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有哪些

  印度民族起義是指發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對英國統治的一次民族起義,那麼你瞭解印度民族大起義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

  印度民族大起義是一場由印度貴族階級發起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相當深遠,對印度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次起義由上層貴族階級引導下層士兵和人民群眾積極對抗英國殖民者,雖然由於領導階層缺乏正確的指揮思想,落後的抗擊對策導致這場起義的失敗,但印度人民的英勇奮戰仍然大大打擊了英國殖民者,迫使英國管理階層對印度做出一定妥協,同時也使帝國主義加強了對印度殖民地的重視。由於封建制度長期統治留下的弊端,導致印度上層貴族具有軟弱性,最終與英國妥協的結果並沒有維護印度人民的利益,只保全了上層社會的利益,保留土地的所有權仍歸王族所有,起義也以領導階級解散起義軍收場。因此起義結果使印度人民群眾對統治階級有所不滿,造成國內一定的階級矛盾惡化。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還體現在了印度國內。通過這場大起義,印度的平民階層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對抗帝國主義的,人們的愛國情緒高漲,團結了平民階層的各種力量,獨立意識在人民心中發芽,革命思想的種子也已種下,為接下來更大更完善的民族獨立革命做了思想鋪墊。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還擴大到國際舞臺上,放慢了殖民國家吞噬亞洲封建半封建國家的腳步,使亞洲其他國家有了喘息的時間,也給亞洲受壓迫的國家和人民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結果

  印度民族大起義結果是起義軍被英軍鎮壓,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

  但這次起義對印度乃至亞洲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次起義時間長達6個月,雖然失敗,卻是印度人民新的開始。印度民族大起義結果雖然沒有把英國的殖民統治推翻,但也使得殖民者損失4000萬英鎊,英國的軍官、士兵大量在戰場上傷亡,同時打破了英國不可戰勝的神話,震驚了世界。這次起義迫使英國殖民者改變了對印度的管理政策,也因為這次大起義,使英國延緩了對亞洲其他地區的侵略計劃。

  這場起義是印度的轉折點,英國方面撤銷了在印度的公司,讓英國女王來直接管理印度,並下令與當地的封建王公和平相處、相互協調,英國方面也要尊重封建王公。英國方面加大了對士兵國籍的管理,加派英國國籍的士兵,對印度當地的通訊裝置、鐵路等裝置進行完善。這促進了印度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印度徹底打敗英國殖民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史學家稱起義可分為兩個階級,第一個階段是封建王公領導的,第二個是資產階級領導,但其本質都是印度領導者想恢復原有制度所發起的戰爭,這些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沒有為人民著想。所以起義的勝利果實被統治階級攫取,百姓們的起義目的並未達到,底層人民的生活因為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壓迫,更加貧困。印度民族大起義結果註定失敗。

  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

  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原因主要分為三點。

  首先是英國人的大力打壓。當時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後,英國殖民者感到惶恐。在起義剛開始時英國政府認為必須要儘早把起義的勢頭壓下去。當時在英國軍隊中印度士兵佔了百分之八十,而這次起義中當地士兵充當著主力軍的角色,致使英國方面從各地調動軍隊,打壓這次起義。雙方軍隊素質、裝備差距懸殊,這是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之一。然後是當時印度民族起義的領導主要為封建王公,還有起義的隊伍是當地印度士兵和農民群眾聯合起來的。針對這一現象,英國方面便採取對封建王公的拉攏政策,使得大多數王公忍受不住利益的誘惑,叛變起義。

  最後也是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原因中最主要的一點,是沒有優秀的領導者,無法統一指揮士兵作戰。同時在戰略上也沒有突破,只是一味防守,使英國軍隊掌握了主動權。而起義軍中的士兵和人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局面,只是一味的抵制,不會智取。總而言之,此次起義在多個地區進行,沒有統一的領導者,又在英國方面的拉攏、分化下,最終印度沒有能夠將這些地區團結到一起。而且印度領導者只是想恢復以前封建制度,沒有考慮當時格局,沒有為人民著想。印度起義的領導者們各懷鬼胎,各自想著自己的利益,致使人民對領導者失望,轟轟烈烈的民族大起義也就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