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制度構建論文

  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物件***客體***的不同劃分的;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後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我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制度構建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我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制度構建全文如下:

  【摘 要】公益訴訟緣起於古羅馬法,在二十世紀取得重大發展,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各國都紛紛建立了相應的公益訴訟制度。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確立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告主體資格,建立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已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公益訴訟;檢察機關;制度構建法國最先建立檢察機關代表國家參加公益訴訟,法國的檢察理論認為,檢察機關的職責就是維護公益;在美國,總檢察長是美國政府、各州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員,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機構及立法機關的法律顧問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在日本,檢察官代表國家維護秩序及善良風俗,他們不僅可以對個人所犯公罪提起國家公訴,而且可以參加到民事訴訟當中。

  一、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內涵。

  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於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公民重要權利的民事案件,在無人起訴的情況下,以法律監督者的身份代表國家將案件提交人民法院進行審判,要求人民法院追究違法者民事責任的訴訟。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弱勢群體的利益,而且有利於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彌補市場缺陷,監督行政失職行為。

  二、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範圍。

  ***一***侵犯國有財產案件。侵害國有財產主要有:在國有土地、礦藏、水流、海域、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出讓、開發過程中,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在公共工程招標、發包過程中,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在企業改革改制過程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在國有資產拍賣、變賣過程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

  ***二***公害案件。公害案件主要是通常所說的直接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環境汙染事件,近年來,環境汙染事件明顯增多,然而由於我國現行法律確立的權利主體偏離了社會的現實需要,針對環境汙染提起的訴訟卻寥寥無幾。

  ***三***涉及公民重大利益並損害公序良俗的民事案件。我國由於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形成了不少行業壟斷部門,如醫藥、電信、供電、鐵路等。經濟轉型後,由於利益驅動,這些壟斷行業常藉助於其自身實力,人為地分割市場,任意操縱商品價格,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甚至是制定一些“霸王條款”,恣意侵害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其他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重大民事案件。如行政不作為案件,在一些地方,行政機關為本地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對企業忽視環境保護,使得環境汙染和破壞問題日益惡化的問題置之不理。

  三、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方式。

  ***一***直接以原告的身份提起公益訴訟的方式。這一訴訟方式多適用於侵害不特定的公共利益的案件,在我國,對於此類案件,人民法院受理後,確認屬實的,應當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宣告合同無效,使該行為的後果恢復到合同訂立之前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首起檢察機關以原告的身份提起公益訴訟的1997年5月河南省方城縣人民檢察院對方城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湯衛東提起民事訴訟案件就是這種方式。

  ***二***支援公益訴訟方式。在目前法律尚無明確規定,法院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持慎重態度的情況下,檢察機關以支持者的身份參與訴訟,不失為切實有效的可行之舉。在2010年12月,昆明市中級法院審理的以昆明市環保局為原告,昆明市檢察院作為支援起訴人的環境汙染案件採取了這樣的做法。檢察機關與本案件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不能作為本案的原告,僅作為支援機關參與進來。


  四、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程式

        ***一***公益訴訟案件的受理。民事公訴案件的訴訟程式應同其它訴訟一樣,檢察機關認為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了侵害,可以自行立案;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如發現侵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益現象,可以通知檢察機關予以立案調查;其它機關、個人發現相關線索時有權向檢察機關控告。

  ***二***立案。在立案階段有二個問題要注意:一是立案標準。

  對於立案標準,目前各地檢察機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狀況採用不盡相同的標準。但應考慮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符合法律規定的可訴案件,適合進行公益訴訟案件,有重大影響的案件等。二是立案程式。檢察部門在對案件進行初查之後,決定立案的,應制做《立案決定書》啟動訴訟程式。

  ***三***調查取證。檢察機關可根據自己開展公益訴訟的方式,採用單獨調取證據或幫助受害人收集證據的方法進行,查清問題,調查證據就會層次清楚,脈絡清晰,從而有的放矢,把握調查取證的主動權。

  ***四***審查起訴。起訴階段是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的極為重要的階段,審查結束後應制作審查結論,對應提起訴訟的,可依職權向法院起訴。目前檢察機關在提起訴訟時主要依據的是我國《憲法》、《民法通則》及國家對防止環境汙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訴訟程式主要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五***出庭支援訴訟。在法院接受起訴,啟動訴訟程式後,檢察機關必須認真做好出庭準備工作,在庭審中要充分運用已掌握的證據,適時舉證;對對方當事人所舉的證據進行認真質證;並積極參加法庭辯論,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確保勝訴。判決生效後,還要密切關注執行情況。

  ***六***判決的效力。在一般民事訴訟中判決的效力只發生在當事人之間,那麼在公益訴訟中就存在一個判決效力擴張的問題,即不僅對參加訴訟的被代表成員有約束力,而且對於那些未特別授權給代表人的集團成員也有約束力;不僅對未參加訴訟的主體具有約束力,而且可能對那些根本料想不到主體也具有約束力。

  因此,對公益訴訟進行審判而作出的判決就能有效的反映當前社會大眾所普遍關注的利益,能確認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顏運秋。公益訴訟理念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2]何勤華。檢察制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3]徐安住。司法創新———從個案到法理的展開。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4]陳桂明。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中權力配置———介入公益訴訟:民事檢察工作的新任務。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3***。

  [5]江偉,楊劍。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若干問題探討。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10***。

  [6]廖中洪。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研究。現代法學。2003,***3***。

  [7]湯維建。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勢在必行。團結,2009,***3***。

  [8]廖中洪,李學經。建立我國公益訴訟制度的設想。西南政法大學學報院學報,2003,***6***。