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妖書案的歷史背景介紹

  妖書案是明朝的一大疑案,這一案件雖然不了了之﹐卻充分暴露出明末朝廷中黨爭的激烈。那麼你瞭解明朝妖書案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明朝妖書案的歷史背景

  在明朝末年發生了一樁疑案,涉及到了當時的東林黨爭和明神宗後宮妃子與皇子等。這個案件就是妖書案,那麼妖書案背景是怎樣的呢?

  妖書案發生在萬曆三十一年。明神宗在慈聖太后宮中臨幸了王氏宮女,之後他並沒有加封這個女子,他認為臨幸宮女是丟臉的事,所以就拋下宮女走了。後來王氏懷孕了,被太后知道後,太后逼問皇帝之後,得知這個孩子的確是皇帝的,就保下了王氏。最後王氏生下了皇長子被封為恭妃。

  當時皇帝喜愛鄭妃,在鄭妃生下二皇子之後,加封鄭妃為貴妃。明神宗的皇后沒有孩子,朝臣們害怕發生廢長立幼的事情,所以多次奏請皇帝立大皇子為太子。但是明神宗因為愛屋及烏,因此想要將二皇子封為太子,所以一直拖延著太子的冊立時間。

  明王朝就是在明神宗和大臣的鬥爭中逐漸敗亡的,這兩方勢力的鬥爭長達15年,使得國家朝政宮廷都變得十分複雜且危難。在萬曆十八年發生了第一次妖書案,在鄭貴妃的要求下,《閨範圖說》出現了兩版,一版是呂坤根據是說所寫的,而另一本就是鄭貴妃和其鄭氏家族出版的《閨範圖說》。雖然這兩本書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初衷是完全不同的。

  在諸位大臣看到後,戴士衡上書認為呂坤有討好逢迎鄭貴妃之意,勾結後宮,心圖不軌。呂坤在知道後,立即上書,戴士衡所看到的書並不是自己所著,從而引起了朝中的熱議。這就是妖書案背景。

  明朝妖書案的主謀

  明代的妖書案主謀是誰,到現在人們也不知道。《憂危竑議》和《續憂危竑議》的作者到底是誰也沒有人知道,那些因此被殺的人中有些是被冤枉的,有些是罪有應得,但都不是主謀。真正的主謀到最後都沒有定論。

  妖書案總共發生了兩次。第一次的妖書案也許會有人認為是鄭貴妃主使。因為當時呂坤出版《閨範圖說》是為了告誡天下女性守節,而鄭貴妃想要通過這本書宣揚自己的美德,從而提高二皇子的地位和名聲,所以出版了另一本《閨範圖說》。這導致後期朝廷之上為這兩本書進行了爭吵。

  鄭貴妃沒有料到的是天下對她厭惡的人極多。她原本設想好的場景被一篇《憂危竑議》給打破。在這篇文章中,指出了鄭貴妃的目的和其家人在出版書籍中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百姓和朝臣的熱議。在這種狀況下,明朝動盪不安,明神宗竟然不思原因,就將揭發者和著書者殺死,真正的妖書案主謀者鄭貴妃卻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在第二次妖書案中,主謀是誰沒有人知道。雖然在皦生彩的揭發下,大家都認為是皦生光寫的《續憂危竑議》,但是在皦生光死後卻還不斷傳出作者另有其人的說法。根據利益相關性來看,妖書案主謀不應該是鄭貴妃,因為妖書案的發生,導致了大皇子直接登上了太子之位,這與鄭貴妃的利益不符。而這個主謀者也不可能是大皇子與恭妃,因為他們沒有那個實力。

  妖書案真正的主謀到最後都沒有發現,所有的嫌疑人都是大家的參測。

  明朝妖書案與黨爭的聯絡

  妖書案是因為明神宗偏聽偏信,長幼不分引起的案件,從最開始的後宮不平到後來涉及到朝政,乃至明王朝都為之動搖,可見其牽扯之大。那麼妖書案與黨爭之間有什麼聯絡呢?為什麼最後涉及到了朝廷的東林黨爭呢?

  其實在第一次妖書案中,重點參與的人是呂坤和戴士衡。呂坤是明朝少有的賢能之士,得到了當時的朝廷和百姓的認可,與沈鯉、郭正域並稱為萬曆三大賢。而戴士衡是吏科的給事中,兩人素來不合。在呂坤上書《憂危疏》後,被戴士衡攻擊,用的理由就是他另一本著作《閨範圖說》。這是第一次妖書案的起因,與黨爭的關係不大。那麼到底妖書案與黨政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在第二次妖書案中,最早受到牽累的是朱賡和沈一貫。這兩人都是當時內閣的大學士,在內閣中,沈一貫是首輔,而朱賡則是排第二位的。唯一一個沒有受到妖書案牽累的是內閣三把手沈鯉。沈一貫不想沈鯉上位,就故意攀扯他。在攀扯沈鯉時,沈一貫因為從前的恩怨還拉上了太子的老師郭正域。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沈鯉、郭正域等人都是為官清廉正直的,但是沈一貫的作風卻不好。沈一貫和錢夢皋為了拉下政敵,不惜引起大獄。最後死傷無數。

  東林黨爭的罪惡從妖書案中完全地體現出來,他們為了將制服政敵,無所不用其極,嚴刑拷打,威逼利誘等手段輪番上場,最後郭正域在眾人的保護下逃脫了陷害,隨著替罪羊皦生光的死去,妖書案才漸漸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