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運動的內容是什麼

  新生活運動,簡稱新運,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華民國政府第二首都南昌推出的國民教育運動,橫跨八年抗戰。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新生活運動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新生活運動的內容

  四維

  “禮義廉恥”***四維***是新運的中心思想。蔣介石要民眾把“禮義廉恥”結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新運想要做到的,不僅是表面的市容清潔、謹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會,要復興一個國家和民族”。蔣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運能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從根本上革除陋習。

  三化

  如果說“禮義廉恥”是新運的理論基礎,則“三化”就是實踐理論的行動指引。所謂“三化”,就是“生活藝術化、生活生產化、生活軍事化”,並在各篇演講中強調務必達到軍事化的嚴格標準。

  所謂“藝術化”,就是以“藝術”為“全體民眾生活之準繩”,告別“非人生活”,力行“持躬待人”並以傳統之提倡“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榜樣,以藝術陶養國民,以達“整齊完善,利用厚生之巨集效”。

  所謂“生產化”,則旨在“勤以開源,儉以節流,知奢侈不遜之非禮,不勞而獲之可恥”,從而“救中國之貧困,弭中國之亂源”。

  而“軍事化”在《新生活綱要》中列於最末,但卻是“新生活”的核心所在。在《新生活運動之要義》中蔣介石即有這樣的陳述:我現在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是什麼?簡單的講,就是使全國國民的生活能夠徹底軍事化!……勇敢迅速,刻苦耐勞……能隨時為國犧牲!……養成這種臨時可以與敵人拚命為國犧牲的國民,就要使全國國民的生活軍事化。所謂軍事化,就是要整齊、清潔、簡單、樸素,也必須如此,才能合乎禮義廉恥,適於現代生存,配做一個現代的國民!

  蔣舉日本人民之能“洗冷水臉”、“吃冷飯”的例子來說明日本人“早已軍事化了,所以他們的兵能夠強”,故此要求中國人民達致同樣的標準。由此可見,提倡軍事化生活之目的,乃在於“安內攘外”,藉此提高國民政府動員人民之能力,一方面與中共抗衡,同時也為準備對付來自日本的威脅。

  1936年,蔣介石又在演說《新生活運動第二期目的和工作要旨》“軍事化”等同“現代化”:所謂‘現代化’者,就是要‘科學化’‘組織化’和‘紀律化’,概括的說,就是‘軍事化’……由此可知我們的生活要‘科學化’‘軍事化’的意思,就是要徹底剷除過去一切虛偽自私含糊,因循苟且等一切不適合現代的積習,實實在在力行‘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的新生活。

  總括而言,蔣介石的想法是從人民的基本生活開始,改善其習慣與素質來達致所謂“救國”“復興民族”的目標。

  縱使新生活運動未能達致預期效果,也招致社會上不少質疑,但總的來說,新生活運動提倡改良生活,某程度上仍具積極意義。徐中約認為,這種提倡至少能達致心理上的積極作用,使國民在面對日本的威脅下,存有有所作為之感。

  新生活運動簡介

  運動目的

  “禮義廉恥”***四維***是新運的中心思想。蔣介石要民眾把“禮義廉恥”結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新運想要做到的,不僅是表面的市容清潔、謹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會,要復興一個國家和民族”。蔣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運能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從根本上革除陋習。

  三化

  如果說“禮義廉恥”是新運的理論基礎,則“三化”就是實踐理論的行動指引。所謂“三化”,就是“生活藝術化、生活生產化、生活軍事化”,並在各篇演講中強調務必達到軍事化的嚴格標準。

  所謂“藝術化”,就是以“藝術”為“全體民眾生活之準繩”,告別“非人生活”,力行“持躬待人”並以傳統之提倡“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榜樣,以藝術陶養國民,以達“整齊完善,利用厚生之巨集效”。

  所謂“生產化”,則旨在“勤以開源,儉以節流,知奢侈不遜之非禮,不勞而獲之可恥”,從而“救中國之貧困,弭中國之亂源”。

  而“軍事化”在《新生活綱要》中列於最末,但卻是“新生活”的核心所在。在《新生活運動之要義》中蔣介石即有這樣的陳述:我現在所提倡的新生活運動是什麼?簡單的講,就是使全國國民的生活能夠徹底軍事化!……勇敢迅速,刻苦耐勞……能隨時為國犧牲!……養成這種臨時可以與敵人拚命為國犧牲的國民,就要使全國國民的生活軍事化。所謂軍事化,就是要整齊、清潔、簡單、樸素,也必須如此,才能合乎禮義廉恥,適於現代生存,配做一個現代的國民!

  蔣舉日本人民之能“洗冷水臉”、“吃冷飯”的例子來說明日本人“早已軍事化了,所以他們的兵能夠強”,故此要求中國人民達致同樣的標準。由此可見,提倡軍事化生活之目的,乃在於“安內攘外”,藉此提高國民政府動員人民之能力,一方面與中共抗衡,同時也為準備對付來自日本的威脅。

  1936年,蔣介石又在演說《新生活運動第二期目的和工作要旨》“軍事化”等同“現代化”:所謂‘現代化’者,就是要‘科學化’‘組織化’和‘紀律化’,概括的說,就是‘軍事化’……由此可知我們的生活要‘科學化’‘軍事化’的意思,就是要徹底剷除過去一切虛偽自私含糊,因循苟且等一切不適合現代的積習,實實在在力行‘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的新生活。

  總括而言,蔣介石的想法是從人民的基本生活開始,改善其習慣與素質來達致所謂“救國”“復興民族”的目標。

  縱使新生活運動未能達致預期效果,也招致社會上不少質疑,但總的來說,新生活運動提倡改良生活,某程度上仍具積極意義。徐中約認為,這種提倡至少能達致心理上的積極作用,使國民在面對日本的威脅下,存有有所作為之感。

  新生活運動失敗的原因

  理論分裂

  運動本身“形、神分裂”

  一邊打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旗幟,另一邊卻號召民眾向外人學習,這種奇特的“形、神分裂”,貫穿了整個“新生活運動”。

  正因為存在這種“形、神分裂”,同在竭力推動“新生活”的賀衷寒和張學良,對“新生活”的理解,卻出現了截然相反水火不容的奇觀。賀衷寒說:“新生活運動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五四’的新文化運動的破壞運動,改變成一個建設運動。‘五四’是把中國固有的精化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運動,是把中國固有的精華加以發揚”;張學良卻大唱反調:“外人不但在物質文明上勝過了我們,即在精神文明上也勝過我們。所有仍在崇信本國精神文明,以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運動無其必要的國人,我以為應當趕快覺醒了。”

  可想而知:這種“形、神”分裂,一方面不免將許多想要尊孔復古的人物和勢力吸引進來,另一方面又不免將許多牴觸“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排斥出去***譬如胡適***,“新生活”當日被知識界扣上一頂“尊孔復古”的帽子,並非無因。

  組織鬆散

  國民黨幾乎完全沒有深入到縣及縣以下社會中去,自然無法推動“新生活”

  “新生活”何以不能有實質的大成效?蔣氏夫婦本人雖然可以身體力行過標準的“新生活”,以為國人之楷模,但不公正的社會遊戲規則未變,楷模的力量其實也很有限。 國民黨名義上號稱“一黨訓政”,但“黨”實際上既無力“訓”民眾,也無力“訓”政府。如高華所言:“國民黨只是在中央一級實行‘以黨統政’,省以下則實行黨政的完全分開,在省以下的基層,其黨務機構形同虛設。”

  大陸時期的國民黨,其組織幾乎完全沒有深入到縣及縣以下社會中去,黨既不領導政府,也不領導軍隊,甚至連基層的“地方自治”,也幾乎見不到黨的影子。“號稱數百萬黨員,……但大多數是掛名黨員,平日決不發生任何組織上的聯絡”,據1942年的統計資料,70%的區分部連定期開會都做不到。國民黨在基層的黨力如此脆弱,蔣氏也就只好寄望於社會的自覺了。但如前所言,“變態社會律下”,社會是沒有過“新生活”的自覺的。所以,運動最後完全走形,鬧出各種笑話,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