是遠遠沒到後世儒家獨尊的一家獨大局面,所以當時對孔子的評價是好壞不一,最為客觀的。孔子的儒家門人對孔子極盡推崇,把孔子奉為聖人,是凡人遙不可及的存在。但是當時的主流觀點是認為孔子是一個博學的學者。

  戰國時期的荀子認為孔子的聖德是不可企及的,他極力的稱頌孔子的學說和品行。墨家則批評孔子儒家思想的繁瑣禮儀,並且說孔子宣傳自己的思想但是沒有親自去實行,是述而不作,僅僅只是空中樓閣般的理論。

  道家的無為之道為與孔子的禮教格格不入,所以對孔子的禮教是大加蔑視。法家的“法”與儒家的“仁”天然對立,法家大賢韓非子對孔子各人很欣賞敬服,但是認為孔子的儒家學說是不符合實際的。

  及至後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唯一的顯學,天下的讀書人求學必讀儒學。所以,儒學一家獨大,對孔子是一片歌頌溢美之詞,隨著時間的推移,孔子被一步步神化。

  直到近現代以來,思想解放,我們才對孔子重新有了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不管如何,孔子的思想歷經2000年已經深入我們整個文明之中不可分割,孔子的傑出偉大是不可磨滅的。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說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