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霸氣勵志名言短句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省略和美化加工的書面語。文言文注重簡潔,整齊優美。那麼霸氣的勵志文言文名言短句你見過嗎?下面小編給你帶來的是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經典版***

  1*** 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左傳》

  2***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3***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4***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5*** 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晏子春秋》

  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8***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9***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10***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11*** 廉者,政之本也;讓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

  12***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禮記》

  14***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而改節。——《孔子家語》

  15*** 哀莫大於心死。——《莊子》

  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湛奧》

  17***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18***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論語·述而》

  19***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20***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文言文勵志的霸氣名言***最新版***

  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3*** 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遠。——《後漢書》

  4*** 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5***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6*** 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7***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8***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9***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0***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11***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1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1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6***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17*** 君子獨立不慚於影,獨寢不慚於魂。——《晏子春秋》

  1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20***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後漢書》

  霸氣勵志的文言文名言短句***熱門版***

  1***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2***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4***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紅樓夢》

  5*** 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荀子》

  6***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7***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

  9***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0***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1*** 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王符《潛夫論》

  12***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13***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14***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6***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17***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18*** 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其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司馬遷《報任安書》

  19***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0*** 身修然後可以理家,家治然後可以治國。——恆寬《鹽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